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背景对湖南维新运动兴衰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们常对这一历史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湖南向以守旧而著称于天下,但维新乍起却就名震一时,声势居全国之首;继而又在“百日维新”高潮到来之前先行寂然无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跌宕反差?这无疑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即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人们曾认为湖南维新运动能独步一时的历史原因是由于湖南的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然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会说话的人备受推崇,形形色色的说客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去谋生求利,升官发财;去游说政治、国家,去交外涉内,协调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技术革命高潮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口才已成为现代人必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提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从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场新的大规模技术革命高潮;五十年代以来,另一场技术革命高潮又在兴起和持续中。目前,在国内各种科技史和自然辩证法著作、教材和论文中,大都不约而同地把后两次技术革命高潮称作第二、三次技术革命。但是,史学界对这一提法,迄今为止,似乎仍然众说纷  相似文献   

5.
新的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地向前发展,无论在广度上或深度上,都是空前的,使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相形见绌。它必将给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带来巨大变化,深刻影响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面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敢于迎接这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在世界范围内,从五十年代开始到目前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里,一场席卷全球的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到来。它正在给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被马克思称为“历史的有力杠杆”的科学技术,正在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而且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崛起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更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产生着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推进着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总的概念,其能转化为改造经济基础的生产力,也必然有一个过程。一般说,科学技术物质力量的兑现要经历三个阶段;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物质世界的认识,科学革命就是这一认识的飞跃;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革命如能应用于这种改造自然的实践,便引起生产过程和工艺的革新,这就形成了技术革命;如果技术的更新,带来了生产系统和经济关系的全面变化,推进了经济的飞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将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但是,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如何建设?目前正成为人们所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要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还需要说明什么是文化。这是在学术界认识颇有分歧的一个问题,据美国学者克鲁伯和克拉克洪的统计,从1871年到1951年这80年间,对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64种之多。不过从目前来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它与自然相对,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大致上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要深人研究,问题还是不少,特别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沪 《科技文萃》2000,(10):60-62
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突飞猛进,由此将引发新的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将成为主流 .在这世纪之交,同步辐射光源以其独特的优点和性能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步辐射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即辛亥革命期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革命高潮时期。随着这个革命高潮的到来,已有二百几十年悠久斗争历史的会党运动,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会党运动发展到了它的历史的高峰。这一发展对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起了巨大而广泛的促进作用,成为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们认为,这是信息时代到来的象征。有人把它称为“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信息革命”。尽管人们对它的提法不同,但都强调了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在国外,甚至有人预言: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物质生产资料,而是信息。信息“是指有关某一领域有用事物最新情况的报导”。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人称它为人类社会的“第二资源”,是构成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也是未来社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将再一次面对世界经济大转折,这就是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次深刻的革命。人们的理念行为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它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传播中介的编辑也不例外。因此,学报编辑必须在知识经济这一深刻的革命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学报编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必须要了解知识经济对高校学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进程是有巨大作用的。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世界史的研究不应忽略这一领域。在历史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通常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导致了技术革命,并进而导致生产、生产组织结构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产业革命。在近现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们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人类社会也正在迈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时代和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以后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进步。它不仅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提出重大挑战,也在劳动就业领域中引发了深刻的革...  相似文献   

15.
走向光明     
正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让人们从黑暗真正走向了光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自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3次科技革命之一。此后,电灯、电动机、电视机、电冰箱、电脑……无数基于电力的发明产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电力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与命脉。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们常对这一历史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湖南向以守旧而著称于天下,但维新乍起却就名震一时,声势居全国之首;继而又在"百日维新"高潮到来之前先行寂然无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巨大的跌宕反差?这无疑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即试图对此加以探讨.人们曾认为湖南维新运动能独步一时的历史原因是由于湖南的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然而这并不足以使人信服.因为维新运动的兴起主要并不是由于阶级的对立而是民族的危机;维新的参加者也并不是下层民众而是上层官绅.要论社会矛盾,十九世纪末的山东已酝酿着大规模的反洋教运动,开以后义和团狂飙之源;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已在两广发动起义,揭橥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之前,人类只能依靠大自然给予的棉、毛、丝、麻这四大类纤维而得以在世界上生存,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多次技术革命的催化,使许多从未见过、听过的新纤维材料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至此,人类开始考虑怎样利用这些技术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如果说“人定胜天”只是一种信念的话,那纺织技术将它变成了现实。现在,在纺织品中,就是人造的多于自然的。  相似文献   

18.
外国文学教学的尴尬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国文学经典文本作为人类历史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曾经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但近几年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着种种尴尬。如何应对人类历史上技术革命带来的这一“阅读革命”,培养大学生积极阅读经典文本的兴趣与良好习惯,是我们高校外国文学教师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发展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在本世纪头20年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将登上一个大台阶。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还是政治文明 ,都需要大量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 ,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将空前的高涨。社会与人民的需要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领域 ,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方面。现在学术界、教育界都在思考我国高等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高潮行将到来之前的智力筹划和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在诸如体制、机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们在论及辛亥湖南光复前后这段历史时,一般都认为立宪派、谘议局议长谭延闿在革命高潮到来时投机革命;焦达峰、陈作新正副都督被杀,系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发动政变篡权,谭延闿有主谋之嫌;政变之后,谭延闿做了都督,湖南的政权落到立宪派手中;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违史实。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澄清事实,还历史以原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