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理符合论”,其后各派逻辑真理论者在共同接受的“真理符合论”前提下,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认识论解释,这对推动真理论的发展,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真理、把握真理,起了积极作用。真理“不仅仅是单向的符合关系,而是双向的互适关系”,这就为创造性地改变世界的实践真理论,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倡导真理符合论以来,人们关于真理本质问题的讨论,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轴线.通过对历史上主要真理论的回顾与评论认为,真理符合论是一切真理论的基础.围绕这一基础,有的学说坚持这一理论,有的学说反对这一理论,还有的学说企图寻找别的关于真理本质问题的解释.但它们都是围绕着认识与对象是不是符合、怎样符合等问题而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则是真理符合论的当代形式,是对历史上各种真理符合论的辩证继承和扬弃.  相似文献   

4.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逻辑真理问题是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哲学和逻辑学界对其一直存有异议,尤其是在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划分上存有多种看法。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哲学角度,从考察“真”的定义和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入手,对有关逻辑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考察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近代知识论哲学只满足于解释世界,把真理看作对外在客体的把握,而不是看作人类生活的真谛。人类与真理,首先是一种存在论关系,然后才是一种认识论关系,首先是一种生活关系,然后才是一种理论关系,真理自身要比所有关于真理的感觉和陈述更贴近我们。真理的本质在于人以生命活动进入到历史的维度中,真理的本质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是从否定符合论真理观入手的,尼采认为真理是对人类生存有用的工具,是增强权力意志的工具。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与实用主义的真理现有内在的联系并对实用主义真理观有重要的影响,但二者又有显著不同,尼采看到了真理与权力意志的密切关系。并强调这种关系,这对培养个人的自强精神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真理观从根本上说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证伪主义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波普尔“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他的逼真性陈述定义、对于真理的度量方法,以及部分学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评价,最后分析对波普尔逼真性真理观的四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类发展的历史离不开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在众多真理理论中,罗素的真理符合论(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理论。不过,罗素的真理理论在其学术生涯中也经历了几次变化和研究侧重的转变,因此,梳理罗素的真理观有助于厘清其真理理论牵涉的若干问题,有助于从罗素关注的基本问题入手认真思考语言与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索符合论真理观的不足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考察了符合论的历史发展,认为:古典符合论是符合论的萌芽;近代符合论是符合论发展的中心环节;以普遍必然性与客观性结合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康德真理观对近代符合论进行了综合研究;马克思主义符合论是近代符合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唯物经验符合论的最高发展阶段;现代符合论则继承和发展了唯心经验符合论和怀疑主义符合论。  相似文献   

11.
真之符合论在受到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的同时,也受到了批判和责难。对真之符合论的反对,主要为"对符合关系的异议"和"对事实的异议"这两个问题。其困境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困境、相关概念产生的困境、逻辑解释上的困境等。因此,需要对真之符合论进行修正,如树立整体论的思维模式,澄清符合论的相关概念以寻求真之符合的合理解释,从逻辑上寻求自足的真之符合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真理真正地贴近人、切入人的“真的现实”,融入人的“真的生活”世界之中,这正是真理的生命,灵魂所在,也是真理观的“合理性”视界。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隐喻是概念体系构成的基本方式,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隐喻性思维在认识论上具有的本体论特征。是我们理性思维生长的起源,是构建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证了传统真理观在隐喻解释上的困境。并指出在语境下研究隐喻语义真值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Truth and Form     
In this article I discuss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truth value of narratives; more specifically as this problematic is played out in empirical, narrative research. My point of departure is Jane O’Dea’s critique of Denis Phillips’ views of the topic. While Phillips thinks that truth (in the correspondence sense) definitely should be a concern for narrative researchers, O’Dea claims that Phillips mistakes what kind of research narrative is, and that the notion of truth he advocates therefore is inappropriate. I argue that neither of them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articular beginning-middle-ending form of narratives, which if anything makes the truth issue more complicated, but certainly not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6.
共识真理论与相应真理论有着不同的思想主张,它认为真理是自为的,而不是自在的,真理的证成依赖于交往共识,而不是与客观现实在相符,真理的发展有赖于主体的演绎,而不是建基于“基本现象”。从共识真理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及思维方式出发,将建立起民主化师生关系的现实基础,学生的经验将由封闭走向开放,知识教学将由构成走向生成,教学的主观效应将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