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的双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责门癌,并被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患者的详细X线表现。结果:在22例早期贲门癌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4例,贲门形态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3例,食管下端壁僵硬3例。结论:双对比钡餐造影在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 84例原发性肺癌的超低场MRI( 0 .0 4T)表现。通过对 4 8例中央型肺癌及36例周围型肺癌及其肿瘤转移的影像分析 ,提出超低场MRI对肺癌的定位诊断价值和定性诊断价值。 1 中央型肺癌的表现主要有 :①肺门区不规则肿块影 ;②相关支气管狭窄中断 ;③并发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 ;④纵隔大血管受侵后包绕及压排、狭窄改变 ;⑤肿瘤侵及管腔后显示腔内的肿瘤样信号结节。 2 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 :①肺野内不规则肿块 ;②瘤 -肺界面区的小切迹、小分叶、小毛刺、小空泡、小结节 ;③肿瘤供血血管带影 ;④胸膜凹陷征。 3 超低场MRI的定位诊断价值亦很明确 ,也有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及相邻的血管。 4 超低场MRI的定性诊断价值 ,本组资料表明 :①T2 加权像中绝大多数腺癌 ( 81% )和未分化癌 ( 10 0 % )呈现均匀性高信号 ;②鳞癌则易出现不均匀混杂信号 ( 75 % ) ,且更易发生液化、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良恶性乳腺肿块在超声中的鉴别征象 ;评价超声结合钼靶摄影后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报告乳腺肿块病例 72例 ,包括乳腺癌 4 0例 ,良性病变 32例 ,均行超声检查 ,其中 6 0例行钼靶摄影 .。结果 :(1)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不规则形或圆形 ,纵横比 >1,边缘毛刺 ,边缘成角 ,后方声影 ,微小钙化 ,较丰富血流、不规则血流。 (2 )超声与钼靶摄影的结果相比 ,在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方面有相同价值 ,而超声更具实用性 ,在定位与转移淋巴结检出方面优于钼靶摄影。而钼靶摄影在微小钙化的检出方面优于超声。结论 :超声和钼靶摄影二者结合在发现乳腺肿块及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微小癌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0~2006-04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10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微小癌16例,占同期甲状腺癌病人的15.53%,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2个月~10 a.[结果]①甲状腺微小癌与显性甲状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上没有明显差异,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更多的多灶性生长特点,显性甲状腺癌有更多的外侵包膜现象.②B超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上有明显优势.[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与显性甲状腺癌在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上没有明显差异,其治疗应遵循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食管X线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中、下段管腔狭窄,粘膜充盈缺损,长约25cm。诊断为食管中、下段癌。2000.4月经右胸、上腹正中切口手术。食管肿瘤上起主动脉弓上缘水平,下至贲门,长约25cm。与主动脉及肺门有广泛粘连,部分有侵润似呈“冻结”状态。沿主动脉外膜纵行切开,将食管中、下段肿瘤游离开。经腹游离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并收集本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51例.分别采用COX-2 mRNA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COX-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及不同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在可疑癌及癌细胞中达最高(FI=1.54±0.27);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高分化鳞癌中最高(FI=2.64±0.64),原位杂交显示其阳性率为100%.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减少,在低分化鳞癌中FI=1.51±0.27.原位杂交结果也是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显著减小,在低分化鳞癌为38.5%.研究还发现,在癌旁上皮中COX-2含量及阳性率也较高(FI=1.73±0.35,阳性率100%),而切端上皮无COX-2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其阳性率比原位杂交结果稍低.结论:COX-2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COX-2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并有可能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39例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及后重建技术,观察肺动脉栓子累及的部位和影像学表现。结果:39例患者中右肺动脉主干栓塞4例,左肺动脉弓3例,右上肺动脉6例,右下肺动脉10例,左下肺动脉16例。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速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在食管上皮癌变中的作用,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采集食管上皮细胞标本;并收集本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51例.分别采用COX-2 mRNA原位杂交技术、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COX-2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及不同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在食管脱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随异型性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在可疑癌及癌细胞中达最高(FI=1.54±0.27);COX-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以高分化鳞癌中最高(FI=2.64±0.64),原位杂交显示其阳性率为100%.而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随分化程度的降低明显减少,在低分化鳞癌中FI=1.51±0.27.原位杂交结果也是随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率显著减小,在低分化鳞癌为38.5%.研究还发现,在癌旁上皮中COX-2含量及阳性率也较高(FI=1.73±0.35,阳性率100%),而切端上皮无COX-2表达.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其阳性率比原位杂交结果稍低.结论COX-2表达在食管上皮早期癌变进程中异常增高,COX-2检测可以作为食管上皮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并有可能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食管癌高发区进行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9.
探讨数字摄影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旋转数字摄影血管造影的原理,利用血管造影检查设备进行骨关节系统检查52例.结果:重建图像效果满意,清楚显示骨骼解剖结构及关节毗邻关系,对骨折错位及关节脱位诊断明确.结论:旋转数字摄影3D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特殊的检查方法,其图像立体观察直观而逼真,对不规则骨或复杂的骨关节骨折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检查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典型LPMN X线、CT、MRI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种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特征上的差异。结果:LPMN在X线、CT、MRI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LPMN在腰椎侧位片显示为椎体后上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后缘可见形态不一的游离骨块。X线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仅为54.2%。LPMN的CT表现更具特征性,即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同,周围多有不规则硬化,骨质缺损后可见条形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CT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100%。LPMN的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终板局限性浅弧形骨质缺损,缺损区内充满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后纤维环明显后突,GRE×T2WI在显示其特征上优于其它序列。MRI检查对LPMN诊断符合率为89.7%。结论:CT检查对LPMN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优于X线和MR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钼靶X线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0.55%(29/36),MRI诊断准确率为88.88%(32/36);综合两者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44%(34/36),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摄影或MRI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摄影操作简单,对微小钙化敏感,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检查能显示乳腺内病变的细微结构,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CT与低场MRI影像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优缺点,以便更合理的应用.方法:本文收集了近两年经临床确诊的典型的急性脑出血病例48例,其中行CT检查30例,行MRI检查18例,分析两组检查的影象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在低场MRI主要表现为T1等或稍高信号,T2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周围可伴环行水肿;CT主要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灶,部分病例表现为高等混杂密度灶,周围伴不规则低密度环形水肿带,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CT,MRI诊断急性脑出血各有优缺点,CT快捷,方便,基本满足诊断需要;MRI定位定性准确,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肾脏结核在CT、IVP两种影像中的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来揭示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二种检查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以期达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方法:搜集1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的病例,回顾性总结,对CT平扫及增强、IVP二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符合率93.0%,不能明确诊断7%,IVP诊断符合率36.6%,未能明确诊断63.4%.结论:CT能清楚显示整个肾脏的横断面图像,对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的形态结构均显示清楚,且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对空洞及肾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及肾盂造影.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以用于肾功能的判断、与肾盂旁囊肿、肾盂肿瘤的鉴别.所以肾结核的诊断,CT明显优于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14.
CT与静脉肾盂造影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肾脏结核在CT、IVP两种影像中的表现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来揭示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在二种检查方法之间的互补性,以期达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方法:搜集1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结核的病例,回顾性总结,对CT平扫及增强、IVP二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符合率93.0%,不能明确诊断7%,IVP诊断符合率36.6%,未能明确诊断63.4%.结论:CT能清楚显示整个肾脏的横断面图像,对肾实质及肾盂、肾盏的形态结构均显示清楚,且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对空洞及肾内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及肾盂造影.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以用于肾功能的判断、与肾盂旁囊肿、肾盂肿瘤的鉴别.所以肾结核的诊断,CT明显优于肾盂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超声检查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外伤性脾破裂的CT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脾脏本身表现:脾外形增大;脾边缘不规整或见裂带;牌实质不均匀;脾包膜下血肿CT表现为脾外缘新月形高密度或等密度影,超声表现为牌外缘带状无回声或低回声区;脾内血肿CT可见脾实质内团状或者片状高密度影,超声可见脾内液性暗区,或团状高回声。(2)脾破裂间接征象为脾周血肿及腹腔积血。脾周血肿CT表现为脾周高密度不规则团块,超声为不均质混合回声。超声对腹腔积液的检出率为l00%,远大于CT(57%)。(3)CT可同时发现多脏器损伤,而超声对 4例后腹膜血肿均未检出。结论:CT和超声对不同类别的脾破裂诊断各有侧重,对脾真性破裂早期病人,可行超声检查;对脾破裂合并多脏器损伤,尤其合并后腹膜血肿时,宜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小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通过对5例小管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乳腺小管癌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小管结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部分小管呈锐角状;免疫组化显示小管结构缺乏肌上皮,E-Cadherin阳性.病理诊断上需与硬化性腺病,微腺型腺病等进行鉴别.结论:乳腺小管癌是一种高分化小管结构乳腺癌,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螺旋CT、低场强MRCP、US对低位胆道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0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例,对其低场强MRCP、螺旋CT、US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0例低位胆道梗阻中结石58例、胆管癌12例、壶腹癌24例、胰头癌26例、胆管炎10例。螺旋CT、MRCP、US对低位胆道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7%、98%、81.54%。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08%、73.38%、50.77%。薄层螺旋CT能显示梗阻端的肿块、胆管壁规则或不规则增厚,对壶腹癌和胆管癌的确诊率较高(83.33%、66.67%)。MRCP能显示胆胰管下段梗阻的各种异常改变,对胰头癌及结石的确诊率(92.31%、89.66%)高于CT和US。结论:螺旋CT与MRCP对不同性质病变的低住胆道梗阻具有不同的定性诊断价值。CT与MRCP结合可提高定位定性的准确性,US受肠气的影响确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胆囊管造影在胆道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63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病例资料,选择性经胆囊管造影,以期发现或证实胆总管结石或肿瘤.结果:163例中,单纯行胆囊切除,无胆总管探查指征107例,其中选择性经胆囊管造影29例,3例发现结石;56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切除胆囊后经胆囊管造影,5例未发现结石,51例阳性,经探查证实结石50例,壶腹部肿瘤1例.结论: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探查中,选择性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减少胆总管残余结石,同时亦可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圆形或类圆形,呈低、等或高密度,巨大血管瘤密度欠均匀,中央见裂隙状、星状更低密度区.增强:较大者动态双期或多期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时间密度曲线.巨大者,除典型强化表现外,中央可见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无强化区.较小者强化形式呈多样化,但延迟期大部分有等密度填充.结论:血管瘤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者呈快进慢出的时间密度曲线,CT可确诊.不典型者,动脉及门脉期强化形式多样化,但其延迟扫描之等密度填充可提示诊断.极少数CT表现无特异性,需借助于临床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7年~1987年共做胃镜5000余例,其中筛选与钡餐造影有比较的20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一对比资料:胃角胃窦幽门胃体食管贲门十二指肠多发溃疡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溃疡癌胃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