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为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Santalum)树种,属于常绿半寄生小乔木,其心材为传统名贵中药。檀香与其寄主植物假蒿通过根端的吸盘相连,探讨檀香与其宿主之间内生真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要点:假蒿(Kuhnia rosmarinifolia Vent.)是幼龄檀香很好的寄主。目前已经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檀香和假蒿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首次探讨了檀香及其宿主植物假蒿根中内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为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檀香的根和其宿主植物假蒿的根部材料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手段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重要结论:从檀香的根和其宿主植物假蒿的根中160个组织块中分离和鉴定了共25个真菌类群,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1为檀香根中优势菌,镰孢属真菌Fusarium sp.1为假蒿根中优势菌。特别有意思的是两种植物根中没有分离到明显相同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常规的微生物分离方法分离真菌,通过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紫杉醇,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菌种。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真菌(T20),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高度同源,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不能与目前已知的菌株聚为一类。结论:分离获得一株新的具有紫杉醇合成能力的真菌,为产紫杉醇真菌的资源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虫生真菌毒素的性质与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生产中广泛应用.现对虫生真菌的界定、侵染机制以及对已发现的虫生真菌毒素的性质、结构和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从瑞香(Daphne odora Thunb)的茎、叶分离获得植物内生真菌共2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将其中16株分类鉴定的8个属,结果表明,瑞香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项目“微生物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的实施,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开展了土壤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实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太行山采集了土壤样品,利用平板法进行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对分离纯化的细菌进行了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菌为假单孢杆菌。学生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实验室分离纯化的实验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石斛茎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将这些菌分属3亚门,5纲,8目,10科,12属,其中子囊菌和半知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7.
对长柄石杉和有柄马尾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纯化到17株真菌,其中从长柄石杉植株内分离出12株真菌,有柄马尾杉植株内纯化分离出5株真菌,分别隶属于青霉属、被孢霉属、木霉属、枝氯霉属、生赤壳属、曲霉属、希金氏指行霉、肉座菌属、赤霉属、球座菌属等10个属,其中长柄石杉与有柄马尾杉二者共有的为青霉属。  相似文献   

8.
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 thaumasium在土壤样品及牦牛粪便中都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比牦牛粪样中的丰富,具有三维菌网的Arthrobotrys属菌株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一种产鬼臼毒素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嵩明县产的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植株的韧皮部(地下茎)中分离得到29株内生真菌,并用薄层层析技术(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中一株真菌BN-04的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此真菌培养物中含有抗癌药物鬼臼毒素,经鉴定菌株BN-04为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  相似文献   

10.
从楚雄采集核桃样品,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以德氏孺孢、链格孢、疫霉、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为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核桃内生真菌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2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青霉属和镰孢属为优势类群。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四个核桃内生真菌菌株(青霉属2株、镰孢属2株)对链格孢有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较明显。其中属于青霉属的cx13和属于镰孢属的cx09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行病原学鉴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P-5-3鉴定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合生长pH为6.5.本文对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培养,从患病变部位分离、鉴定出45例淋球菌。并对一些中、小医疗单位难以从患病变部位分离、培养出淋球菌的可能原因,从对患的要求,取样部位和方法,培养及鉴定等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93~1996年临床呼吸道标本分离真菌株作统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自1993年至1996年真菌分离率从54.7%至59.7%,有上升趋势。结果还表明,来自呼吸道标本真菌的检出种类达29种之多,但念珠菌属仍处于绝对优势地位(97.6%)。检出最多的是白色念珠菌(67.1%),其次是热带念珠菌(11.6%)以及季也蒙念珠菌(5.0%)。不同年龄组的统计结果表明,真菌分离,率随年龄上升而增高,以65岁以上老年人真菌检出率最高为63.0%。  相似文献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真菌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子标记在真菌分离菌株的分子鉴定、基因定位克隆、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亲子分析及线粒体DNA遗传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足部真菌的带菌状况,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病原学研究及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62名自愿受检大学生用棉签对其足部进行涂擦,然后将标本直接镜检,同进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来的真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262份标本中,共分离出397株真菌,阳性率为74.04%,其中男生为71.8%,女生为77.4%,男、女生真菌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分到的菌株中,皮肤癣菌113株,占28.4%(113/397);酵母属114株,占28.7%(114/397);其他未能分类多细胞真菌23株,占5.8%(23/397)。多细胞真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菌在男、女生中的携带率分别为35.2%、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0.6904,P〈0.01)。大学生群体中,足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为11.1%。结论:大学生足部真菌的携带率较高,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但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多细胞真菌、酵母菌的携带率在人群中的整体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酵母菌在女生中的携带率明显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能够转化白头翁皂苷的真菌,并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将白头翁皂苷加入培养基中诱导真菌分泌白头翁皂苷糖苷酶,并通过薄层层析技术检测转化产物。再采用经典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现代的ITS-r DNA测序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相结合对真菌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能够生物转化白头翁皂苷的RCEF4894菌株,该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Iizuka。结论:棘孢曲霉RCEF4894菌株能够被诱导产生白头翁皂苷糖苷酶,将多糖基的白头翁皂苷水解成低糖基的皂苷。  相似文献   

17.
以改良PDA培养基为分离基础培养基,通过切片法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dnale)菌根中分离培养后并用切取培养基分离得到纯化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4株内生真菌(Nj2010-1、Nj2010-2、Nj2010-3、Nj2010-4).实验表明材辩表面消毒条件和方法以及分离培养基的选用,均直接影响菌根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及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的多样性.以75%酒精处理30秒0.1%升汞处理7min进行表面消毒,效果稳定,配合改良的PDA培养基分离内生菌,可以分离出较多的内生菌种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内生真菌的种类,对蓝花参植物的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获得10株内生真菌,表明蓝花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产孢特征明显的4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大果粗孢曲霉属(Liliputia Boud.et Pat.)、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Linder)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 Lagerh.)。  相似文献   

19.
对苍山三条溪沉水腐木中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并对中游和下游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方法:从苍山黑龙溪、灵泉溪、万花溪三条溪的中游、下游各采集腐木50份,总计腐木300份,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7种。其中腐木中的优势种是Arthrobotrys longiphorum和Dac-tylellina ellipsosporum。结论:苍山溪水腐木中有着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溪水中游的捕食线虫真菌的多样性要远大于下游,下游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溪水比中游浑浊且有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可能是导致捕食线虫真菌分布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Rododendron mi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共获得真菌75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31株,占总数的41.3%,属于绝对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亮毛杜鹃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