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3.
周小丽 《收藏》2020,(4):77-77
每逢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时候,端午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风俗长期在民间流传,因此才有了采药、沐兰汤、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插艾蒿、饮蒲酒、制凉茶等各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除此之外,古人还会佩戴各种特殊不同的花钱,以期达到祛除五毒祈求平安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军 《收藏》2009,(4):119-119
笔者收藏的这枚花钱,黄铜质,传世品,包浆熟旧自然。钱径45毫米,穿径8毫米,厚2毫米,重19.38克(见图)。正面钱文为右旋读“驱邪降福”,钱文间饰有蝙蝠和祥云二种图案。把蝙蝠与祥云组合在一起,含有洪福齐天之寓意。  相似文献   

5.
陈晓友 《收藏》2012,(11):86-87
古代花钱和银饰是历代民俗及时尚的缩影,有“铜雕”“银画”之美称。人们佩带这类符合自己愿望的吉祥图文饰品,是希望自己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6.
顾欣 《收藏》2006,(4):103-103
花钱门类洋洋大观,绚丽多彩,寓意深广。作为一个载体,它所赋予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民俗民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不少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无穷。面文为“鼎甲蝉联”、背文有“连科”与鼎霹(jiǎ)图案的吉语大花钱即是其中之翘楚。  相似文献   

7.
程思明 《收藏》2014,(7):120-120
清代川炉所铸花钱素以铸工精湛和工艺独到而闻名,其中以祈求多子多福为题材的吉语花钱更因其寓意吉祥、书法精美而备受藏家的青睐。笔者收藏的这枚"五男二女"合背吉语花钱(见图),直径25.5毫米,厚1.5毫米,正背两面均书有"五男二女"楷书字样,书法隽秀俊朗,颇具功底;铸工精湛,铜质细腻,形制规范,包浆熟旧,且穿口干净利落,与同时期川炉花钱铸造工艺特征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8.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0.
杜晓俊 《收藏》2014,(3):68-69
作为“五毒”花钱的一个门类,面文“再月初五”(图1)、“五日午时”(图2)、“五月五日午时”(图3)、“午日午时”(图4)背“五毒”图案的民俗钱在郑轶伟主编的《中国花钱图典》一书中多有收录。此类花钱散见于各大钱谱和民俗书籍。  相似文献   

11.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2.
樊中其 《收藏界》2012,(6):76-76
笔者热爱中国古钱币文化艺术,在古钱币收藏研究的同时,也收藏一些珍贵的古代吉语大花钱。有:"福禄寿"吉语大花钱、"长命富贵"八卦钱、"龟鹤齐寿"大花钱等等。  相似文献   

13.
陈晓友 《收藏》2012,(21):86-87
古代花钱和银饰是历代民俗及时尚的缩影,有"铜雕""银画"之美称。人们佩带这类符合自己愿望的吉祥图文饰品,是希望自己万事如意。科举时代,土子们期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取得佳绩,总喜欢在胸前或腰际佩饰一些压胜花钱和银  相似文献   

14.
王文良 《收藏》2001,(3):45-46
存世的雕母数量极少,由于前辈收藏家的努力寻觅,如今除博物馆、拍卖会上偶尔见到,其他场合极难相见。而假雕母,只要有钱币市场就一定有它的参与。近年来海外、港、台钱币收藏者对中国近代雕母、母钱、样钱的热情居高不下,国内爱好者也不甘落后,一些珍稀品种由境外向国内回流情况并不少见,使得近代样钱、母钱及雕母钱币的价格水平逆  相似文献   

15.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16.
黄绍锦 《收藏界》2011,(8):64-67
花钱源于汉代,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花钱,以其形制类古钱,性质非流通币而得名。历来花钱是作为古钱币的一个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17.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96-97
"别有厌胜供嬉戏,辟恶除邪迎利市。万年百岁祝康强,五男二女矜祥瑞。就中刻画何玲珑,绘事争同斧凿工。神仙佛怪一轮转,飞走虫鳞万态工。"这是董大勇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集藏指南》上刊载的清代赵子枚的《咏花钱歌》中的四句,现摘录下来供喜爱花钱的泉友欣赏。马定祥先生在《中国花钱》的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18.
李轲 《收藏》2011,(12):110-112
川炉花钱素以精选铜料和独具特色的工艺而闻名。其中“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因其融诗、书、画于一体,图文清雅,铸工精良而备受青睐,成为川炉花钱中的名誉品。  相似文献   

19.
董大勇 《收藏界》2013,(1):70-71
前期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浮雕钱“辟兵莫当”背“去凶除央”边郭站虎钱,本期再介绍几枚古代花钱中的高浮雕钱,与圆雕花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云 《收藏界》2014,(6):125-125
当下,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收藏到更多的古钱币,但由于精力有限,要想收尽天底下的古钱币,那是不现实的。笔者也是一名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在多年的收藏中,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尽管花钱不多,但趣味盎然,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