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一]最是难忘______情[要求]①补全题目,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师生、父子(女)、母子(女)、祖孙、邻里、同窗、挚友……然后作文。②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具体生动,感情真切,要有抒情和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思路点拨]半命题记叙文的标题语义均不完整。需填空的部分有的是文章的写作重点;有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是选材的范围(记叙对象)。本文标题需要填空的部分是提示本文选材的范围(记叙对象)。修饰语“最是难忘”规定了表达的重点,中心思想则是体现(赞美)各种不同的“情”。填空部分所提示的不同范围和对象,可以体现“关怀爱护”之情;或是“感激思念”之情;也可以是“团结友爱”或“不是亲人胜亲人”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飞艳 《新作文》2021,(3):34-35
[教学目标] 1.重点:范文引路,学习重复造景. 2.难点:创境改写,学习对比造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王夫之曾言:“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在记叙文中加入恰当的景物描写令景更“着色”,令情更浓.但若景物描写不恰当,则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故要“因情而生景,以景而显情”.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让我们去...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无外乎人、事、物、景、情、理这些元素。人无疑是主要元素,要把人这一“主角”写好,离不开描写。描写中,以心理描写最难,因为,心里想的,看不见,摸不着,用俗话说,就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用诗文说,就是“三分春色绘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相似文献   

5.
以“情、景、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谈小学历史课教学西城区教研中心贾世明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坚持不懈地进行“两史一情”教育,其中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是一门感情色彩十分鲜明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采...  相似文献   

6.
周立军 《考试周刊》2010,(34):57-57
散文的“景”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散文的“情”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因此,情景类散文的阅读应围绕散文的情与景展开。要能快速阅读情景类散文,就要先了解一下情景类散文的创作过程。作者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撩拨着作者的心灵,从而产生一种要把它写出来的冲动。作者把情感借助景物表达出来的手法就是移情于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文赋》),睹物生情,然后才能“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  相似文献   

7.
康艳 《新作文》2021,(3):32-33
[教学目标] 1.重点:品析《驿路梨花》,探讨重复造景在记叙文中的运用策略. 2.难点:修改学生习作,习得重复造景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夫子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言:“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于景得景”即描写客观自然景物,“于事得景”是具体景物表现具体人、事,“于情得...  相似文献   

8.
【能力定位】寓情于理就是把情与理融为一体 ,借助具体的审美形象 ,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互交织的表达方式 ,揭示具有深刻意蕴的主题 ,用富有思辨的力量引人深思社会与人生问题。它是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想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其特点在于“理”以具体的“人、事、物、景”为载体 ,用“情”作为物与理的桥梁 ,既是论理也是抒情 ,所揭示的理既能服人 ,也能感人 ,从而产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的双重效果。寓情于理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由简单到复杂 ,由平淡到丰富 ,由肤浅到深刻的飞跃 ,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的高级…  相似文献   

9.
[作文范围] 借景抒情的记叙文 [作文要求] 景和情紧密结合,有真情实感 [训练指导要点] “借景抒情”是作文的具体范围。既要写景,又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把景情穿插起来写,在描写景物前后,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种写法是把景和情交融在一起,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相似文献   

10.
【能力定位】借景抒情是作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而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的能力。在这里 ,“景”已不只是单纯的画面 ,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寓含体。作者以浓烈的感情围裹着它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 ,创造优美意境的良好效果。所以 ,借景抒情的重心在“情”而不在“景” ,其要旨在于绘妙景、发实感、抒真情。写作记叙文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 ,借景抒情能力正是写好记叙抒情类文体的一项基本功。写作这类文章 ,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充分表达情感的能力 ,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景物的鉴赏审美能力 ,从而整体培养…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的概括能力主要是指能把一段或一篇文字叙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简明扼要地说清楚的能力。提高记叙文概括能力要根据记叙文的不同类型寻找不同的路径。写人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人物入手,由"事"及"人";叙事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写景的记叙文,要从分析景入手,由"景"及"情";状物的记叙文,要从分析物入手,由"物"及"志"。除此之外,借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也是提高记叙文概阔能力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这里谈的“景、细、情”分别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下面就“景、细、情”这种记叙文的结构模式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它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4.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刘永生 《文教资料》2011,(33):15-17
在旅游文学作品中,情和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生,情随景迁”。古代文人在商旅行迁中,常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作者发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学习目标 1.了解抒情方式的种类并明确它们在适用范围、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2.熟练掌握记叙文中的抒情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知识储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记叙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所写的人、事、物、景等的爱憎好恶的感情,使形象更加突出,以激发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直接抒情,就是直截了当地抒发内心的感情;间接抒情是指作者把感情融合在人、事、景、物之中,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是要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的客观形象上,借外在的客观形象委婉含蓄地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为了更巧妙、更强烈地表达某种感情,我们在写作时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实现,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绘来寄托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思想观点,这就是通常被称为“借物抒情”的手法。这种手法在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中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写不出真情实感,文章的情感空洞、无味.“情”从何而来,如何写出“情”.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要掌握写“情”的方法:触景生情、质疑激情、简评借情、联想增情等,把心中的情写在文章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做到情与景、情与文、情与意的融合,难以达到写作要求的高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谈几点陋见。一、让"情"发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