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调水是缓解区域水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补偿标准是跨流域调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安徽省各市水资源超载系数,分析各市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构建生态补偿模型核算引江济淮工程调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显示:(1)2019年,安庆市、宣城市、六安市和池州市的水资源人均承载力均较大,水资源超载系数为负值,水资源富余,为工程调水水源地;其他8市水资源人均承载力较小、超载系数为正值,水资源不足,为工程调水受水区。(2)水源地和受水区的水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占37.35%、62.65%。(3)受水区提供569.06亿元的生态补偿,水源地接受113.72亿元的生态补偿。其中合肥市提供补偿总量的39.98%,为最大等级;其次是滁州市、淮南市提供补偿总量的44.30%。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当前,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还面临责任判定、标准界定、资金来源、跨区域协作等困境,应通过明确阐释流域生态补偿的涵义,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含流域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性理论和社会公平理论等,从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途径等多路径实现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SWAT模型在喀斯特地区径流模拟中的实用性,以赤水河流域为例,在GIS、RS等技术的支持下,应用SWAT模型利用2000年至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与逐月径流量数据对流域上游地区月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率定期的决定系数R2和Nash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0与0.75,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2和Nash效率系数Ens分别为0.81与0.77,模型的实用性较好,SWAT模型适用于喀斯特地区河流径流的模拟.模型结果可为流域上游水资源生态补偿、流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及流域水土保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流域生态补偿更是处于探索阶段,新安江流域作为国内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在三轮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但在其中也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大补偿资金投入力度、采用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成立专门的生态补偿管理部门等建议,以对其补...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省会经济圈水源地为例,采用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和费用分析法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基于意愿支付价格的补偿标准为4773.5万元,基于机会成本的补偿标准为16.35亿元,基于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分别为1.9797亿元。水资源处理费用补偿标准是补偿双方都比较容易接受的实际价格,可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省会经济圈水源地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汉江流域为例,盘点了跨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思路.讨论指出,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重点是加强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协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及公共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利用和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外部性理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生态资产理论和公共物品等。作为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的分析框架包括:补偿范围的确定性和系统诊断、补偿主体、客体及其责任的界定、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标准与环境补偿协议、补偿方式及资金筹集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政策框架和补偿体系的构建、补偿政策的实践和试点经验。目前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以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包括国家生态补偿项目、地方政府主导的补偿模式。同时,以自发组织的市场交易模式、开放的贸易体系为补充。基于中国生态补偿的问题,提出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构建全国层次的生态补偿框架,分层次实施生态补偿;增加生态资本投资的收益,构建多渠道融资机制;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并分初期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补偿等3个阶段进行资金使用、区域发展规划和管理;构建基于直接损失、机会成本、发展权限制的损失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8.
建立城市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就是要实现城市湿地生态效益无偿使用向城市湿地生态效益有偿使用的根本转变.从湿地功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产品的特性三个角度来看,建立城市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城市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明确补偿对象和补偿主体,确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拓宽资金渠道,并从法律的角度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结合太湖流域的跨区域性,认为该区域的生态补偿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均存在需要突破的难点问题,如缺乏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理论,区域间存在利益冲突、补偿责任、补偿标准、模式的界定等。从当前现状出发,提出应先界定好跨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解决一些跨区域流域内的科技难题,为科学建立生态补偿方法打下基础,最后提出了一些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的建议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管理平台;加快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旨在通过法律制度的途径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来落实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金的筹集以及补偿金的管理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态补偿制度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应当着眼于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尤其应当注重流域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不仅要廓清其理论概念,阐明补偿的实质、原则、分类、方式,而且需要研制可操作性强的补偿机制和对该机制的监督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地建立中央政府和流域下游发达地区对上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制度,达到既可以保护上游生态环境,提高上游人民生活水平,又能促进全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不仅在文化、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涵养水源、调节湿地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的形成和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在对湿地生态补偿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博弈原因和法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立法确立人类环境权以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湿地生态补偿中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实行多渠道补偿模式等相关机制、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范围、补充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税费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生态补偿中生态效益补偿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是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湘江流域水权交接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行政外部性”矛盾,生态补偿可以解决水资源“经济外部性”问题,两者有机结合的水权交接补偿机制是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的协同治理创新,必须针对湘江流域特点,强化《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的法律责任,新建湘江流域管理局,水权交接生态补偿的垂直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及地方政府协同创新,才能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不断升高,江河、湖泊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等频频出现,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手段已逐渐被国家所重视。新安江流域地跨皖浙两省,促进该流域共同富裕、和谐发展,建立省际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要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建立政府、地方区域和行业多层次的补偿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跨行政区水污染事件,有感于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性,流域水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在基于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上下游利益主体的合作变成为必然和可能,但这并不必然构成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充分条件。通过各方利益主体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我们不难发现要真正的实现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需要引入相应的约束机制,诸如: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区域生态补偿(赔偿)机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等相关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地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法的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考虑主体支撑力、客体压力及调控力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借助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各指标综合影响条件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等级.结果表明:2006~2015年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2级临界状态,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去年发生在黄浦江上的"病死猪事件",有感于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间合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流域治理的困境所在,在基于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上下游利益主体的合作变成为必然和可能,但这并不一定构成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充分条件。通过各方利益主体尤其是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我们不难发现要真正的实现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需要引入相应的约束机制,诸如: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区域生态补偿(赔偿)机制、舆论监督制度等相关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综合补偿是平衡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探索。目前,各省(区、市)已积极投入流域生态综合补偿的建设进程中,但实践中存在着补偿思路缺乏协同性、补偿主体缺乏内生动力、补偿标准缺乏精准性、补偿方式缺乏多样性、补偿机制缺乏长效性等五大问题。为此,文章从政策协同、平台建设、资产核算、绿色金融和产业5个维度出发,建立流域生态综合补偿一体化创新模式,以促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协同力度,推动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以洞庭湖区为例,计算了粮、油、棉的收入,以土地成本为载体,应用机会成本法确定洞庭湖区进行湿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探讨了不同的退田还湖方式对机会成本的影响:双退垸农户的补偿为4 000元/年,单退垸农户的补偿为2 000元/年,渔民在禁渔期的补偿为120元每人/月.土地成本结合机会成本估算,是确定区域生态补偿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保障及促进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水资源立法理念及模式落后,法律法规彼此冲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的权限界定不清、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法律机制缺失及公众参与水资源立法相关制度缺位等问题,提出转变指导思想、更新立法和执法理念、制定相应流域法并建立流域管理机构、设立水权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及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