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11年《健康传播》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美国健康传播研究的现状及变化。本研究发现当前美国健康传播研究主题紧跟美国健康实际情况,强调定量研究,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同时关注人际传播与新媒体,但是理论创新不够。  相似文献   

2.
健康传播起源于国外,其发展之初就有传播学领域学者参与其中。新媒体时代拓展到新闻传播的各个领域,国外健康传播有哪些新的发展路径、拥有着怎样的理论热点和研究趋势,还未有学者精细阐释。笔者从2013年—2018年web of science中的1345篇中,精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90篇国外健康传播文献作为样本,利用VOSviewer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总结出近五年国外健康传播学的热点研究主题、重要前沿趋势,并与我国目前健康传播研究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外研究不对等,国内将健康传播首先划到健康教育领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多样性和重视度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3.
健康传播视角下抑郁症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 《新闻世界》2010,(5):91-93
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8年间我国大陆健康卫生行业报、大众化报纸和党报三大类别的报纸关于抑郁症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这三种类别的报纸是如何呈现和建构抑郁症相关议题的,以试图进一步探讨媒体是如何塑造抑郁症患者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尚未普遍进入大众化和主流媒体的报道范围内,在报道内容上仍然处于提供健康信息的阶段。媒体在报道中将抑郁症患者塑造成一种危险且暴力的形象,媒体经由这种形塑建构了一种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健康与人类密切相关,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因他的誓言闻名于世,这个誓言是现代医学伦理学中的里程碑,简而言之,即帮助病人、不虐待和伤害病人、维护病人和医生间的神圣关系。健康传播作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健康传播研究自开始以来就一直受到国外健康传播研究的影响,在4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由缓慢推进到快速向前,受到中国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至今仍处于一个无系统理论与无完整学科建制的阶段。笔者通过对其转译过程、困境分析两方面的解读,试着提出相应的突围建议,最后立足于中国国家意志的思想层面,强调健康传播研究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李彧 《今传媒》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环境传播是传播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我国环境传播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笔者在对当前环境传播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将来环境传播应向传播视角多样化研究、传播形态多元化研究、跨文化研究和环境传播教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柯妍 《现代传播》2014,(4):47-49,58
本文梳理分析了西方健康组织传播研究的学科路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健康组织传播研究内涵丰富、学科来源多样,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分支。该领域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提升健康组织整体医疗水平和提升病人福利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研究和社会现实,文章提出国内健康组织传播研究的路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运动这一概念进行引介的基础上,对美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代表的具有健康传播运动形态的健康促进手段进行了回顾,以历时7年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为例,分析目前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在实践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在达成健康促进目的的路径、资源占有及运作模式、政府及大众媒体的角色以及运动话语和行动框架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彧 《报刊之友》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美健康传播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玲 《东南传播》2012,(12):23-26
美国是现代健康传播研究的诞生地,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试图归纳总结中美健康传播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区别,力求从美国健康传播研究的特点中寻求可借鉴学习之处,为中国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健康传播学就是医学与社会学在路过传播学这个交叉口时"逗留"下的产物。21世纪是健康的世纪,越来越富足的人类,开始关注人本身,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政府和学者一致关心的议题。健康传播就是要满足大众对健康信息的渴求,而传媒在传播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一)国外健康传播的研究现状现阶段,国外健康传播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手段相对于发展初期也更为科学,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6年至2008年的控烟主题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地分析,探究《人民日报》控烟报道的变化趋势,继而发现媒介在控烟议题设置中的报道特点与建构策略,揭示报道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媒体在健康传播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健康信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王亮 《编辑之友》2012,(9):55-58
通过对2006年~2011年间发表于《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上的传媒经济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化程度和方法运用不足;以产业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新媒体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传媒经济研究影响较小;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为研究主体;研究受到了较多资助.  相似文献   

15.
健康传播研究旨在通过自身的理论和方法应用来改善社会状况,促进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山东、浙江、新疆4地788名民众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我国民众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总体评价中性偏正面,对医疗环境如就医便捷性方面评价较高,对就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集结与归因于"资源紧缺"、"沟通不畅"和"信任缺失",因此,重建医疗系统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才是解决和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矛盾和纠纷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项传播活动都处在一定的传播生态环境当中,健康传播也不例外,其作用力的指向是健康传播周围的环境;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反过来影响健康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原生态,内生态,外生态三个层次分析健康传播在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民族音乐在音乐选秀节目中的内容呈现,剖析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民族选手所演绎的民族音乐及音乐特点,对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和保护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基于对传播学5w中的内容(says what)部分的观察和分析,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对国内当前重要的音乐选秀节目中的民族特色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分析如何作好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和营销工作,将健康传播的传播策略运用到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中,以健康传播的理念科学地传播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9.
批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2年到2006年的《中国健康教育》杂志与《Health Education》杂志刊载文章进行传播基本要素的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中英两国健康教育研究基本状况和两国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从传播者分析看,英国主要来自学校,我国则以疾病控制机构为主,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人员的交叉合作研究明英国显高于中国。在研究内容上,英国最关注学校、生活、有害食品药品禁控健康教育问题,中国则较关注医院、艾滋病性病、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英国对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视显著高于中国。在研究方法上,英国学者偏爱个案研究,中国则长于观点阐发。从针对的传播对象看,英国较关注学校工作者、儿童青少年和传播人员,中国则以学校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为重。从研究影响范围和领域看,英国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及国际影响都显著高于中国,其研究领域涵盖较广,而且对各种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较平衡。中国注重"发展中和不发达地区"问题,研究相对集中于医院、心理、爱滋病等领域。借鉴国际研究发展的经验,我国未来的健康教育研究应注重学科基础研究,要注重学校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应重视健康教育传播研究,重视专业传播队伍建设以提升研究成果的传播扩散,普及转化能力;应加强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研究,注重国际研究与国际合作,以加快研究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区域对外传播是国家对外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基于区域的对外交往与传播有地理上的优势。其二是有人员的优势。第三是有文化和语言的优势。然而在中国对外传播研究与实践中,区域的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因为在中国对外传播的传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