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汤国基档案事件 汤国基,知名青年作家,在海内外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1983年毕业于湖南益阳师范专科学校.在那个急需人才的年代,汤国基并没有顺利地找到工作,而是多次被拒绝.20多年来,汤国基一直以自由撰稿为生,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图书馆的讲座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讲座作为一种传播思想、传授知识文化的教育方式,至今让那个年代的受益人群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陈庆婷  吴君 《新闻世界》2014,(8):282-283
本文通过对电影《白鹿原》的解析,分析镜头下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陕西关中以白鹿原地区为代表的文化传播,其中包括有独特的关中自然景观、文化精粹以及那个动乱年代关中地区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4.
那个"邮差"很出名.就是那个著名拉美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写来纪念智利伟大爱国诗人聂鲁达的<邮差>,就是那个被译成3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国的<邮差>,就是那个同名电影获1995年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的<邮差>.  相似文献   

5.
我在不少文章中对近代史上的人格成就评价很高。但这种评价并不代表对他们的全然肯定,更不用说对那一历史时期的全盘称道。我强调过自己并不向往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同样是需要我们中国人告别的。那个年代的人有性格,有学问,甚至有德性,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做人的榜样,但我们不必把他们进行想象性抬高,他们中有一些人当得起圣贤称号,  相似文献   

6.
不久以前,网友晒出家里用的老式床单,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又一次将大家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年代.记得小时候,家里用的也都是这样的"国民产品":中间一朵大花、四周四朵小花的四角中花图案,俗称"四菜一汤"的床单,或是床单上均匀地印染了一些小朵的花,被叫做"天女散花".妈妈的卧室至今还铺着这些床单,据说都还是她结婚时买的,当年是结婚嫁娶的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7.
提到孔子这个名字,我想有很多人会想到他那个极具亲和力的别名,是的,就是那个在特殊年代里与迂腐、四旧齐名的"孔老二".  相似文献   

8.
1965年6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被留校做院刊的编辑和记者.从此,我迈人了人生的新里程."党员怎么当?编辑、记者怎么做?"这是摆在我面前需要我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在那个年代提倡:遇到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我真的这样做了,也确实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9.
"我能在这先吃个药吗"这是步履蹒跚85岁文化厅离休老干部张拓一进展览大厅问的第一句话,展览负责人立即迎上去扶住老人,进屋坐下,给老人倒水吃药,之后参观整个展览。听完讲解后,张拓老人激动地说,"我是1943年参加革命,当时在马栏根据地,搞宣传工作,发传单,排演节目,看到这些外国记者们拍的照片,感觉就像回到那个年代,艰苦卓绝,但精神抖擞,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多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了解那个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让他们都来感受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领导我们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哲学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马哲的重新讨论,对于西哲的客观探讨,以及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再挖掘,都为那个时代思想领域的重新起航奠定了基础就哲学学科而言,1980年代具有分水岭意义。经过文革的精神饥渴和学术饥荒,新的学术积累重新开始。而在1980年代文化热潮奔涌、各个圈子热闹纷繁的中国,哲学界无疑位居中心,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无论是译介西方哲学、马哲内部的多元化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他拯救了美国80年代的音乐工业 人们把美国的60年代和70年代称作摇滚乐时代。那个年代在反战、民权运动影响下,音乐成为人们表达社会情绪的工具。进入80年代之后,蓬勃一时的摇滚音乐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冲击力。  相似文献   

12.
看板     
泰勒·斯维芙特有望出演琼尼·米歇尔记述60年代传奇乐手琼尼米歇尔和那个疯狂恣意年代生活的电影《像我们这样的女孩》进入选角阶段,乡村音乐小天后泰勒·  相似文献   

13.
样板戏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它的人物,被那个时代定型,它的精髓和价值,实际上已经留在了过去那个年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如同两弹一星,是那个年代基础科学的“卫星”,“国际阶级斗争”的前沿.  相似文献   

15.
勉人 《传媒》2015,(7):1
在物质资源相对短缺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能有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是非常“长脸”的一件事,虽然那时常不稳定的信号多少让人无奈,但是电视机的出现以及那些持续出现的让人欣喜的电视节目确实给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最大的安慰与滋润.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电视机成为一家人最好的娱乐消遣方式,有的热播电视剧引发街谈巷议,甚至至今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现在想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王宗义 《图书馆杂志》2005,24(10):10-10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拥有者,因为有着信息传播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就自然地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等语词在社会生活中一时有了压倒性优势,“全民共话Windows”,就是那个时期留给后人的一个有趣生活映象。  相似文献   

17.
一位著名的资深独立学者,在观察了"中国社会各色人等"对改革开放30周年进行的纪念活动之后发现:当今中国思想界的现状是"阵势分明,各执一端,已经难以沟通和对话了",而作为"一个从1980年代走过来的人",他"总是怀念过去那个曾经能够坐到一起的年代".他不无惆怅地回忆起1989年4月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的那次规模最大的全国理论精英会议,"那么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界的学者会聚一堂,那个热闹,那个气氛,与今天的中国形成了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8.
石泉 《编辑之友》2010,(6):48-50
据<列子·汤问>记载,我国古代有一位善歌者--韩娥,她的歌声犹如天籁,美妙到可以让男女老少们随着歌声的召唤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歌声的余韵萦绕梁际,三日都不会消绝.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的有关于歌星和歌迷的记录,至今仍留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典故.20世纪80年代,借助港台电影、唱片公司的商业化运作,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掀起了一股追星风暴,那个时候都是先由媒体对某位演员或歌手进行包装后推上荧幕,然后再借由传播媒介从受众中制造出影迷或歌迷.到了2004年,湖南卫视的一档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给传媒界带来了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19.
久负盛名的德国HELL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起致力于印前领域高精度设备的开发与生产。HELL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电子分色机成为那个年代业内人士耳熟能详、响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月八日在上海逝世的著名诗人、翻译家王辛笛先生手掌中的诗国,我是难以自如进入的,尽管读了他《手掌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4月版)中的那些篇什,情感也不免为其诗行所移:当读到“一个仲夏之夜/在大人的蒲扇下/听过往的流水说话”(《印象》),我仿佛也在那个春夜与诗人一道,自燕京大学披着繁星沿着小河走回清华;读到“科学最高的知识可以劈分原子,但握住那一把刀的却为何还是金钱?”(《文明摇尽了烛光》)相隔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