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即迁移理论。正迁移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阻碍第二语言的吸收与理解。中日两国在历史、地理、文化交流等方面渊源极深。因此,两国在文化及语言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些相似之处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日语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日语中有很多词汇尽管与汉语词汇词形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母语负迁移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习者对日语的学习,以及对日语词汇的精准理解。  相似文献   

2.
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蕾 《云南教育》2003,(35):6-7
学习迁移(transferoflearning)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张奇《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又会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产生影响,学习迁移就是指这种新旧学习间的相互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要经过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及运用四个阶段。以往,人们认为理解是其中的关键阶段。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在表现。迁…  相似文献   

3.
学习迁移是指以前的学习经验对以后学习的影响.迁移一般分为积极迁移(正迁移)和消极迁移(负迁移)两类.已有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中,往往能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正迁移;反之,起消极阻碍作用,就会产生负迁移.本文就外语教学中负迁移产生原因及怎样避免它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全,概括水平低.如讲述现在分词构成规则之一——动词的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单词要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上-ing.如果只告诉学生sit、begin、stop等是重读闭音节要双写,而不讲述或讲不清什么是重读闭音节,怎样划分音节,或者教师讲了,学生理解错了.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理解和产生话语时,时常犯文化方面的言语错误,其根源之一是跨文化负迁移。本文以心理语言学的迁移理论,从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探讨跨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帮助教师防止和克服跨文化负迁移对汉语教学的干扰。一、跨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1.从主观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任何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都要受到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影响,起积极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影响称为“负迁移”。“跨文化负迁移”,指的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理解和产生话语时,将母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颜勇 《成才之路》2009,(10):I0007-I000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要经过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运用四个阶段。以往,人们总认为理解是其中的关键阶段。然而,现代认知学派对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在表现。迁移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政治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使之对后继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避免产生干扰作用。在此,着重就负迁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求达到促进学习政治学科正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目的不但要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尽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正迁移,有效地避免.负迁移.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做到:一、注意学生的理解水平,合理组织教材促进迁移;二、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三、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四、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五、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与法则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强调知识整合、注重迁移运用、培养批判性思维等特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课魂确定、有效的情境创设、小微的历史细节讲述和启人深思的问题链设计来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海彬 《新疆教育》2012,(17):88-88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的种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以及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迁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为迁移而教”,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中流行的口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迁移或应用到其他学习或问题的解决情境中,则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习迁移是指已获得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 ,在心理学中称为“学习迁移”。凡是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 ,称为正迁移 ;反之 ,产生消极干扰的作用 ,称为负迁移。产生负迁移的内因 ,主要由学生的认识结构、认识功能、思维定势引起的 ;教师的教法、教学过程、教学观念是产生负迁移的外因。教师只有弄清楚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才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防止方法。一、学习负迁移的主要表现1、日常生活中错误感知的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大量的生活常识 ,而有些生活常识客观上会妨碍对知识的理解。如 ,一位同学用水平力推…  相似文献   

10.
李东成 《文教资料》2005,(35):152-153
迁移是一种从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就英语学习而言,母语对英语所起的促进作用,产生的积极影响,就叫正迁移,即常说的迁移,它能帮助学生加快对英语的理解和掌握。相反,母语对英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的消极影响,就叫负迁移,又称干扰,它会防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显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此谈些不成熟的感受,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正迁移正迁移能帮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倪伟平 《教育探索》2000,(10):29-30
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数学思维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迁移有正迁移与负迁移之分。凡是数学思维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凡数学思维对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做负迁移。 数学思维对学习产生正迁移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如习惯性思维对知识的稳步增长和理论体系的巩固完善是不可缺少的。直觉思维对知识的直观洞察力,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组织性、深刻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数学思维也会对学习产生负迁移。通过对学生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许多错误源于思维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习…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着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性影响,称为正迁移。迁移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一、准确理解概念、定义、法则为促进学习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定义、法则。教师不能在学生还未充分理解概念、定义、法则时,即要求学生应用新知识去解决应用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混乱,发生负迁移或机械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会解答“一年级植树15棵,二年级比一年  相似文献   

13.
近年的高考历史学科考查中,考生在必备知识巩固方面存在历史学科概念理解混乱、历史基本规律认识不清、历史学科思维方法及重要观念掌握不牢等问题。对此,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重视学生的历史基本规律感悟学习并渗透价值观念引领,引导学生在理解掌握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科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江苏省响水县二中陈士成,吕从坤知识迁移,是指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所产生的客观影响;知识迁移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去学习、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当...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新知识较快;而有的学生则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较慢,主要原因就是迁移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迁移在教育心理学上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表现为积极的正迁移,也可表现为消极的负迁移。正迁移的产生不在于对原有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而主要取决于对原概念的延义和与其它范畴的概念的联系是否认识。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原有知识的体系和外延,才能产生正迁移,否则就会干扰新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使习得行为可以以各种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属于迁移。迁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阻碍作用。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是指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水平迁移是指难易程度大致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为顺迁移 ;反之 ,则为逆迁…  相似文献   

17.
李璞慧 《考试周刊》2015,(17):178-179
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都会直接间接地对迁移产生影响。凡是经过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迁移。多种影响迁移的因素将影响学生学习迁移,教师要关注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理解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数学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完善个体大脑内部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推动记忆,进而又更易于同化与理解新知识、新信息,这是一个良性学习过程.理解不仅仅是把新知识与先前的已有知识产生联系,而且是创建了一个丰富的、整合的知识结构,当知识被高度结构化的时候,新的知识就能被连接、并被融合进已有的知识网络中,而不是只产生元素之间的单个连接.知识只有被深刻理解了,才具有迁移与应用的活性,这种迁移  相似文献   

19.
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可能产生顺向负迁移;同样后继学习也会对先前学习产生逆向负迁移。负迁移的产生一般是由学生本身、教师、教学内容所引起的,其中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认知功能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和思维品质等,是产生负迁移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知识结  相似文献   

20.
亲子沟通是青少年和父母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过程,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青少年期亲子沟通中存在着沟通时间较少、沟通内容简单等于督促学生学习、沟通方式单一化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亲子双方,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父母和青少年双方应相互关怀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亲子沟通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