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颂英 《新闻窗》2005,(3):13-15
受众是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美学思潮。所谓"接受美学方法",就是从读者与作品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文学作品接受过程的一种方法。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纸、杂志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等。  相似文献   

3.
凡读报纸、听广播和看电视的人,不论是报纸读者、广播听众,或是电视观众,在传播学中统称为受传者或受众。作为新闻传播者,他们当然希望自己提供的新闻为受众所欢迎。如何沟通供需之间的情况,使新闻报道更有针对性、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呢?必不可少的是对受众进行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方法是在不同层次不同的对象中召开调查会、座谈会,深入到机关、街道、工厂、农村或家庭作个别访问,编辑部还可以经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5.
张静 《新闻世界》2013,(9):57-58
广播与电视媒体和报纸等纸质媒体相比,具有及时便捷的特点,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广播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闻传播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广播必须要注重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这样,才能巩固听众群,吸引更多的听众;才能提高收听率,促进广播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吃鲜鱼一口,不食臭鱼一斤,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如果把报纸、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比作鱼的话,我们的受众,即读者、听众、观众,当然是喜欢“活鱼”了。换言之,要想使我们的新闻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罗梦 《新闻窗》2010,(2):128-128
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新闻导语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作者总揽全篇材料和内容之后概括、提炼而成的,起着引起听众、观众注意。并提示新闻主题、确立全篇基调的作用。但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由于其传播手段和受众接受方式的不同.它们所要求的新闻导语也就不同。作为电视工作者,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有它自身的独特规律,特别是对声音、画面的运用,可以弥补其它媒体报道面窄、信息量少、表现形式呆板等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报纸、广播等传播工具与读者、听众之间,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的话,那么电视是最“贴近”观众的了。这就是电视报道与报纸、广播报道的不同之处,这种电视报道自身独有的特性,就是电视报道在观众方面引起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开展的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给新闻改革吹进了一股清风,对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广播新闻,更是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广播是我国三大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即使在目前报纸发达、电视兴起的时代,广播仍然以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等优势,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欢迎。但是,随着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如何争夺新闻受众,就成为各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我国广播在老对手——报纸,和新对手——电视的夹击之下,不能不承认已失去了过去那种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0.
彭楠 《青年记者》2017,(13):87-88
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传播对象,是一个集合概念,比如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等等.①不同的受众观会导致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 在我国早期新闻传播中,受众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恽代英以独到的受众观为该刊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要“研究如何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水平和效果,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读者、听众、观众爱读,爱听、爱看”,不能不重视研究受众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以往被新闻工作者所忽略,现在需要着力开拓的研究领域。我认为,对于受众的心理落差现象,是我们研究新闻工作社会效果问题值得注意的一个课题。在通常情形下,某一新闻信息经新闻媒介传播后,由于接受者基于不同心理状态的期望值与该信息能够  相似文献   

12.
博览     
新闻传播与农民张学洪在论文《略论农村的新闻传播》一文中,根据一九八三年江苏省受众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在农民中,广播作用最大,占首位,人际传播占第二位,电视、报纸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及人际传播。△报纸、电视的普及率是相当低的,大多数农民很少甚至不接触报纸。电视的稳定观众只有百分之十三,报纸稳定读者只有百分之十四点七。  相似文献   

13.
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被统称为受众,正是由于受众的信息需求才催生了新闻传播媒介的问世。陈崇山研究员最近推出的新著《受众本位论》,提出了"受众本位论"这一新概念。书中对受众本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其相对应的媒介本位的种种表现做了详尽的分析,凝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发展到现代,无论中外,有一个共同特征:更加重视受众。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要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早期大众传媒是以报纸,书籍等传统载体进行传播信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方式也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电视的出现可以说是大众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所具有的的现场性、参与性、选择性,使得其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颇受喜爱。而在电视传媒的庞大的受众人群中,青少年则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由其在其特定年龄段的好奇心,求异心,等心理的影响,青少年也就成为了电视传媒的最主要受众。主要阐述了当今社会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促进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市场化、媒介经济化的发展,近几年来,报纸以不断改版、扩版,推出非机关报来争取读者;广播实行新闻、经济、交通、文艺等台分立来吸引听众;这就使一度以受众最多、影响最大而自居的电视受到巨大的冲击,不得不认真地面对当前公共传媒市场“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四大新闻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有各自的传播优势,也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让其在新媒体时代还能吸引住受众,成了当前广播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新闻应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广播新闻中的纯文字稿件。广播新闻诞生之初,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文  相似文献   

19.
报纸、书刊是供人读的,广播是供人听的,电视、电影是供人看的。读者、听众、观众,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对象。受众对各种传媒,对传播内容,有接纳与排斥的自由。聪明的传播者,为了使所传之事、所扬之理得以到达“彼岸”,总是将受众之研究置于极重要之位置,以求其纳而避其斥。  相似文献   

20.
高旭 《记者摇篮》2012,(8):24-25
在报纸、广播、电视三个媒体中,报纸是白纸黑字,读者看一遍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看懂为止。而广播电视新闻是靠声音传播的(电视虽然有画面,但观众也要靠耳朵去感知新闻的内容),而声音一听而过,转瞬即逝,容不得听众观众去琢磨,去思考,所以广播电视的记者要想让听众观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就必须用一听就懂的语言写新闻。可是,广播电视的记者常常忽视广播电视"听"的这个特点,不讲究口语化,不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新闻,有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也不见得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