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H·乔纳森曾赞誉说,以情境为核心的教学“成功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并且成为教学领域“光明前景的另一个信号”.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对于数学课程各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促使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冯振玉 《广西教育》2004,(9B):27-27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组织材料,创设地理学问题情境;以地理学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揭示地理学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区域性;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地理学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指导,创设地理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称作问题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张芸 《天津教育》2004,(2):43-44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即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当前经历的事物)既具有和谐(适应)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性的努力,而使其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此时的兴趣的水平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10.
徐伟飞 《成才之路》2014,(13):83-83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阅读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情境创设与思维激活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地设问置疑,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  相似文献   

11.
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思想体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陈旧框框,改变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学习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欲望不强的局面,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流。而作为新的教学手段之一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启发式教学的今天被广泛采用,特别是语文学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把课文中“静上”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能真正地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红 《青年教师》2004,(1):23-24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显然,在自主学习中,创设情境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丽君 《湖南教育》2005,(17):35-35
一、创设适宜问题情境问题是对心理活动的一种刺激。要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面临一种“令人困惑的”“、充满张力的”环境,或是说给学生一种“刺激”,并使这种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形成差异,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主体学生只有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情境才会产生问题,引发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数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发掘他们质疑、猜想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如下基本要求。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仓定志 《江苏教育》2007,(14):46-46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非常关注的问题。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提供或学生主动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度.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难于进行,更难于深入和创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W.盖泽尔斯把“问题”大致分为三类: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属于呈现型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并非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物,它只要学生“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而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探究是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我要学的强烈心理状态,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近发展区"搭建合理有效的脚手架,借助生活支架、材料支架和任务支架创设适合活动课教学的矛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在体验问题探究中实现"跨区"发展,完成知识的建构,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落实学科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思维从问题开始.课堂设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也是提高有效教学、开启学生思维、促进智慧生成的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以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感悟.1提出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如导入处、重点处和难点处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我在"条件概率"教学的导入时,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钟琼 《现代语文》2009,(8):82-83
继天津码头港工人孔祥瑞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笔者就在思考: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如何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蓝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