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其对陀思孕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图像文化盛行,文字业已沦为陪衬,文学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以文字媒介主导的文学似乎正让位于大众和电子媒介中电影、电视等话语形式的文学。海德格尔的“真理论”对艺术真理重新划界,阐明了艺术真理如何可能的根基。他发现了“思”可以建立艺术存在的真理。这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一方面文艺创作者要努力挖掘文字介质的优势,并实现其最大化,给读者留有“思”的空间,使以语言文字为介质的文学传统在“读图时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面对文学“视觉化”冲击,读者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文学意义的凸显有赖于读者的静观、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文学。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角度审视,丹·布朗小说容纳的文化信息、文化层次、文化视域极其宽阔、丰富,堪称世界“文化小说”的杰作。他不惜笔墨叙述和解读这些文化,是因为真理寓于文化之中,人寓于文化之中,文化的起点是人,终点是真理,真理在文化中得以显现,所以他小说的文化时空拥有一致的文学意象:从人到真理。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豪] 马克西姆·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不仅是苏联罕见的一代文学大师,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文豪。高尔基从童年开始饱尝人间的苦难,只上过两年学,十岁走入“人间”。在黑暗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拣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但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1888年起,  相似文献   

5.
茅盾一生出于“博采众长”、“取精用宏”的需要,对外国文学的涉猎和研究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其中,俄国文学是他给予深切关注的一个重点。他既为俄罗斯、苏联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又在自己富于革新精神的文学活动中,向所译介的对象取得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在于“味”,西方文学审美理论的灵魂在于“真”。中西文学审美理论的这一差异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智慧、真理)为本的文化。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学审美理论上,就有了中国的“滋味说”和西方的“真理说”。虽然中西文学审美理论各有优长,但是,中国文学还是应该学习西方文学执着于“真”的境界;中国的批评美学应该在坚持“真”与“善”统一的前提下更重视“真”,重视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在重视“滋味”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深刻的思想应当成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体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尔加科夫是苏联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他的代表作《大师和玛格丽特》更是苏联“回归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 ,而对这部小说体裁的争议也不曾平息。这里拟以梅尼普体为其研究根源 ,从幻想、神话传说、梦幻、怪诞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这部小说的体裁特点。  相似文献   

8.
苏联文学并不是广义的苏联各民族文学。教材上所涉及的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止,以俄罗斯文学为代表的苏联文学。这一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了解苏联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文坛的重大事件,代表作家作品的情况等。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初期和二十年代文学。这是苏联文学的创建时期。当时的作家队伍由于对十月革命的不同态度划分为“左”、”中”、“右”三类。文学界团体林立,相互间争论激烈。焦点在于新的无产阶级文化与遗产的关系,革命后文化事业的领导权问题。鉴于这种情况,1925年俄共  相似文献   

9.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2)的诗歌理论和他的诗歌一样,曾被一些人完全否定。有的苏联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序言,是“英国文学上反动浪漫主义的宣言”,有的文学史家说:华兹华斯提出写普通人和日常事的文学主张“是有其极为反动的意义的”,他关于想象的理论,也是“唯心透顶”的等等。应该如何实事求是评价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看来是一个很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米·肖洛霍夫及其作品不论在苏联,还是在世界各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肖洛霍夫六十余年的文学创作活动,贡献是巨大的。他的作品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和反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的历史。他为苏联文学和世界文学增添了内容浩瀚的巨著,为苏联文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回顾和研究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旗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最大教训在于丢弃“旗帜”,“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执政基础的真理,坚持“三个代表”,就会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如果背弃“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会变质、腐败,丢弃“旗帜”,走向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苏联及俄罗斯对杜威及其教学论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经过了一个大起大落的曲折历程:从20年代的极力推崇,到30年代开始猛烈批判,50—60年代的评价落入低谷,80年代至世纪末又开始回暖。进入21世纪,俄罗斯学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研究与解析杜威的教学论思想,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再认识。出现这种曲折认识的重要原因是:苏联曾一度过分注重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对人进行评价,乃至将这一评价标准推向极端,从而对杜威及其教育教学思想的评价有失客观与公正。在新的时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寻找契合点(或平衡点)”,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专著的辩析,其中对该文以详实的材料、独立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该文厘清文学史真相,敢于在权威定义面前说"不"的较真表示了敬服.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之称谓是苏联人自己最先提出来的,而后被中国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广为引用.其实,这一称谓值得推敲它既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又不符合中国语言表达规范,因而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但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还可以偶尔使用.  相似文献   

16.
《“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共收仵从巨十余年在国家级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13篇论文,《论集。作者以勇敢、严谨的态度,涉足别人不敢涉足的学术领域,满怀对人间关怀的激情,用坚持真理的精神,走进萨特、昆德拉、冯尼格、海勒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们的“迷宫”式的“城堡”,对其强烈的关注“人的存在”的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创新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界显示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初,冯玉祥在日记中自称开始信仰社会主义。他相信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批判,论证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前途,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冯玉祥社会主义思想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孙中山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俄罗斯联邦行政立法的历史发展,了解俄罗斯联邦行政法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端正行政法学研究的方向,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思考理论依据和可行方案。本文拟研究三大问题:一是苏联解体前的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二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三是俄罗斯联邦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是苏联所有领导人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而他所领导的时期又处于苏联的早期,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影响很大,特别是他的民族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他的民族思想和理论的核心是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实践上就表现为对苏联社会众多民族利益的漠视和损害。导致民族积怨越来越深,民族根源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在19 世纪俄国社会中反响极大的几部长篇小说,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之后来看, 最引人深思的是其思想内容的历史前瞻性和人性洞察力。本文试图从作家在当时激烈论争中的“真诚”自白入手, 对其代表作《父与子》展开具体解读和阐释, 进而从文化距离、政治态度、创作宗旨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文学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真诚与真实、艺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