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研究生》2006,(1):8-10
曹雪涛教授 1964年生,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任中国免疫学会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8,(11):73-73
据2008年4月23日《解放日报》消息,最新一期《自然·免疫学》杂志以封面标题及配发专题评论形式,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该项研究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领衔的课题组完成的。他们发现的免疫细胞在病原体刺激或病毒感下产生干扰素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新型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7,32(5):78-79
据2006年26日《新民晚报》首家报道,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和安华章副教授等,在细胞层面的研究中发现了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刹车”分子——SHP2。专家介绍,若人体免疫系统对入侵的病原体等反应过激,反而会伤及自身;若是反应适可而止,及时“刹车”,则可免受关节炎、哮喘、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困扰。上海科学家的这一发现,不仅让科学家对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度机制”多了几分了解,而且对抗病毒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候选靶点。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刊物《免疫》发表了上海科学家在国内独立完成的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2014,(9):77-77
据科学网2014年4月21日援引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课题组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组成联合研究团队,用基因芯片和深度测序技术,分析了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lncRNA)在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非成熟、成熟树突状细胞( DC)过程中的表达谱变化,首次发现一个选择性存在于人体DC的lncRNA,并将其命名为“树突状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lnc-DC)。  相似文献   

5.
好友的儿子17岁,即将赴美留学,临行前向我告别。我问他:“你去美国学什么?”他十分干脆地说:“学电子计算机。”的确,美国计算机技术居世界领先,但我认为去美国不仅是学会一项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去领悟和感受一种美国精神和观念,于是我给他讲了我眼中的美国。你凭什么得绿卡Mr.王是我一位朋友,5年前移居去了美国。大凡去美国的人,都想早一点拿到绿卡。他也不例外。到美国三个月后,他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到美国的朋友好心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说:“不用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3,(25)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 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7.
双雪涛以“新东北作家群”的命名受到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他对于主流叙事中“东北形象”的颠覆和重塑为当前的文学写作场提供了新的经验,使当代文学的城市书写有了新的面向。而纵观其当下的创作理路,却可品察出其向“东北”作别的写作转向,这也昭示着双雪涛的文学书写即将开拓新的疆土。文章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探析双雪涛东北叙事的内在动因及写作特质,兼论其文学原乡的迁徙路径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佚名 《高中生》2010,(34):21-21
你爹考虑到咱们帮和曹操那厮不能共存,帮会也不能死守着一个窝,所以派叔下去收拾曹匹夫。你爹老聪明了,他知道你亮叔这两把刷子对付曹匹夫是有困难的。可是,不去灭了他,咱们帮会也是要完蛋的。坐着等死,还是主动去打敌人呢?所以呢,派叔出马,一点儿不含糊。  相似文献   

9.
聪明的应对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叫贝丽的教师,想筹资兴建一所学校,让那些穷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贝丽听说有位叫福特的汽车商很有钱,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便去向他求助.  相似文献   

10.
宿管阿姨道歉:改变,从心疼开始 前不久,湖南湘南学院的一幢学生宿舍楼门口贴出一封"道歉信",写信的是负责打扫这幢楼的保洁员曹阿姨.原来,曹阿姨除了打扫卫生,还负责给学生寝室送桶装水,因为每天送水的时间是在中午1点钟左右,正好是学生午休时间,部分学生感到自己被打扰了,向学校提出投诉.为此曹阿姨向同学们写信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1.
给自己清零     
有一位北大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时,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  相似文献   

12.
雪落的声音     
克鲁姆博士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一位教授。有一次,他去耶鲁大学出差,晚上,他在房间里看到电视预报说,附近地区将有一场大雪。他突然间心里一动:有人说雪花落在水里是喧哗嘈杂的,我为何不去倾听下雪的声音呢? 于是,他向学校借了一辆车和一些测声设备,连夜出发追雪去了。他到了那个地区,发现天气预报并  相似文献   

13.
竭尽全力     
戴尔·泰勒是美国西雅图一所著名教堂德高望重的牧师.60年代的某一天,他在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15.
赫伟 《小学生导读》2008,(Z1):12-13
说完就走抗战期间,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在美国任教。一次,纽约举行书展,他被邀请去向读者演讲。  相似文献   

16.
胡迎新 《教师博览》2006,(10):32-33
早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黄又彭博士.有着30多年从事免疫学与肿瘤研究的经验。目前在国内免疫学界.他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海归派专家。近日,他向记者谈到西方医学界关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认识.颇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一名中学生毕业后,向父母要一笔钱去开创事业.父亲仅给了他五美分!这点钱能干什么呢?父亲看出了孩子的失望和困惑,鼓励儿子说:"你何不用这五美分去买一份报纸,我就不相信,一个中学毕业生竟然在报纸的求职广告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从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三曹"之一的曹丕思想为出发点,从曹丕著名的"文气说"和著作《典论.论文》分析他得文学观点,肯定了曹丕的文学价值以及注重文学美学价值的思想,同时也以全方位的视角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曹丕文学成就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曹丕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偏见与歧视     
许岗 《留学生》2010,(7):47-47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刚到美国读书时,去一位华裔老教授家做客,他动情地向我阐述了一段个人往事。他是20世纪50年代初从台湾去美国读书的。下了飞机又上了大巴(Greyhound).路过一个小镇时,欲上厕所的他,在门前却被困住了。左边门上写着WhiteOnly(白人),右门写着Color(有色人种)。他一时便犹豫起来:作为黄种人,  相似文献   

20.
彭丹梅  曾颖 《神州学人》2005,(10):34-36
也许,小时候那个喜欢在树上搭房子午睡的聪明顽童一直在他的血液里跳荡着。所以,这位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在日本和美国取得二十余项专利、在世界光通信研究领域的年轻“老”专家,才会“下海”去日本和美国的多个公司任职。所以他才会在一天早上起来后一拍脑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