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流传在甘肃的“五更词”研究高启安敦煌文学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民间文学;一些即便是僧侣们为宣扬佛教而创作的宣传品,也大量借用了民间文学的形式。比如,属于敦煌歌辞的《五更转》,虽然其大部分内容是宣传佛教思想,劝化人们皈依佛教和阐明宗教义理,但其形式,却借...  相似文献   

2.
对武威藏西夏文《五更转》进行了全文译释,并与敦煌文献中的《五更转》和俄藏西夏文《五更转》作了比较,指出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五更转和西夏五更转,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西夏文《五更转》是西夏少数民族在唐五代敦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编创的西夏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韩国汉学家车柱环教授晚年醉心于敦煌词研究,尤以敦煌词考释成就最著。他在一个整体性的敦煌学研究框架内展开敦煌词考释文的考证与研究,视原卷书写的呈现方式为敦煌词文研究的根本依据。而终身信守的考据学理念促使他本能地回归原卷,重返史料原生态语境,勘对原卷,考释词文,自然更倾向于以原卷为依托而进行论学,充分利用传统校勘学中的他校法、理校法等偏于学理性的方法,整理出一个比较接近原卷风貌的文本。所勘定的文本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反映出他的严谨治学态度与深厚的旧学功力。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数十种曲子词写本,录有曲作品近二百首。关于它的研究.曾经是敦煌学的热点之一,因为无论是在其史实考证,还是在其理论形态上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论。近百年来,关于敦煌曲子词的收集、整理、校勘等方面,学术界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其中的若干重要作品的个案研究也愈加深入,并由此引起词起源问题研究的新突破。然而,由敦煌曲子词的文学性质等问题引发出的系列理论问题却仍是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忽略了对它的地域文化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90年前,敦煌石室打开,数万卷“中土千余年来未睹之秘籍”得以面世,荒漠见宝,举世皆惊。其中的敦煌曲子词更是前所未见。自本世纪20年代曲子词被发现开始,它就以其深沉浓郁真挚的感情,雄浑清雅质朴的风格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中外学者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一些学者开始整理研究。经过多年的精心搜集和校勘整理,50年代初  相似文献   

6.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初期形态。雏形的词学思想伴随着敦煌曲子词的节拍相继萌生。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缘题所赋予抒其哀乐的词体功能意识、鲜活生动的原始形态以及朴拙自然的审美理想。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尚处于直觉、混沌的状态,但从它的创作倾向来看,在混沌的状态中,孕育着未来词体发展的多样性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7.
自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以后,敦煌曲子词便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并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但在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与批评中,仍然存在着方法、观念及结论等诸多方面的分歧。尤其是关于《云谣集》中30首词的词性界定,词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本文从"民间词"与"文人词"的不同概念入手,通过对《云谣集》与敦煌其他曲子词以及后蜀《花间集》所作的文本辨析,再结合其形成过程的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词集性质作进一步的确认,最终得出其应替代《花间集》成为我国首部文人词集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五更”类民歌是依照古人对“五更”的传统划分而形成的一类时序体民歌。它始于南朝,经唐至五代,到明清时期都有记载。山西“五更”类民歌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广泛流传于全省各地,且称谓多样。它们在继承“五更”类民歌固有的定格联章的结构基础上,一方面沿袭明清俗曲“银纽丝”“叠断桥”“梳妆台”等曲牌之曲调形成新的风格;一方面融入了山西各地的曲词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璐  林峰 《文教资料》2007,(7):79-80
本文以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①所收几则材料为对象,对现代读者不易理解的敦煌俗语词“般次”和“忏恡”进行了详细考释。这对敦煌契约文书的整理与《汉语大词典》的修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下女夫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以往的认识与检讨敦煌遗书中的《下女夫词》,早经刘复先生收入《敦煌掇琐》,王重民先生又根据六个抄本予以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上集).关于《下女夫词》的性质,《敦煌变文集》编者判断为对话体故事变文.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变文研究》一文中把《下女夫词》列为对话体变文的第七篇,并且说《燕子赋》、《茶酒论》和《下女夫词》是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五更     
古人把一夜之间分为五更,一更是戌时,就是晚七点至九点;二更为亥时,是九点至十一点;三更为子时,是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四更为丑时,是一点至三点;五更为寅时,是三点至五点。至此也就到了通常所说的“五鼓(更)天明”了。(晓祁辑)何谓五更@晓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敦煌曲子词中三首反映民族友好关系的词篇(《献忠心》二首、《赞普子》一首)的叶韵、用字、年代进行了考释;又对敦煌曲子词中有关爱国题材的十余首词篇的内容、韵律、时代及其历史意义作了考论。作者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13.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  相似文献   

14.
柳永作为一位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与他对敦煌词的借鉴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意象、题材和叙事手法三方面阐释柳永对敦煌词的受容,以揭示柳词和敦煌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唐五代民间节令习俗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远离中原,但敦煌曲子词所体现出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曲子词中体现中原文化的作品,以罕见的写本出现,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一部分,也是唐五代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它源于民间,多为民间无名氏的作品;与同时代的《尊前》《花间》等文人词相比,其语言、题材、词体等方面又有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敦煌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分野.本文拟就其几个方面陈述一些看法.方音与习语敦煌曲子词中,有些词篇很不协韵,语言也颇费解.以前研究家们多从校勘学上着眼,认为系由辗转传抄中的讹夺、误增等原因造成的;还有人从我国词学史上论断.以为与初期词平仄不拘、用韵自由有关.诚然,传抄中讹夺、误增者不少,初期词中用韵自由者亦有,但是,它还与唐五代边地一些方音入词不无关系.这从敦煌曲子词的许多词篇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 1994年10月18日至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和湖北大学中文系在湖北襄樊市联合召开《中国二十世纪词学研究走势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李国选、余毅恒二同志,两人因故均未能参加.这里发表的是(?)寄出并在大会进行交流的一份书面发言稿.词学,是以词的各种形态、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其内容包括.词的音律,词的体式,词的格律(包括结构、句式、声韵),词的应用,词的起源、演变、发展和流派(即词史),词籍的整理(包括辑佚、校勘 考订等),词的创作理论,作家和作品的评论,作品的注解.等等.近百年来,词学研究虽有起伏、曲折,有时还受到阻碍、排斥.但是,由于词学研究者的努力,已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出版了较多对词学研究极有贡献的专著,如唐(?)(?)的《全宋词》.任二北的《敦煌曲校录》、《敦煌曲初探》,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姜石词编年笺校》,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邓广铭的《辛稼轩词编年笺注》、《辛稼轩年谱》、《辛稼轩传》,李一珉所校《花间集》,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曾昭岷的《温韦冯词新校》,王兆鹏的《张元干年谱》,刘永济的《词论》,陈迩冬的《苏轼词选》,邱琼荪的《燕乐探  相似文献   

18.
<正> 曲子词源远流长,早在隋唐之际,就已在民间流行,而到了晚唐、五代的“花间”时代,则从小邦附庸而蔚成大国了。曲子词由民间向花间的演进过程,以前因限于史料无从了解。敦煌曲子词的再度问世,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刘大杰先生认为敦煌曲子词代表了八世纪到十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的词史发展;俞平伯、阴法鲁、唐圭璋诸先生也断定它是唐代  相似文献   

19.
敦煌词作为词体的源头 ,充分说明词体原本是一种“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既可“缘情”亦可“言志”的新诗体。宋人在当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 ,误以《花间集》为词体的源头 ,致使深婉美艳成为宋代词体创作的“正格” ,影响深远。在李煜、范仲淹、柳永、王安石等人 ,特别是苏轼的努力下 ,词体创作终于重又上承敦煌词 ,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敦煌释词     
敦煌文书的语辞研究,以其成就而言,蒋礼鸿师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堪称登峰造极,尔后,郭在贻师、项楚递有补释,成就亦有可观。余以浅陋之质,数载之力以肄习敦煌文书,虽无发明,亦偶有所得;今录而集之,期於释读敦煌文书有所裨益。大方之家,勿以附骥尾而哂焉。障绰《叶净能诗》:“忽有一将军,身穿金甲,障上兜鍪,拔剑上殿,拟斩岳神。”(《敦煌变文集》,218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