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纪波 《收藏》2008,(1):84-87
长期以来,外销瓷市场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产自中国,销往海外的外销瓷在海外市场大受青睐,一个接一个的外销瓷专场上拍,一个又一个的外销瓷天价被打破。然而,外销瓷在内地从被认识到现在仅有数十年时间,至今内地收藏界对它们仍存有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俎少英 《收藏》2009,(1):60-61
磁州窑根植于民间,祈求多子多福、丰收安康的婴戏图被大量绘在瓷枕上,这一装饰题材在金代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3.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十九世纪晚期、发掘于二十世纪晚期的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只存在了五十余年,在湮没一百余年之后,大放异彩。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继中国嘉德、中拍国际、北京长风等拍卖行2010年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以后,2011年天津海天、  相似文献   

5.
刘越 《收藏》2007,(4):50-52
郑和七次远航的壮举距今已600多年,当初被郑和船队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带出国门销往世界的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特殊品种“外销瓷”,开始悄然走俏。这些外销瓷中尤以从海底沉船中被打捞出来的“海捞瓷”最为人关注,一批又一批曾被深埋海底的古代珍宝重见天日,引起全世界的惊叹。  相似文献   

6.
刘志国 《收藏》2010,(3):34-35
20世纪初,河北巨鹿古镇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宋代磁州窑瓷,西方对磁州窑瓷的收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刺激了磁州窑仿品生产,当年的一些仿制品至今仍被陈列干国外博物馆内。50年代,周总理提出恢复五大名窑生产,为此彭城陶瓷研究所成立了仿宋瓷小组,烧制了一批磁州窑仿古瓷产品。  相似文献   

7.
陈树群 《收藏界》2011,(6):59-60
顾海林(1845-1894年),江苏省江都人,扬州派画家,最近几年,其纸绢作品屡屡上拍。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此人于光绪早期在江西波阳云林阁创作的一批瓷绘作品受到浅绛彩瓷收藏界一批发烧友的狂热追捧,而对其身份的考证,则牵动了笔者三年的神经。  相似文献   

8.
丁莉 《收藏》2014,(21):65-69
徐仲南(1872~1953年),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南昌人。徐仲南出生于贫苦家庭,儿时仅读了几年私塾。之后父亲送他到南昌,在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做瓷画工。在南昌学徒绘瓷期间,他勤奋刻苦,绘瓷技艺突飞猛进。清末民初之交,他名气渐显,求画者众多,后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1918年,徐仲南受江西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之职。由于其画风与当时的绘瓷风尚格格不入,又洁身自好,不愿应酬,不合潮流,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1922年他应邀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安吉拉 《收藏》2011,(8):I0048-I0052
纹章瓷就像是史书,它不仅仅是漂亮的物件,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欧洲不同人群订做的,我们可以通过对纹章瓷的分析和研究来追溯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及那些人群的生活情况。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纹章瓷上的纹章记录,来研究中国这些外销瓷生产于哪些年代。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3,(15):9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之首,北宋时期钦定为宫廷御用瓷。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陶瓷·汝窑瓷器》包括北宋弦纹三足樽、北宋三足洗、北宋碗和北宋盘,是首次荣登中国邮票的陶瓷传世之宝。《汝瓷珍宝》中的每一件瓷器均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参照故宫馆藏原样实物,以原料配方、成型、上釉及烧制工艺精制而成,还原了汝宫窑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这批雁北剔刻花瓷器,如果出土在宁夏、甘肃、青海等西北省份,恐怕多数会被归类于西夏瓷器。西夏王朝烧造瓷器以灵武窑为代表,但通过当地回民巷和磁窑堡两处窑址发掘可知,西夏窑业显然是受外来影响而肇始的。北宋灭亡后,西夏一度占领过晋西北的“武州八馆”,“在其撤退时可能将河曲等地窑场部分匠人掠走,以后发展了西夏制瓷手工业”,因而磁窑堡窑“直接受山西诸窑的影响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陕西、河北诸窑的影响”。由于西夏很可能曾掠取山西民窑工匠发展了制瓷业,这就决定了西夏瓷与山西雁北民瓷在工艺、装饰方面有相似之外,如何区分它们的工艺及艺术差异,也许是今后北方民瓷研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积釉青翠,晶莹光润,久观之可以静心。这,便是此次的主角——青白瓷。青如天明如镜青白瓷,肇始于五代,成熟于宋代,是南方地区创烧的一类新品种,尤以景德镇所造最佳。其胎体坚致,釉质细薄,迎光透影,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约1%,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  相似文献   

13.
何涛 《收藏界》2011,(1):52-52
历经数年的浅绛彩如今已被看做与文人瓷不可分割的傲称,不乏大家之作和一些民间制瓷画师的精品面世,伴随收藏者不断的挖掘与研究,收集并整理了一系列的学术资料,已经奠基了浅绛彩和文人瓷在当今收藏领域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陈树群 《收藏界》2014,(6):83-86
在晚清近千名浅绛彩瓷画师与匠人中,顾海林、张肇源、程友石、胡友侬因其作品的雅致、文气而被浅绛彩瓷收藏者称为“浅绛四文士”,其中顾海林和张肇源因同在江西鄱阳云林阁绘瓷,被称为“云林阁二君子”。扬州派画家顾海林在鄱阳绘瓷本人曾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再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下张肇源。  相似文献   

15.
刘振永  王伟 《收藏》2014,(2):76-81
淮安市博物馆藏有十余件清代官窑瓷器,原收藏于北平文物陈列所,后来几经辗转,由南京博物院调拨给淮安市博物馆。这批官窑瓷主要为康熙、雍正、乾隆朝所生产,正值清朝官窑陶瓷生产的顶峰时期,也是被学术界誉为我国制瓷工艺新的历史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陶瓷器,无论是造型、釉色、彩绘还是制作工艺等,均达到了较高水准。现将其中9件精品介绍给大家鉴赏。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西方奢瓷品牌占据中国高端日用瓷的背景下,2010年11月20日至30日,中国奢瓷代表在京举办了国粹续延、大美无限——华光陶瓷艺术展。展览分为4个主题:国宴用瓷展区,展示被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宾用瓷的凤舞和鸣系列;大作坊展区,展示华光陶瓷大师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大师联袂创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收藏》2008,(2):72-74
九谷窑系陶瓷亦称“九谷烧”(“烧”在日文中就是陶瓷的意思)。最初产地在日本当时的北陆道加贺国江沼郡藩领内的大圣寺川上游附近的九谷村(现属石川县),因此而得名。九谷瓷创烧于17世纪中期,但令人遗憾的是,到17世纪末,由于天灾等原因这个窑便废绝了,学术界将这前后几百年的九谷瓷称为“古九谷”。直到19世纪初,九谷瓷又再度崛起,学术界将再度崛起的九谷诸窑称为“再兴九谷”,而在1878年之后所烧的九谷瓷被称为“新九谷”。  相似文献   

18.
陈蓓露 《收藏》2013,(4):14-19
一段等待深入发掘的历史,一场可以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一个正被重新评估的收藏门类……随着南昌大学第二届明清外销瓷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关于明清外销瓷收藏的新的可能和机遇呈现在我们面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既包括中国外销瓷领域的海内外顶级藏家,也包括中外知名大学相关领域的学者、全球著名拍卖行的相关负责人、国内外文博系统的相关专家,甚至包括特邀前来的中国民间外销瓷仿制高手,而促成这一切的,是在努力树立全球中国外销瓷学术中心地位的南昌大学博物馆——历史上的外销瓷中心,今天到了补足学术一课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雨岚 《收藏界》2013,(1):52-55
明清两代单色釉瓷以其品种多、质量高而著称于中国陶瓷史,瓷部景德镇借力于官办御窑厂的特殊地位,成为生产、研发色釉瓷的主要阵地。以下就让我们细数—下这一时期究竟出现了多少色釉品种。  相似文献   

20.
正三国东吴末期,江苏南京长岗村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褐彩羽人盘口壶(易家胜《南京出土早期青瓷釉下彩盘口壶》,《文物》1988年第6期),是目前所知瓷绘人物纹装饰的最早实例。此后,历经唐、五代、宋的长期发展,从元代开始,磁州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瓷绘人物纹内容逐渐丰富,画工日益精湛,取得了瓷绘艺术上的一个又一个新成就。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简要梳理一下瓷绘人物纹中的重要装饰题材——三顾茅庐图。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志》卷五:"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传·前出师表》又有详细表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古以来,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广泛,被视作尊重人才的典范,在元代以后的瓷绘装饰上有很多精彩的画面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