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会发生转移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一堂"问题解决"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类比推理方法(以下简称为"类推法")被誉为科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人类认知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类推法可寻求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普通高中高三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主要问题,根据有效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阐述了培养激发高三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即教师为思维而教——变"组织教学"为"问题激发";变"讲授方法"为"主动探究";变"巩固知识"为"自我总结";变"方法运用"为"实践创新".学生为思维而学——巧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善导问题发展,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探究不同的解题策略和对学生思维激发、启迪,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的基础,是培养数学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前提要求。数学发散性思维作为用学科自身的品质陶冶人、启迪人、充实人。"问题解决"是人的高级数学思维。高级思维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享受思维的快乐,可以让思维自由飞翔。本文就初中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谈几点体会,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开放性试题、发挥学科优势等教学策略,着力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5.
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起主导作用。本文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从开展数学活动、一题多变、一题 多解、练习设计等方面来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探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多种途径 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其中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李玉玺、陈锐在《学会创造性思维》中指出,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途径,以不同角度去探索,重组眼前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避免思维僵化刻板的问题,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义1.注重思维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由以前的"双基"变成了"四基",将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到与数学基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课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基本课程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学生享受思维的快乐,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对已知信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视野广阔、寻求变异,对已和信息和现有思路进行扩散或转换形成各种新的信息和方法;在思维内容上具有求异性和变通性,对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发引导作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忽略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悠久的发展史上,类比推理方法(注:以下简称为"类推法")被誉为科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人类认知的核心".而通过数学类推法可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寻求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亦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与之相对应的,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把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作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多元性数学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以不同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问题,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以其"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必不可少.下面笔者就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既能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同时,应用向量知识又能处理许多"形"的问题,体现"数形结合".所以,通过引入向量,用向量方法来处理数学问题,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条新途径.鉴于这种构造向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有利于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于是,本文选择一些典型实例,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教育、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并能在数学思想的引领下解决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领悟数学思想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分类讨论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形成发散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问题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六年级数学教学更侧重于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教学,其中思考题以其思维活跃性要求,对学生智力发散的锻炼,以及精炼的文字表达成为发散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训练媒介,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重视。如何在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提升学生数学思考题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成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师为主导,疑为主轴",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申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得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由经验型转为理论型.初中阶段正是提升他们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或思维出发,沿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征,可使人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开阔思路,不断突破,从多方面达到梳理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学"问"与学"答"两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想问",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能问";教给多种提问方法,锻炼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世界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要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重视问题解决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就通过问题的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了一些探索,请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目的是用数学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在细微处激活潜能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