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关于风俗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  相似文献   

2.
风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群体意识构成的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渲染性和感染力。从作家本身来说,生活在某一地域,他们的情感和意识必然受到该地群体风土人情的熏陶,其作品必然带有某地特殊生活习俗的烙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是作家创作需要撷取的生活素材,独特的传统的生活风尚又是作品深广的文化背景。鲁迅生长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吴越文化的重心地带——绍兴。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把苗族学生的伦理生活习俗与思品课教材内容的要求加以对照解析,有的能够找到共同点,有的却是“牛马不相及”。这样我就萌发了在思品教学中结合民族习俗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这种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民族地区效果很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时代效益。一、运用民族习俗结合实际丰富思品课的教学内容民族习俗,指民族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时期的劳动、生活中逐渐养成、形成的并能够代代相传的行为、风尚、礼节、习惯。既然民族习俗是长期形成,能代代相传,我们就可以大胆断言:大多数的习俗是符合国情的,与社会伦理道…  相似文献   

4.
雏吾尔熟语是雏吾尔民族语言文化浓缩的结晶,维吾尔族的好客习俗文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待客熟语、做客熟语及其它相关熟语中。雏吾尔族好客习俗是生活在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雏吾尔人生存的历史奋斗经历、地理环境条件和道德理念风尚融合凝炼的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田光宇 《成才之路》2013,(35):23-23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感知匮乏、素材积累不足,是影响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瓶颈。如何突破这些障碍,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关心的话题。笔者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掘生活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获得素材、拓展思维,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丰富源泉。本文对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谈丧葬礼俗中的习俗控制丁玲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尚,是人类生活中产生最早也较稳定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环境及信仰的不同,也就产生不同的习俗,但不论是哪个民族中的个人,一出生,便会落入特定的习俗圈内,...  相似文献   

7.
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的、集体的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的简称,它是生活中不成文的,也是产生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乡村中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礼仪等在内的风俗传统,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中生活,总是要自觉不自觉地受一定的习俗的熏陶和约束。习俗有很强的社会控制作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时期表现得尤其显著。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传统习俗的影响根深蒂固。正因为如此,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农民运动时,不但没有忽视乡村习俗,而且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党结合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认识到了乡村习俗与农民运动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改良乡村习俗的策略与措施,从而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在研究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时,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牡丹亭》通过对日常礼仪、生活、游艺及生产等多方面女性习俗的描写和刻画,真实地展现了明代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生活境况。这种对女性习俗的关注源于汤显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蕴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把握。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其巨大的传播优势实现了作文教学中广泛化、超时空的交流和评价,成为推动作文教改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展示更为广阔真实的写作对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优化作文课堂教学,弥补我们以往作文教学中的不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作文水平从整体上得到提高。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文章素材更丰富学生知识面狭窄,每天面对的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可想而知的。运用网络  相似文献   

10.
一、积累素材 ,按题材所需 ,有选择性地练习就积累素材而言 ,从道理上讲 ,它必然能丰富生活阅历 ,开拓学生视野。好的素材又可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 ,就积累而言 ,谈何容易 ,小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主动动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看不写 ,只听不记。面对生活中的好的素材一晃而过。所以写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大。这就需要我们的正面引导 ,通过参加一些活动 ,从看、听、读中记下来 ,进行直接索取素材和简接索取素材 ,进而有目的地让他们互相交流 ,从中比较、鉴别、评议 ,无形中促成其相互借鉴、学习。这样 ,在“作”中不知不觉地积累素…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丰富写作材料,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个民族都是世界上较古老的民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英汉民族的风尚习俗,以及在宗教、地理、历史和审美的情趣不同,它的语言表达与理解也就迥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个民族都是世界上较古老的民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英汉民族的风尚习俗,以及在宗教、地理、历史和审美的情趣不同,它的语言表达与理解也就迥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已成为学生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如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得当,可使作文具有丰富、深刻、有创新、有文采等特点。本文以此为基础,拟对作文中运用"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的要求和方法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学素材的内涵是较为丰富的,它不仅指师生共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练习册等教辅资料上的学习素材;还指教师从网络上、报刊上、生活中精心挑选的,具有较浓科学味、生活味的数学素材,以及那些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带有儿童特点的活动素材资源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学素材的内涵是较为丰富的,它不仅指师生共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练习册等教辅资料上的学习素材;还指教师从网络上、报刊上、生活中精心挑选的,具有较浓科学味、生活味的数学素材,以及那些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带有儿童特点的活动素材资源等.  相似文献   

17.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期相沿积久成俗的社会风尚。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的外在表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而又丰富的风俗习惯,其中既有优秀的风尚习俗,也有落后的风俗习惯。孙中山在长期反帝反封建革命实践中,本着“作新国之民,图国力之坚强”利国利民的基本认识,对改造中国传统风俗习惯,建设近代化文明的新风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饰已超越其遮羞蔽体、挡风御寒的实用功能,成为一个时代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审美风尚的物化载体与表现方式。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其服饰以儒朴、保守以及崇尚自然的特点,反映出了宋代社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泉源。"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丰富想象中领悟整合材料,在不同角度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作文教学和社会现实融为一体,成为一泉活水。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它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独到的思维视角,才能在作文中做到特色鲜明、内容充实、表达清晰。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注重收集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克服无话可说、说不清楚的作文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