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昌文华图专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图书馆学、档案学教育机构,在20世纪上半叶学术地位非常显著,对当今图书馆学、档案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对文华图专校史资料中一些异载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各类型儿童图书馆的逐步创建使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儿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迫在眉睫。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为儿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文华图专基于三位创始人的教育背景及对儿童图书馆职业需要的敏锐洞察,率先在图书馆学课程中设置了“儿童图书馆”相关课程,并辅以校内外实习;文华师生积极译介国外儿童图书馆先进经验,潜心钻研适合我国儿童图书馆发展的方法,成为国内儿童图书馆研究的先锋,为我国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表5。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4.
岁月匆匆,我离开文华图专,转眼已过去六十多个春秋了.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虽然经历过极不平凡的风雨历程,但是远离我的文华图专和当年的许多师友,以及不少的往事,仍然常常浮现于我的脑际.  相似文献   

5.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简称"文华图专")研究部对文华图专的师生、校友等科研力量进行了组织,对文华图专的教学与科研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文华图专研究部创设于该校合作研究的传统之下,并作为其特有的行政组织于1932-1949年前后发挥作用。研究部通过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组织学生探讨学术专题来辅助课堂教学,促进了《文华图专季刊》的发展,也为文华图专丛书的出版提供了支持,并专门在《华中日报》上设立了"图书与文献"专栏。文华图专研究部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组织合作研究和沟通在校师生与校友等方面给予了当今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华图专办学资金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华图专相关研究趋热而对其资金来源的梳理仍有待深入.国内外私人捐赠、美国圣公会补助和返回庚子赔款的资助为文华图专创始和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民政府的拨款对文华图专课程的扩展与生源数量的保持起到了重要作用.韦棣华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在学校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文华图专的持续办学正是这些资金合力作用的结果.表9.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7.
文华公书林与文华图专的巡回文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华公书林和文华图专的历史上看,从武昌昙华林到武汉三镇,至重庆,所办的巡回文库不仅使读者得到了切实的便利,更向民众宣传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同时对我国图书馆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华图专和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斐章 《图书馆》2001,6(2):2-6
文章论述了文华图专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其办学特色,以及其后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骆伟 《图书情报知识》2007,(3):111-112,F0003
1955年我考入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学习,因1952年(一说1953年)全国经过院系调整,原来由美国人韦棣华先生创办的武昌“文华图专”,被并人武大,建立了新的“图书馆学系”,这是我国最早由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亦为武大增添了新的专业。初组织系的规模不大,教职工约有二十名,但大家齐心协力,把系办得井井有条。当时53级和54级只招收20名学生,学制两年;55级增招至40名,比原有数翻了一倍,学制三年;56级以后,改为四年制本科,再扩招至60名。我们入学时,只有54级,毕业时又有56级和57级,学生总人数约为150多名,但比起一些老系(如中文、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等系),只算是一个小系、新系。因此,我们见证了武大图书馆学系由小到大、茬壮成长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华图专创建发展历程中的目录学教学方面五种典型材料的列举,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对其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回顾相应时期目录学理论研究的进展,探讨文华图专目录学教育与目录学思想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文华图专的学术风格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国际图书馆学教育大潮期的文华图专(Boone Library School)是中国正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之始.文华图专在研究图书馆业务技术、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理论、推动国内图书馆事业、推进图书馆职业等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学以致用、中西结合、交流沟通和协作创新的学术风格,并对现代图书馆事业在图书馆学研究路向、学术研究组织化、理论研究实用化、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的职业导向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和深远影响.本研究对于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2.
从庚午级学生状况看文华图书科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午(1930)级学生是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立案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在校时学校仍称文华图书科.本文试通过对庚午级学生学习、研究和生活状况的追索,来探求文华图书科当年的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3.
韦棣华、沈祖荣和裘开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共同的宗教信仰 ,又都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划时代先驱者。作为一代图书馆人 ,他们发挥了崇高的图书馆精神 ,把一生献给了图书馆事业。他们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力量是跨跃时空的。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14.
韦棣华是文华公书林和文华图专的缔造者,其遗嘱作为中国图书馆学史上的重要史料,尚有待充分揭示和探讨。本文在对韦棣华遗嘱内容揭示和文本考证的基础上,结合多方面的史料,对韦棣华遗嘱中的主要诉求进行了深入剖析。韦棣华遗嘱的核心思想在于两方面:拒绝让华中大学掌控文华公书林;坚持文华图专的独立发展。前者是由于文华公书林身负公共图书馆使命,但华中大学欲将文华公书林作为其专属的图书馆,同时这也危及文华图专的独立办学;后者是由于文华图专地位特殊,华中大学既欲对其实现全面管辖,又对文华图专的发展加以限制。韦棣华遗嘱的执行不但捍卫了公共图书馆精神,扫除了文华图专发展的部分障碍,也使韦棣华成为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的引领者。表2。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15.
韦棣华与中国图书馆学的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皇后”的韦棣华女士,是我国图书馆学的先驱人物。在中国,她筹建图书馆,创建“文华公书林”和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校;她引进了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的大门,开创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先河,并促成了中国图书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她身上,体现了对图书馆事业高度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一种敢为人先、克己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医治当代中国图书馆界浮躁之风的一剂良药,更是支撑中国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激励图书馆人为图书馆事业不断奋斗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7.
有关大学图书馆史两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开始于民国时期,建国后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则集中在上世纪末前后,有关论著相继出版,这一时期的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有相当的推进,但是在成绩的背后还应看到不足.对大学图书馆馆史的研究,具有总结图书馆事业的经验,探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规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8.
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虽然只有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但也从一个侧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校图书馆从传统型向现代化、复合型图书馆的发展进程。本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精神,笔者总结了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期与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勉励,创造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9.
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专门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1924年文华大学改组为华中大学,图书科随之并入华中大学。1927年,华中大学停办,图书科单独办学。1929年,图书科申请独立办学,得到教育部审定核准,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成立。20世纪前半叶,文华大学图书科(包括文华图专)招收大学毕业和大学肄业的学生,进行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的教育,因该校的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管理有特色,教学内容联系图书馆实际,整体水平与世界图书馆学研究同步。所以毕业生的适应性强,管理能力高,往往成为中国各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