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神话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性格势必会深深烙刻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上。通过对中国神话“人兽共体”的外形、“重德尚和”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特点的分析,合理地阐释了中国传统体育存在仿生性、道德性、中庸性和整体性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电影观赏角度剖析电影作品所包蕴的化价值以及电影化阐释的价值。电影作品中可供或易被电影观众接受、理解、阐释乃至借鉴的电影化价值主要有民俗学价值、社会学价值、生命学价值、哲学价值以及宗教学价值。电影观众各具个性的观影行为使静态的、内容丰富的电影化得以动态地、多姿多彩地展现。电影化阐释活动在满足和提高电影观众审美情趣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实现、完善和发展电影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阳 《华章》2012,(32)
中国电影所谓的“大片”,普遍采取巨资投入,大场面,大制作的方法,吸引眼球.但与此同时,电影的娱乐色彩日益浓重,而文艺电影却渐渐走出了我们的视线,这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褒贬不一的“大片”票房居高不下,而反映文化内涵的好电影却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中国大片在电影产业低潮中崛起,从单一到丰富,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从2002年《英雄》肇始的古装武侠大片,到2009年《建国大业》引领的主旋律大片,经2017年《战狼2》等“外向型”新主流大片到“我和我的”系列等“内向型”主流大片,直至以《长津湖》为代表的战争大片的崛起,持续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成为中国电影整体艺术、产业、文化格局中最重要的现象。大片打造了21世纪中国电影的辉煌,打造了中国电影大片的初步类型形态和格局,确立了“电影工业”“电影工业美学”“重工业电影”等观念,熔铸了家国民族和谐的“文化共同体”,其发展有着许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启示和遗憾、教训,反思不可避免,“电影工业美学”视域的反思尤有必要。中国电影产业应继续保持大片的“领头羊”优势,同时探索大片类型与电影生态的多元格局态势,探寻电影大片下一个20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原始先民生活的缩影,它反映原始先民的生活,将他们的想象性、象征性、情感性等原始思维特征杂糅在一起.闻一多希望从神话研究入手,探究“这民族,这文化”的源头,将学术研究与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通过神话研究,寻找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闻一多文化阐释批评下的神话研究,穿透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洞悉了其中真正的文化意蕴.他还原了神话中的古代历法、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古代的地质地貌,发掘出伏羲、女娲及“先妣兼神禖”等神话母题,对中国的神话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电影市场也以突飞猛进的姿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也出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所谓电影大片,在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大片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大片纷纷涌入我国市场,它们冲击了我们以前故步自封的文化产业。面对这样迅猛的文化撞击,我们试图自救,可是我国这些正在成长中的片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文化品质堪忧,完全凭着视觉刺激、明星效应等表面功夫博取观众的支持,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虽然就某些方面而言(比如说特效、道具服装和成功的商业宣传策略等方面),我们的大片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作为一种文化战略或者说国家文化软实力而言,我们的电影大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集大成,他的武侠小说创作从纵的线索分析,清晰地显现出从文化追慕、依恋到文化质疑、文化批判轨判。出发时的金庸也许抱着明确的文化护道理想,然而而创作日深,神话色彩日少,现实精神日强,到达目的地时,传统文化护道者的金庸已成了一个文化的质疑者和批判者,从文化透视的层面上,可剖见金庸小说英雄神话的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内涵,以及金庸创作内在的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书写是美国华裔作家表达华人世界的一种手段。从最早的华裔踏上美国的国度起,华裔逐渐被标榜为野蛮、肮脏、劣等和温顺、勤奋、节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汤亭亭、谭恩美、赵建秀等新一代华裔文学家进行英文创作,其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引起中西方文坛的广泛关注。华裔作家在作品中热爱尊重中国文化的积极方面,同时又疏离了含有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这些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既爱又恨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在其作品中改写中国神话,重建"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进行了文化阐释:回到中国文化原点;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时间;小说发生学和发展过程的叙事形态;视角新解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为代表的都市形象和都市文明 ,赋予中国早期电影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人才资源和观照对象 ,同时 ,也使中国早期电影从内蕴上禀赋一种独特的半殖民半封建文化 ,以及在对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进行顽强对抗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具有某种现代主义特征的新鲜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1.
朱红素 《保定师专学报》2003,16(3):52-53,80
中国和希腊神话作为两个伟大民族文化的发源和民族意识的深沉积淀,表现出不同的神话文化特征。通过对价值取向、思维走势和性别崇拜的阐释,揭示两种文化的特质,为研究中希文化提供独特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12.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电影直接面临着好莱坞的挑战,中国电影人提出了以国产大片对抗好莱坞大片.通过商业和艺术两方面来分析高科技大片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创世神话建立基本的文化原型:形象原型和思维原型,并借此在其所属的文化发展中发挥深刻影响。中国盘古神话和希腊混沌神话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比较并揭示出其思维原型的差异性,及其对各自文化的表征性意义与内在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共时性角度来看,二者的差异是结构性的,盘古神话的"整体性"与混沌神话的"个体性"思维原型,必然导向以"群体"为本和以"个体"为本的文化差异;"人"的所指在其中也必然具有不同内涵并规约着各自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从历时性角度来看,"叙述时态"和"价值向度"是主要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中西文化体系的封闭性与开放性、以道德为标准和以原欲为动力、以"善"为人之本性还是以"恶"为本性,以及"崇古"与"轼父"、"实力"与"资历"等一系列文化发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电影直接面临着好莱坞的挑战,中国电影人提出了以国产大片对抗好莱坞大片.通过商业和艺术两方面来分析高科技大片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楚辞·天问》"顾菟在腹",王逸以"月中顾望之兔"释之,月兔神话由此而生。唐人涉月诗中常言及月兔,称之为"顾兔""玄兔""白兔""玉兔""阴兔""金兔"等。"顾菟"之义,学术界有"月兔说""蟾蜍说""蟾兔说""月虎说"四种说法。在唐诗中,有"月兔""蟾蜍"两种释义。"玄兔"之称,解释了月中兔的来源,亦即"阴影说"。"白兔"寓意长寿,故唐人化用"白兔捣药"的神话入诗,借之抒情言志。"玉兔"既是"白兔"的喻称和美称,又暗指其为天上之兔。而且"玉兔""阴兔""金兔"之称与阴阳五行学说有一定的关联。因兔代指月,故唐诗又以"兔轮""兔钩""兔影""兔辉"来写月,以"乌飞兔走"形容时光流逝。唐诗中月兔的不同称谓,是我国传统文化多样化的沉淀,从中亦可窥探月兔神话的起源和流变演化。  相似文献   

17.
向西方阐释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中国山水文化的神话源头,印证<楚辞·九歌>中河伯、山鬼的情侣身份.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人类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它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得中国神话研究的面貌为之一新。以此来再度认识中国神话,并重新观照和审视图腾现象与神话起源将会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的神话特质,以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文化和神话意象为最明显的特质,以期从根本上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源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