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五四”青年节,我从朋友处听说邓伟作为全国10大杰出青年应邀登上了主席台,我真为他高兴,为他自豪,我便提起笔决定写写邓伟及邓伟的作品。写邓伟的人很多,多数又是名人、大人物,他们写邓伟写的都到位。因为我选编了这本《邓伟摄影作品选》,所以邓伟还给我讲述了每幅照  相似文献   

2.
我见报第一篇是600字的消息,看似有些偶然,其实是我紧跟形势、选好题材、有的放矢的结果。初写报道时,有位老报道员给我传经,说写报道要跟准形势,才能提高见稿率。老报道员的话时常提醒我看报学习,掌握了解当前形势。1990年底,《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实施已快半年了,我从几家报纸中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很少,f是注意留心收集这方面的素材,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反复酝酿、琢磨,我采写的第一篇《河南省保护军事设施有成绩》的60D字综合消息,投书不到10天,就被《河南日报》、《法制日报》、《河南广播电台》采用。自此,我得到启发:要想…  相似文献   

3.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4.
在退休后的两年中,我写的批评稿件有14篇发表在《平顶山日报》“读者来信”栏目上,有人问我写批评稿的窍门,我说没有窍门,有的只是下面的几点体会:一是不怕得罪人,亦不怕报复。出以公心,每次都署上真名及详细通讯地址。二是注意收集写批评稿的素材,重点是针对城市在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不让这些线索被埋没,我就专门订了一册“报道线索登记本”,走到哪带到哪,把听到、看到的好线索及时收集登记下来,从中选择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报道线索,再进行详细采访。 一次,我同新兵连一位干部聊天,他说:“一排三班长于维征‘退礼’一事在新战士中反映很好。”我记了下来,然后进行了详细采访,写了一篇题为《班长床上的午餐肉》的稿子,寄给《空军报》,很快就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6.
易文 《新闻与写作》2002,(12):31-32
在目前新闻工作者的队伍里,有不少中文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中文和新闻有很多部分是相交的,尤其在写作上,都要求对语言熟练运用,但中文和新闻的区别却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中文的人如何尽快适应新闻工作,最终在新闻这个行业里大显身手,回顾一下穆青的成才之道,研究穆青如何从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准作家,转变为一个成功的新闻工作者,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新闻要求所有的素材、细节都必须是真实的,这就给学文学的人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学会采访、重视采访。“真实性”是文学与新闻的最根本的区别。文学需要幻想,形成于虚构,而新闻则来不得半点虚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果采访经验不足,素材收集的不够,而又不能凭想象虚构,那么在写作时就有可能出现素材不够或是细节缺乏的现象。穆青开始也是这样。他的《雁翎队》写于1943年,是第一次展现穆青才华的作品,穆青在回忆这篇通讯报道的写作时说,那时去采访,他真被那优美的环境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采访结束后,“我兴冲冲返回报社,当晚就构思这篇报道,我觉得雁翎队的事迹真是太好太生动了,无论如何要把它写好,可是写着写着材料不够用了,采访本纪录的大多是雁翎队的群体形象,和他们的斗争方法和智慧,还缺乏一些突出的人物和具体的事例”,等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是每个孩子小学作文的第一堂课,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写过《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记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等作文,如何将人物写活、写出彩、写传神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学习,并掌握了很多的技巧,但是,将人物写好并非一时之功,需要岁月的积累、阅历的积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1988年4月,我刚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洛阳市公交公司二车队任干事。在最基层工作,能接触到大量生动的事例,为写稿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可我往报社发过30余篇稿件,却都石沉大海。冷静一想,问题在自己平时只顾采写,而很少看报,尤其是不太注意研究报刊的报道动向。从此,我纠正了自己的偏差,注意阅读报刊,看别人是如何抓新闻的。一天,我在报上看到一篇写人物的稿子,对我启发很大。我们单位有《民兵号》车组、《文明号》车组、《雷锋号》车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不也可以用二三事的形式反映吗?于是,我就来到《文明号》车组,帮她们…  相似文献   

9.
××:来信谈到搞业余通讯接触面窄,没有什么素材可写,我不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知道,你的办公室里,就那么一份《人民日报》和一份省报,只看它们,你便会觉得身边的素材送《人民日报》不够,省报也不用这方面的内容。自己觉得好的,写起来又找不到投处,因而,写稿兴趣渐渐淡漠起来……其实,全国报刊种类很多,除各级党报的主要内容大致相近外,其余报刊,都有各自的用稿标准和特点。有的稿子,这里不用那里可用;在这种报刊是废品,在那种报刊可能是宝贝。所以,只要是真正的好人好事好新闻,是一定有报刊采用的。你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看看,全国有哪些报刊,它们主要刊登些什么内容。看报刊时,还要留心各种报刊的征订广告及其“稿约”,从中摘取用稿信息。还有一个办法是:找一份邮电局编的《报刊简明目录》,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1.
“怎样写好新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就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谈几点初浅体会。我深深体会到:要写出有指导性、有价值的新闻,必须在新字上做文章。一是要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即是说新闻报道的内容、素材要新颖,如果内容陈旧,素材不新也就无从谈所谓新闻了。去年六月,我因工作下乡,去静边区发现四名高中生回乡联办化肥厂,于是,我深入采访,写了《回乡青年有志向,联合兴办肥料厂》一稿,席稿寄出不久,很快被《四川工人报》等报纸刊用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1985年9月开始为报社写稿,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等20余家新闻单位采用20余篇稿件。我体会到,只要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1986年3月初的一天,我到通达粮库送材料,看到这个粮库养了好几头公猪,我随便向这个粮库领导发问:你们养这些猪干什么?库领导对我说:我们这个镇养母猪的农户很多,近几年公、母猪出现比例失调,因此,农民饲养母猪配种就很难,库里多养几头种公猪,可以为养母猪的农户提供一些方便。我感到这个素材很好,随即采访了这位领导,写了题为《明水通达粮库饲养种公猪解决农民养母猪配种难》的稿  相似文献   

13.
《阳光热线》自开播以来,确实为基层群众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我有深切体会。我反映的大多数都是公益问题,我个人的问题很少。我的主要想法就是,在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有很多有素质、遵纪守法、懂科学的群众,应该让他们参与《阳光热线》,通过《阳光热线》这个平台把他们的智慧传达给上级领导,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5.
听了《东方女孩》这个节目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容定位适合。中学生、大学生是思维非常活跃的群体,也是社会上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一旦出现适合他们的东西,马上就有反响。《东方女孩》的很多栏目定位都非常具体,谈学习,谈感情,谈家庭关系,谈恋爱问题,都是青少年中间广泛存在,人人都有经历、感受,都在参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回顾自己的写稿经历,主要是注重结合工作写报道,这样不仅稿源充足,而且有利于业务工作。宣传部每次提计划,作安排,或取得经验,发现问题,我都及时进行整理,把一些做法、体会等报道出去。比如今年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面教育,加强干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我都及时整理成稿件,在《洛阳日报》和《铁道工程报》发表。我时常下基层了解情况,每到一地,都留意报道线索。当得知石家庄铁道学院14名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参加北疆铁路建设的信息后,便找他们开座谈会、个别了解,发了消息《边疆有他们的事业》,由中央人民广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编辑部: 我是一名身居基层乡镇的新闻报道爱好者,从事业余通讯报道工作20多年了,一直很想寻找一份有指导性和学习参考价值的新闻业务刊物。去年,我在报刊征订广告中看到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从介绍的内容中得知,此刊的品位较高,就自费订了一份。现在,我已收到几期了。每一期都使我爱不释手,我有选择地一篇一篇文章学习。学习后,我深感找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好老师”。 我最喜爱的是《前沿关注》专栏,这个栏目中的重点文章,很多都是各报的总编辑执笔写的,有观点,有事例,生动活泼,读后使人深受启发。 我…  相似文献   

18.
1、研究报纸,言人之未言。新闻贵在新。内含一个重要因素。即有无新观点。我一般在掌握了新闻素材之后,先不急于动笔,而是先将近一个时期手头上的报纸认真阅读,看哪些观点人们尚未涉入,然后,就从这个空缺口下笔。在写《六村堡乡以副养水农田实现渠井配套》之前,我手头掌握了乡上水利事业的大量素材,可选的角度很多,有水利事业发展实现渠道“U”型化、舍得花钱办水利、渠道护理管理经验、兴办企业以副养水等。正好省水利厅和《陕西农民报》联合举办“水利振兴杯征文活动”,我对“陕农报”上已登过的征文一一阅读后,发现以副养水没有人写过,就从这个角度写了稿,即被采用,最后还获了奖。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元月21日下午.我在随同水利部门跟踪采访启东江海堤防质量的新闻时.同时又相继捕捉到另外两条好线索,三篇稿件都先后在《新华日报》刊登了。这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通讯员.对任何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一定要深入采访、跟踪到底,同时还要将意外收获的新闻素材也要信手拈来.就能不断扩大战果。江苏省水利工作会议在启东召开的前夕,我随启东市水利局的同志来到绵延百里的江海堤防.在工地现场我兴奋地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聊起天来。我被他们在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中严把质量管理的一个个生动事迹所打动。后在报社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在第14期新闻函授学员的来稿中,不少学员从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故事。我们认为,这个写作的“第一步”走得好!据我们所知,很多函授学员是基层连队的新兵,平时学习、训练很忙,连阅读函授教材都是加班加点或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完成的,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采访、调查和搜集新闻素材呢?然而我们不少学员,偏偏在“没有办法”中找办法,既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采访,那就从采写自己身边的事开始吧。常写不辍,同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下面选载的写“我”的故事都是本期函授学员写的,让我们通过他们的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