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旨谈情”是曹雪芹予以《红楼梦》的主旨,但非仅谈“情”而已,“意”在“情”中,“情”中有“意”。作者赋予全书“情”的化身竟然是谜一样的秦可卿,致使“红楼”之情扑朔迷离,尽显人性之复杂,构设红楼“遍披华林”的悲壮基调,也是中国文士永恒的“困惑”与“焦虑”,充满民族文化的历史厚重感。曹雪芹寄予秦可卿的形象特质与价值,就在于其“无可云证”的“一把辛酸泪”悲情推演的点位钩织。以《红楼梦》文本与脂评为依据,论析秦可卿不同的符号性角色,解读“可卿”之情与谜及其与《红楼梦》主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使与魔鬼──《刀锋》的人物形象塑造及毛姆的创作心态李天军“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这是威·萨·毛姆的长篇小说《刀锋》的题记,可以说是全书的主旨。那么,究竟是谁越过了“刀锋”?如何又算越过了“刀锋”呢?这大概要让书中的人物和毛姆一起...  相似文献   

3.
吴志强 《学语文》2007,(1):18-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是李白的一首较特别的留别诗。它没有在离别时抒写离情别绪,而是借与“东鲁诺公”告别之机,发泄长久以来郁积于胸的愤激之情.一展其蔑视权贵、高蹈出世的傲岸性格。结尾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全诗的主旨句.是为卒章显志。问题是,诗的主旨与诗的主体部分的梦境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梦中之景光怪陆离、变幻莫测,梦中之情喜乐忧惧、一惊一乍,这与主旨句相对单一的愤激之情到底有怎样的联系?细究起来,返确实很费思量。这也为后世众多解“梦”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里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梦境”作以下三种推测.以就教于方家和广大同仁。  相似文献   

4.
刘向编撰《说苑》,目的在于言政事得失,并以旧事为戒。全书有二十篇,首两篇分别题为“君道”与“臣术”,则全书乃与治国相关明矣。卢文弨《新校〈说苑〉序》:“此书之言治术略备矣,人主得此亦足以为治矣。”其书主题与唐人魏征等所编《群书治要》之昭德治国,盖亦有所相合。《说苑》全书可分845章,《治要》援引其中38章,占全书4.5%。文章以《群书治要》引用《说苑》为主题,先从文献学讨论如何利用诸本《治要》校勘今本《说苑》,复就《治要》援引之文分析其选录《说苑》之原委,讨论《治要》摘取《说苑》篇章与“治要”之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们清晰地记得一九九五年五月《江苏教育》发表了《为孩子营造一方乐土》的长篇报道,并配以《宜兴实小的薄膜效应》的评论员章,章高度肯定了宜兴实小“轻负担、高质量”的探索,为各地学校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同时也引起了江苏教育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7.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又名《画谱》),不仅是画论,实际是自成系统的艺术哲学。内容虽然主要只讲山水画,其实完全可以推广适用于一般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其中末章(第十八章——“资任”),乃其全篇的总结。由之可以见出石涛论画首尾一贯的中心思想,非常值得重视!然而该章久称难读,有人甚至认为“不可解”。兹特试释如下,未必尽得其原意耳(章句依上海博物馆影印手稿本,并酌参《四铜鼓论画集刻》本)。  相似文献   

8.
《老子·七十七章》主旨在“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一句,关于这句话的意涵,学者们意见不一,简帛本与传世本的文字差异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从老学史来看,“有余”不仅可以理解为余财,还可以理解为余德,旨在通过无为改变不公正的“人之道”。简言之,无为是方法,公正是结果,通过无为以实现公正。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6,(6):30-30
唐书杰:《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事理性说明。“克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尽管作在说明过程中力求简洁明了,尽管他还力求借助“奇妙”来引人人胜,但仍难以回避其深奥的专业特性,这无形中给教学出了一道难题。面对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章.梁老师采取的是避难就易的方法.以“找寻信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理清了章的脉络.把握了章的主旨。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酸碱盐》是初三化学最后一章,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全书中的重点,也是全书中的难点.该章有四多:概念多、实验多、反应规律多、化学方程式多,要想学好和复习好这一章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必须熟练掌握和正确辨析以下几个“一定”与“不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年被清人俘虏的德王朱由枢,并进而表达亡国之悲。此诗的解读有助于对王渔洋《秋柳》四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出土文献,可以确证,《老子》第31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一段非王弼注文;通过版本比较,考订出《老子》第43章“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一段王弼注文和皇侃《论语义疏》所引佚文的断限。王维诚对王弼《老子指略》佚文的考证精微详细,得到学界公认。  相似文献   

14.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但是,《龙》学界对《原道》篇的认识分歧很大。有的同志根据篇中“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等语,和刘勰具有的“征圣”、“宗经”观,认为这里的道是儒家圣人之道,即儒家思想。这种看法似乎失之笼统,并且也不符合《征圣》、《宗经》的主旨。另有人根据刘勰所作《灭惑论》、《剡山石城寺石象碑》等文,认定《原道》之“道”是“佛道”、“佛性”。也有人根据篇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16.
《侍坐章》之“率尔”“喟然”“铿尔”“吾与点也”新解《论语》二十篇,以《侍坐章》最富文学色彩,详细地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一次关于政治抱负的讨论情况,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率尔、喟然、铿尔三词的理解,是理解这篇文章的操作之关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课本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是全书总结性的一章。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对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讲好这一章可使前几章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进化的证据”这一节是学习《生物的进化》这一章的关键。就进化的证据来说,包括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和解剖学上的证据。后者,学生容易理解,前者学生则不易理解,因为学生很难想象化石的形成。为使学  相似文献   

18.
高方 《阅读与鉴赏》2003,(10):65-67
张晓风(1941-)是海峡彼岸名散家,也是较早为大陆读所熟悉的‘位台湾作家,有《春之怀古》、《玉想》、《地毯的那一端》、《一个女人的爱情观》、《眼神四则》、《高处何所有》等。《不朽的失眠》是一篇语重心长、词采裴然的散,本副题直接点明章的主旨——“写给没考好的考生”。作以一千二百年前落第张继的“失”与“得”,来劝导学子正视生命中他们的初遇的落败。写古却不泥古的笔法,写满了历史和人生的颜色,读之使人不禁细致的咀嚼和体味,比“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简单说教更亲切更贴心也更富于实效。  相似文献   

19.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20.
我校贺安民研究员的专著《远程教育社会学》近期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全书37万字,共12章,为社会化教育管理开辟了新视野,对全民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