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勒认为:力量的国度只能通过自然去驯服自然的方式,使社会成为可能。伦理的国度只能通过使个人意志服从公共意志的方式,使社会成为必要。只有审美的国度才能使社会成为观实,因为它通过个体的本性去实现整体的意志。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只有美的观念才使人成为整体,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上述看法,忽视了人的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对人类完善的决定作用,固然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作为对人类精神现象的历史发展的粗略描述和对人类精神生活理想目标的追求,仍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审美教育的内在需求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作为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理论 ,首创于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他在《美育节简》中指出了审美教育对人的个性和谐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 ,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 ,除了首先他成为审美的人 ,没有其它途径。”席勒认为 ,人性的发展要从自然状态提升到理性和道德的状态 ,必须经过审美这个中间途径 ,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 ,以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 ,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 ,激发…  相似文献   

3.
席勒审美乌托邦理论起于法国大革命后席勒对人性堕落问题的发现.通过对人性现状的描述和对人性的抽象分析,席勒认为,只有审美才能弥合人性的分裂,只有超越现实的艺术才能为人性的改造提供有效的武器.他试图以人的审美冲动建立起审美王国,以实现人的自由.然而这只是一个审美乌托邦,注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4.
席勒美学思想中包含着对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认为良好的大众审美趣味对人类个体精神发展与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艺术家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从正面引导民众的审美.席勒的思想对我们当下社会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由于受到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的影响,在反思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之后,提出了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审美教育思想。他通过对人性、美和艺术的抽象分析和论证,证明了其审美教育思想能使人性完满、自由。席勒还将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历史分为物质状态、审美状态和道德状态三个时期,而正是在连接物质与道德状态的意义上,审美教育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通过对席勒论证审美教育思想的逻辑过程的考察,审美教育思想的本质与意义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6.
席勒坚信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人只有通过美的艺术,才能复归自身,塑造完整高尚的性格,通达自由从而获得幸福。这种光辉思想直接指向了人的生存本质,照亮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克服人的异化,返回自由的人的本质,是席勒《美育书简》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对于同样的问题他们进行论述的方式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不同。席勒认为只有在审美游戏中,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因此走出异化就意味着建立一个审美王国。而马克思则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实现私有财产积极的扬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在小说《浮世畸零人》中讲述了主人公班.骆维特因为身上的某些返祖特征而受到周围人们的歧视和利用,在希望最终破灭后悲伤而死的故事。作品通过对人物及其心理的具体分析,揭示出作者的生态伦理思想: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的机械论世界观割裂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使人类妄自尊大,将自己置于自然的对立面;这种机械的发展观也会浊化人的心灵,引发严重的精神危机。悲剧性的结尾再次证明了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表达了作者的生态理念:自然、人、社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人只有尊重自然、回归于自然,才能摆脱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建立和谐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9.
席勒美学思想是以审美为手段最终实现人性的完满,人的自由。他推崇古希腊社会是因为古希腊人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他谴责现代科技的片面发展对人性的破坏,认为只有美才能恢复人性的完满。席勒注意到人的自由自主对审美活动的重要作用,他追求美的理想,强调审美心境对人的净化提升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待后现代文化转向,重建艺术的教化救赎功能,席勒的美育思想对人们有着启迪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克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42-44,55
《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为改造人性分裂的近代社会,他提出了“美育”这一途径。因为审美,完美人格的形成、人的精神的解放,才有人的自由,也才有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先决条件。由于颠倒了社会政治经济与精神文化艺术的关系,使得他这一着眼于人性解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案,也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1.
冯学 《河南教育》2004,(4):37-3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曾经指出:道德的人只能由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从自然状态中产生。”中学生正处在对社会、人生了解模仿的时期,进行美育,对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席勒说:“感性的人只有通过审美状态才能进入道德状态,成为理性的人。”所以课堂教学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人类历史首次成为世界史。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猛烈冲撞着人文精神的大厦,人类精神与自身生存的危机为我们创造“大美育”的社会氛围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因为只有美育,才能肩负起人的感性生存及人性的解放与复归得以实现的重任。试图循着一条上升的线,阐述席勒这位“美育”概念的第一建立人的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建设所具有的崭新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吕向阳 《江苏高教》2000,(6):99-100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翼。只有使科学、人文达到沟通、整合 ,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引导 ,使理性与情感、意志交融 ,才能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科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经验性、知识性、技能性知识的传授上 ,而应突出科学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形成 ,致力于批判谬说、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这两种教育的渗透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去代替另一种 ,也不是用一种去统率另一种 ,而是使人类在变革自然的科学活动中 ,在探索人世、处理人世的人文社会活动中都能受到两种精神的指引。一、文理渗透是时代的客观…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整体自然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变得分崩离析。要想使社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整体的自然观念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一种自然观念,才能引导我们在管理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尊重自然。通过对美学中自然美问题的考察可以发现,一直为美学所忽视的对自然的审美鉴赏,能够有助于培养一种整体的自然观念,而艺术只是作为沉思自然的中介才具有类似的重要性。因此,自然美的问题也应该成为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席勒在对法国大革命所抱的美丽幻想失望之后,他以诗人的天真浪漫,设想绕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改造,致力于美育的方式的社会人心的改造,想使人超越自然界所造成的那个人的样子,把人的自然必然性提高到道德必然性的完美人性。席勒认为这是人类社会通向真正自由之路,也是人自身实现为人的自由王国之路。席勒的艺术美与美育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乌托邦的构建而展开。  相似文献   

17.
张群芳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6):44-47,55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指出人们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而忽视了精神生活的提高,导致人类崇高精神的衰微.并且因此而使人们的行为缺乏理性的约束和审慎的思考,从而加剧了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书中还强调自然的独立价值,反对把自然的价值仅归结为经济和实用的价值,强调自然的审美意义和精神意义.认为自然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人是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员,只有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拥有完整无缺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贯穿席勒美学思想始终的概念。席勒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认为其来源于人的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并希望借助希腊文明来回复人的完整性。席勒认为只有通过审美,人才可以达到真正的自由,他提出"美育"理念,呼唤"游戏冲动",极力推崇艺术的教化作用。但席勒仍未跳脱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的窠臼,过分推崇由理性法则决定的意志,远离了人真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历史的。因此,只有回到人本身,通过对人类劳动、交往及其基本前提的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劳动和交往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分工作为人类自然差别在其活动中的表现,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作为人的活动及其表现形式,统一于人类发展进程之中。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和私有制,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共产主义则是对分工导致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和交往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席勒作为18世纪德国重要的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为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美学思想为基础和寄托,思考着人性、命运、社会,深刻影响着我国审美思想教育的发展.尼采曾说:席勒使德国人变得年轻.可见,席勒的思想具有超前的启蒙性和创新性,尼采的话也肯定了席勒审美思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