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于力主以西方文学为老师,现代白话文经新文化人“雅化”后呈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这种欧化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强烈的先锋性、革命性与精英色彩,在精神气质上与“平民文学”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2.
杨锏 《世界文化》2005,(1):15-16
根据诺贝尔把文学奖授予“具有理想主义的优秀作品”的遗嘱,按照“授予文学上的先驱者和创新者”、“授予不太知名的优秀作家”、“授予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的三大评审原则,200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把他们的世界文学大奖颁发给“不太知名的优秀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以奖励其“小说和戏剧用激情的语言揭露社会陈腐及其压抑力量的荒诞性,并具有正声和反调音乐效果”的文学成就。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的女作家。虽然我国自开国门以来,百年中国文学先是偏向欧美,然后转向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又转向熟知英语帝国文学于细微的地…  相似文献   

3.
晚清“文学研究法”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体系的雏形,此法凡41条,规定了文学研究之要义,与“历代文章流别”和“古人论文要言”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体系,最终演变为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4.
美国全国图书奖设立于1950年,是最重要的美国文学奖项之一,下设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少年文学等奖项,1988年开始增设一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表彰“毕其一生为文学事业服务,或著作等身,从而丰富了(美国)文学传统的人。”2008年9月10日,全国图书基金会宣布,今年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颁给68岁的汤亭亭,这是华裔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5.
杨锏 《世界文化》2012,(10):54-55
汉语文学中,翻译成汉语的异域文学如果从汉译佛教文学算起,到传教士来华及清末民初“西学东渐”,1949—1978年偏俄苏意识形态文学的汉译,1978年至今偏西方欧美文学的汉译。两千年里汉译异域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名列汉语出版物的异域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了。异域作家在汉语文学语境“竞争激烈”背景下,很多湮没在汪洋的汉语出版物中为人遗忘,但是其中偏偏就有如泰戈尔这样的异域作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6.
变文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关于它的发生,王重民认为“没有直接受到、或在体裁上竟完全没有受到印度文学的影响”,“变文的产生是汲取了民间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当时最通行的新歌、俗曲和诗词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闫立璋 《世界文化》2009,(12):14-16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8.
王颖 《世界文化》2008,(4):14-15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当欧洲的第一批移民来到北美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他们希望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伊甸园”。同时,他们也渴望用文学歌唱这片壮阔美丽、丰饶深邃的土地。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这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早期的美国文学往往还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蒋少华 《寻根》2011,(4):90-92
提起金陵王气,我们自然就会想起唐人那些传唱干百年的金陵怀古诗,如“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不得不让人感慨“这是历史的不幸,恰恰也正是文学之大幸”。经过文学的渲染,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本年度中国文坛,足以莫言的乡土书写荣获诺贝尔奖而得照亮。上海作家金澄宇则以30万字长篇小说《繁花》,另开城市文学新局,被中国小说学会评排年度第一。如此有意味的文学格局,一方面是“乡土”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域相接,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传统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是四川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重要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灾难文学也随之“走向豪迈”,相反,关于灾难的文化思辨与文学表达,在深层意义上才刚刚开始.在拓展灾难文学写作自觉之路上,知名媒体人、作家伍松乔新著《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的写作实践,深刻诠释了灾难文学的内涵外蕴,从不同角度对文学如何参与灾难记录、深入挖掘意义空间、实现创作上的突破,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成为灾难文学写作自觉之路上的一个成功个案.  相似文献   

12.
姜明的诗歌集《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不但具有抗灾救灾文学的社会学意义,而且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人类学的三个“还原”:还原灾难,呈现生命的个体之痛;还原诗人,再现记者的群体之难;还原诗歌,实现文学的本体之维.这“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美学还原,完成了灾难文学的一次“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3.
吕超 《世界文化》2006,(3):46-47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被誉为“科幻文学之父”,世人所熟悉的科幻作品也大都出自凡尔纳及其后世作家之手。本来,文学研究界素有追根溯源的传统,但对科幻文学却是一个例外,凡尔纳之前的科幻著作因很少有人问津而长久地被忽视。本文力求披沙拣金,简单勾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文学,从它应运而生的那天起,它就带有很强的生活写实性与社会批判性,所以,高尔基将其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相似文献   

15.
王希 《世界文化》2008,(11):18-19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者,他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被称为“作家里的作家”、“拉丁美洲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生态批评?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文学、语言与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思潮。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文学批评历来关注文学作品中如何表述、再现自然和环境,“田园诗”、“地域文学”、“文学中的动植物意象”、“文学中的风景地貌”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名目,但长期以来,这种研究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既没有统一的名号,规模和影响也非常有限,谈不上成气候。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8年,美国学者威廉·吕克特首次使用“生态批评”这一术语;1989年,美国西部文学学会倡议以“生态批评”取代之前沿用的“自然文学研究”;1991年,影响广泛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将生态批评作为年会议题;  相似文献   

17.
郝岚 《世界文化》2006,(2):25-27
去英国时间不算短,足够我四处逛逛;精力也可以,因为访问学者没有过于具体的工作。大体说来,将近半年的时间基本上我不是在旅行的途中,就是在策划旅行。大城小镇去了不少,但总是绕不过我的“文学情结”,毕竟文学也算是本人的专业。行走,还能结合文学,听上去有些浪漫?不,我只是当它为“职业病”。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文学“四分法”将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为纯文学类别。从其功能特征、价值基础、表达特色等方面审视,散文理应归属介于纯文学和非文学中间区域的亚文学类别。漠视散文独特的审美属性,将散文与其它纯文学类别作错位类比,混淆了不同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标准,不利于散文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藏语称格言为“勒谐”,意为“善言”,主要宣扬人的处世哲理。格言诗,也叫哲理诗,是藏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学者喜欢用这一文学形式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它深入浅出,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字句整齐,琅琅上口,哲理深刻,在藏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用格言诗叙述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标准和求学精神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采用...  相似文献   

20.
薛伟 《世界文化》2011,(7):36-38
彼得·B·海在《美国文学掠影》一书中这样总结20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的创作:“60年代作家却沉湎于一个簇新问题:‘什么是写作?’他们着手用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