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动每个人的两条铁腿,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丽跋涉.多少座崇山峻岭,多少道激流险滩,多少个风雨如磐的日夜……对红军战士是一场生与死的挑战.由于身体和生理等原因,女战士们要战胜这些艰难险阻.得付出更多的辛劳和血汗.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年曾有8000多名妇女参加了举世瞩目的长征,顺利到达延安的只有1000多人.  相似文献   

2.
王增勤 《新闻天地》2008,(11):48-51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形势却马上发生逆转,每过一道关卡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一谜团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正是他带着红军顺利突破了蒋介石的三道严密封锁。为纪念10月22日红军长征胜利72周年,本文特推出此文,为以上疑云一一作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先后组建过4支先遣部队,分别担负宣传抗日、牵制敌人对苏区的进攻、为主力红军长征探路、策应和配合主力红军北上以及开路先锋等战略任务,为中国工农红军顺利实施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彭博 《河北广播》2006,(6):30-3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二伟大史实,追记红军故事,宣传长征精神,从今年8月开始,河北电台新闻频道陆续派出十名记者,兵分五路,历时两个月,累计行程上万里,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从红都瑞金到古城遵义,从湘江两岸到赤水河畔.从泸定铁索桥到茫茫大草地。从甘肃会宁到陕北吴起……记者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不畏路途艰险,跋山涉水,冒暴雨、躲塌方、战酷暑、斗蚊虫,并克服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等等困难。以长征精神采访长征,满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采访了当年的老红军、红军长征的见证人;采访了时长征深有研究的军史专家、党史专家,于今年10月11日开始,在每天早八点的《燕赵论坛》节目中。推出了十集系列专题节目《辉煌的历程》,以历史的笔触、丰富的表现手法、翔实的史料,真实再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长征故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长征精神。节目播出以后,受到了听评专家和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在采访长征、报道长征的同时,各位记者的心灵一次次地被震撼,他们感动的泪水和艰辛地汗水,一同洒在了英雄鲜血染红的热土上。采访归来,意犹未尽。他们又纷纷拿起笔,把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表迭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四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不但要与地面上围追堵截的敌军作殊死拼杀,而且还要与空中骚扰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在战斗中先后击落过多架敌机,其中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5架。  相似文献   

7.
红军在理县薛城老街城门上錾刻的标语:为中国独立自由奋斗到底,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更好地开发理县红色旅游资源,理县编委会历时近1年编写了《行游理县》(2006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红军长征在理县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号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此合称起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自杨玉环出现后,唐宋元明四代皆有四大美人出现,但非今人所见四大美人。直到乾嘉之际,四大美人作为合称才正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  相似文献   

9.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6,(11):12-1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毛泽东的豪迈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还在几代人心中回响,当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带领的"我的长征"队伍还行进在70多年前的老路上时,2006年8月1日,一个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档案史料展在一个正在建设之中、尚未被公众认识的公园里隆重展出了.  相似文献   

10.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11.
江小惠 《新闻知识》2006,(11):10-1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长征中的报刊宣传,也创造了报刊史上的奇迹。在红军转战的万水千山,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党和红军各部队,办了一批油印的报刊。这些报刊及时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红军的作战行动和胜利,指导部队建设和群众工作,简洁明了,快捷高效,生动活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我们的报刊宣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正确鲜明的宣传导向红军长征中,党中央、中革军委十分注意报刊宣传工作,尽管条件极为艰苦,战斗十分频繁,红军军事领导机关和各部队仍主办了一批油印报刊。主要有: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办的《红…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二占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调出滇军,乘云南空虚之际,于1935年4月22日大踏步进入云南。  相似文献   

13.
卜息 《档案时空》2006,(5):40-42
诗言志,诗如人。陈毅的诗气势雄浑,豪放洒脱。其中几首爱情诗,却写得婉约生动,感人至深。《忆亡》痛悼肖菊英这首《忆亡》诗,有一个小序: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玉姿。检点遗篇几首诗,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宣传片的创作非常活跃,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宣传片的理论研究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本文以政治和商业两大目的为圆心,对于1895年到1914年期间的早期宣传片进行历史探源和类型梳理,分析其在当时社会中的表达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四川档案》2006,(5):19-20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的第4、9、30、31军的部分部队约15000人从现在的芦山、雅安方向分三路进入邛崃的高何镇,于1936年2月后离开。在长达112天的时间里,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共苏维埃政权,并打响了天台山、镇西山、天车坡、夹关等十余个战役,解放了十多个镇乡,给当地群众分田地,传播共产主义的思想,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在工农红军离开邛崃时,当地近1000名农民加入到解放全中国的革命队伍中。  相似文献   

16.
刘良 《湖北档案》2006,(9):41-46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语境中,宣传片的创作非常活跃,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但是对于宣传片的理论研究却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本文以政治和商业两大目的为圆心,对于1895年到1914年期间的早期宣传片进行历史探源和类型梳理,分析其在当时社会中的表达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个谜:红军为什么会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突破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三道封锁线,而在深入湖南腹地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之战时,却损失巨大?原来.中国工农红军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秘密达成“借道”协议,使得红军顺利通过。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文史资料,破译了陈济棠为什么为红军“让道”之谜。  相似文献   

19.
在大型史诗性电视、电影巨片《长征》中,有中国工农红军经历湘江血战,由8万多人减到3万人,在通道会议上毛泽东为工农红军转兵贵州与李德、博古激烈争论的一场戏。看到这里,有心的观众或许会问,通道会议和转兵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先后进入甘孜藏区。1936年,红二、六军团为北上抗日,也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从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的15个月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在甘孜藏区的泸定、康定、丹巴、道孚、乾宁(已撤消)、炉霍、甘孜、瞻化(今新龙)、雅江、理化(今理塘)、稻城、定乡(今乡城)、得荣、巴安(今巴塘)、白玉、色达等16个县经过和停驻。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的活动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整个红军长征途中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