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是近几年来影响深远的调查性报道节目,它通过出镜记者现场的调查,多层次多角度地探寻事实真相,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将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贯穿于节目的始终。文章通过《新闻调查》独立的调查意识来探寻究竟什么是它的表达模式,调查意识存在的必要性是否构成了《新闻调查》特有的采访规则,而对于以调查意识为主导下的深度报道,《新闻调查》形成了它独有的调查文本,在主题调查、舆论调查、事件调查和内幕调查等各个题材中,调查意识贯穿始终,它情节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当事人、记者的互动化表现使《新闻调查》具有了可看性,在充分展示其调查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性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新闻调查》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和最具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地开掘故事性因素,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达到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神童的成长》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神童的成长》,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羽男北京人生于1969年11月1988年7月至1992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先后任《正大综艺》节目编导、《环球》节目编导,主持人。1997年9月至2000年9月担任《新闻调查》节目记者、主持人。2000年9月至2001年10月担任《东方时空》节目总主持人。制片人。2001年10月至今担任《东方时空》主编、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阙华燕 《考试周刊》2011,(52):45-46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典范节目《新闻调查》中,出镜记者承担着一定的叙事功能,同时也通过节目表达着他们的叙事立场。本文通过对出镜记者追求真相、代言与沟通、个性的凸显等立场的分析,探讨出镜记者如何在节目中找寻平衡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已有将近十一年的时间,本文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结构建构进行了探讨.文章从"框架性叙事"和"被包含叙事"说起,之后分别对二者的结构建构进行分析.对叙事学领域的若干经典理论及观点的意义拓展,并将其应用于电视新闻领域,运用到《新闻调查》这样的电视深度报道中,是本文最具价值之处,希望能够为《新闻调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孩子,即使是读完小学,上了初中,看电视也总喜欢挑《动画城》及那些少儿片、武打片看,遇到新闻节目则一闪而过,这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如今电视新闻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节目,  相似文献   

9.
以中央台《新闻调查》为基本语料,结合电视语言的不可回溯性以及电视述评节目的庄重性特点,采用徐赳赳《叙述丈中“他”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分析方法,对电视述评解说词的指称词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名词的分布规律进行重点考察。在具体分析中应注意体现电视述评解说词语言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精神的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中,有一位卓尔不凡的记者型女性节目主持人柴静,由于其话语风格所具有的独特性,她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此栏目的代表作。通过对柴静话语风格的分析,可一窥女性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品牌的经营和管理无疑已经成为提升媒介形象、增强媒介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历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历程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媒体环境的培养和塑造以及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建构品牌节目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兴奋点——《新闻调查》的品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调查》不同于美国的《60分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关键在于抓住并放大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兴奋点。笔者认为,牢牢抓住兴奋点,全力发掘兴奋点,激情浓缩兴奋点,科学安排兴奋点,是《新闻调查》拥有固定观众群的秘密武器。兴奋点已经成为《新闻调查》的品牌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物简介:柴静,1976年出生于山西,1995年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同年主持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辞职到北京广播电视学院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担任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现为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编辑推荐:作为央视的名记者,柴静名副其实,但严格意义上她似乎还不能称作"名家"。而我们在"点击名家"这个栏目中把  相似文献   

14.
正巧用影视资源有利于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样,影视资源也能为作文训练注入有源活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提供素材,提高理解能力。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还比较少,单靠课本和自身经历难以加深自己的思考深度。不少专题节目都有时代感,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一些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的影视节目给学生播放,既可以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又可以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提高分析评论的能力。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百家讲坛》等节目都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中国东北黑土地的严重流失.祖国母亲在流泪,人民在流泪。2004年12月6日,CCTV用异常凝重的语言,在《新闻调查》节目中再度介绍了我国东北黑土地的严重流失,给世人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神童的成长》给了我深深的思考。1983年,湖南省华容县的魏永康出生了,虽然他两岁半才会说话,但次年就认识了二、三千字,四岁上小学,七岁上中学,十三岁考入湘潭大学,十七岁考上中国科学院七年硕、博连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7.
是真的吗?     
<正>《是真的吗》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研发的大型互动求证节目。通过各大新媒体共同互动求真,对网络流言进行专业验证与权威实验,为国人探求真相。每期节目由脱口秀、真相视频调查、现场真假实验环节等构成,将新闻调查与综艺娱乐元素相结合,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最严肃的事件。通过观看节目,我了解了许多一直以来没有深入关注过或者存有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第二次生命》和《村官的价格》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采访技巧等各方面的变化,探讨了近几年了《新闻调查》影像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感谢柴静和她主持的《新闻调查》,让我这么清晰地看到这个叫杨永信的人.看到他用电击治网瘾的真相。作为新闻人,我天天接触大量新闻,难得有震惊之感,可是看了这期《新闻调查》,我被震惊得目瞪口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成年人,就是这样被以治疗的名义折磨的!  相似文献   

20.
夜幕降临时,我们打开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栏目,我们会为它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而赞不绝口,此时,我们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节目的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