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山寺随想     
寒山寺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  相似文献   

2.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枫桥镇,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此寺修行,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寺钟声由此传扬中外。  相似文献   

3.
如今,每年的除夕之夜,总有成千上万名海外来宾和当地市民,踏着张继极桥夜泊》的诗韵,披着深夜的寒霜,来到苏州寒山寺,聆听子夜的108响钟声。据介绍,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位于古运河畔和枫桥与江村桥之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相传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由天台山来此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唱更使寒山寺名声大振。寒山寺以神传名,到此旅游的人,都想看看张继诗中所提到的那口钟。然而现在不但张继所咏的“唐钟”早已不…  相似文献   

4.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写的是苏州寒山寺的风情。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该寺始建于梁朝天监年间,原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到了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及其好友拾得为该寺住持,寒山因写得好诗而闻名遐迩,遂改名寒山寺。张继是唐朝著名诗人。据说,张继有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镇,面对绚丽的夜景,诗兴大发,欣然命笔,遂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张继这首著名的诗篇,却首先招来欧阳修的非议。他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  相似文献   

5.
高僧寒山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而“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却是因为另外一个人而得名。这个人就是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卓锡于此,便易名寒山寺。据说今天在美国名大学的校园里,寒山拥有众多的“粉丝”呢!寒山的禅诗在20世纪被西方汉学家大量翻译,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曾经被作为披头士一代的精神食粮,而寒山则被奉为嬉皮派的祖师爷。今天看来,祖师爷当年的生活并不好过。三十多岁那年,寒山参加科举考试又一次落榜,父兄妻子对他都很…  相似文献   

6.
台上台下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面对眼前沙沙作响的枯荷和远处泛着粼粼波纹的江水,我仿佛想起了老师站在讲台上的低低吟唱:月亮快要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发出几声啼鸣。夜深寒重,白露凝霜。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边朦朦的“江枫”仿佛相对而愁。相望难眠。夜半钟声袅袅不绝地回荡在寒山寺的上空。  相似文献   

7.
寒山寺     
当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响到第十二下的时候,我正坐在一艘游船上。看月落,听鸟啼,数江枫,品渔火。 我是若干年前的张继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做个好的诗人是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张继当时一定很瘦,游子一般都很瘦;我想张继当时一定很冷,游子的心一般都很冷。我很胖,而且我穿得很厚。即便如此,我还是品出了诗中的瘦,和诗中的冷。 我觉得古人没有令人潇洒。今天的流行歌曲里早已没有瘦与冷的成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些浅浅的忧伤罢── “遥远的钟声还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尘…  相似文献   

8.
最近看了《〈枫桥夜泊〉诗句新解》,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新解说:早年间,古运河支流由西北至东南,流经寒山寺前。河上有两座拱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寺西面300米处,还有座“乌啼桥”。据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月落乌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桥那个方向落下去了。“愁眠”也另有解释。运河两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渔船停泊在枫、江两桥下过夜,正好遥望愁眠山。“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有着落了。这个新解虽然也能解释得通,但却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灿烂的诗歌文化中,蕴涵了很多人文地理知识。诗歌中涉及地理名称的比比皆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的;“两个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姑苏的寒山寺,因《枫桥夜泊》一诗而名扬千古。然而,寺成双,僧有偶。东邻日本的东京都青梅市郊亦有一座寒山寺,日本人仿建寒山寺,盖因“寒山寺以懿孙(即张继)一诗集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东瀛……其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俞樾《新修寒山寺记》)从此,世上有了两座同名异国的寒山寺。笔者在留学日本期间,曾有幸应日本朋友之邀,拜谒寒山寺。我们乘着私铁中央线从东京一直西行,至靠近青梅市的泽井车站下车,便到了东京最西部的旅游胜地奥多摩山区。但见在风景诱人的青山绿水怀抱之中,有一桥一寺,桥是斜拉钢索吊桥,寺虽规模不大,却座落在半山  相似文献   

11.
师:你能联系诗句,围绕“愁”字,谈一谈体会吗?生:“寒山寺”有冷冷的味道,又说在“姑苏城外”则有孤单的味道,都和诗人的处境相吻合。所以,我认为“姑苏城外寒山寺”恰恰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愁。师:妙。好一个“姑苏城外寒山寺”。生:“月落乌啼霜满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寒气逼人的图景:月落乌啼,微弱的月光映在水面,反射出淡淡的光线,就像霜一般弥漫在空中,怎不使只身在外地的异乡人倍感孤独寂寞?思乡的惆怅便油然而生了。师:对,由景生情呀。生:老师,我查过诗人张继做此诗时的背景,诗人“十年寒窗”苦读后进京赶考,希望“一举成名天下知…  相似文献   

12.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3.
漫话寒山寺     
苏州的“寒山寺”,因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流传千古。“寒山寺”虽然随着时代的更迭,几度兴衰,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却依然紧扣着人们的心弦而引人入胜。不论是到过苏州,抑或没有到过的人,都为这个意境所触动,总希望亲临其地,一睹为快。过去,南京城内太平天国的天王府,也就是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位后的总统府(即后来国民党的总统府)的花园内,有一个亭,亭中有块碑,上面刻着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为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文教资料》2010,(28):35-36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寒山寺”有许多音译版本。其中最受争议的为“HanshanTemple”和“ColdMountainTemple”。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论述了“ColdMountainTemple”作为最恰当音译版本的五大理由。  相似文献   

15.
<正> 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进士张继,襄州人,因《枫桥夜泊》一诗不仅垂范诗史,而且令姑苏六朝古刹寒山寺驰名遐迩,成为吴地胜迹。明朝文征明曾书“枫桥夜泊”,诗碑立于寒山寺,后因年久风蚀,文多剥落,至清时俞樾另写勒碑。那寒山寺的钟至清末也被人盗去,流落在日本。物以诗闻,诗以物传,这首诗遂成为家喻户晓的  相似文献   

16.
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是光的_现象.(03年威海) 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_. (03年河南)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能转化为_能.(03年哈尔滨)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  相似文献   

1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枫桥与寒山寺相隔数里,这钟声又怎么能传到呢?也许你会以为,那是夜深人静的缘故,实际上不尽然。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寒山寺之诗     
说起寒山寺的诗,当然首推张继的《风桥夜泊》了: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传普天”的名诗,千百年来经得起咀嚼寻味,每当我吟读这首诗时,心仿佛被一股“愁”情所萦绕,这个“愁”字就是全诗感情的凝聚。诗描绘的事物的色彩和音响,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境的。在这里.孤舟夜泊的情绪和秋月霜天的夜  相似文献   

1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城西十里有个枫桥镇,枫桥附近有座寒山寺。寒山寺在夜半敲钟,这在唐朝是极平常的生活小景,然而经过唐代诗人张继的描绘,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张继,襄州人,天宝进士,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唐才子书》称他“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张继(约公元756年前后)《枫桥液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叙写旅客夜宿舟中的情景,脸灸人口,实乃千古绝唱,然诗中词语,颇有异同,对词语解释,亦有疑义,本文拟对前人考证及解释予以分析研究,作深层次考证,并略陈管见,以备研究此诗者参考。一、江枫在寒山寺内,有一通石碑,碑上镌刻晚清学者俞秘所书《枫桥夜泊》诗一首,背面有俞氏对。江枫”考证一篇,云: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脸灸人口,惟次句‘“江枫渔火”四字颇有可疑。宋龚明之《中吴纪闻》作“江村渔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