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呢?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探索的情趣1.找准趣味点,创设问题情境华罗庚曾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也是最便于学的科学。然而现在学生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数学熟视无睹,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数感,形不成量的实际观念和鲜明的图形表象。基于此,教师应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并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富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规律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先设计一道抢答题,让学生展开了别开生面的竞赛,比较各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时课堂气氛活跃,我抓住机会说:“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激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3.
“古人智慧之土圭之法”是“综合与实践”新增的主题活动内容。通过学科融合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数”说二十四节气,发现数学规律;品味经典古文,探究土圭之法;制作简易圭表,感受土圭奥妙;课后拓展延伸,理解古人智慧。  相似文献   

4.
报喜不报忧     
《小读者》2005,(6)
期中考试,小刚成绩又不好。为了让妈妈高兴一下,于是决定将成绩稍微说得婉转些。他一回家,便大叫:“妈妈,我得一百分了!”妈妈高兴地说:“真的?哪一门?”“数学23分,作文40分,历史30分,听写7分。”小刚红着脸说。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5.
人教课标版试验教材八年级《数学》下册101页第12题是一道错误的习题,为了让读者对此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妨将这道习题及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解法转载如下:“阳光透过矩形玻璃窗投射到地面上,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四边形,小刚用量角器量出这个四边形的一个锐角恰好是30°.一条边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cm和55cm.小刚说,用这些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地上的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202页给出如下解答:图1解析如图1,由于太阳光线是平…  相似文献   

6.
数学活动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这样一幅图:芳芳说“:这些数字排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林老师点点头,说“: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大三角形中的数字,找出规律。”小刚马上回答“:三角形的两边全是1。”“第一行有一个数,第二行有两个数……总之,第几行就有几个数。”小刚说。林老师笑着问:“如果对这些数进行一些计算,能发现什么规律呢?”象试本,一期腿试“会:游向由艺前于摩弹条天起件轮。反”射答现案大家一听来了兴趣,埋头进行计算。小刚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发现除了三角形两边的1之外,每个数都等于这个数‘肩上’的两个数相加,比如10的…  相似文献   

7.
浅谈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习兴趣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因此,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以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数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数、图模型,用图表示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将数学问题迁移到美术学科上来,使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用“画”导入数学概念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他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出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蝴蝶、风筝、风车、花坛等…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多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富有动力的问题情境.以激发起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故事、模拟场景、观察、操作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不但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思考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一节时,先让学生画出若干个任意四边形,然后再分别把每个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结起来,这时学生发现不论原来所作的是何种四边形,最后…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颇具特色。他首先向学生出示如下图形: 他首先向学生出示如下图形:①②并说明这些图形和(数学)第四册(五年制)第116页一118页的图一样,让学生数一数它们的边数,问:"他们各是几边形?"学生很快答出是四边形。接着,他让学生在课本中度量这些四边形相对的边长,问:"哪些四边形的相对边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是培养各种意识和习惯的关键期,各种学习方式都要从小抓起,以数学学科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着眼点”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新课程的学习。一、情境导入——激发“兴奋点”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点”,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学习中来,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神秘地拿出一只黑色的袋子,学生眼睛“唰”地一下都集中在了老师身上,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袋子里装着什么东西。老师告诉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能提起兴趣。因此,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教学民主,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产生兴趣我们知道"行为发生于一切行为环境之中,行为又受行为环境的调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  相似文献   

15.
雍韶霞 《宁夏教育》2013,(12):44-44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快乐加人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我把整堂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小鹿森林探险。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我把8和32写到黑板上后又问:“谁能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学生说:“8比32少多少”“32比8多多少”“妈妈比我大24岁”“他比他的妈妈小24…  相似文献   

17.
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和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可以通过借鉴“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一个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等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5年10月第一版八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是一道“问题”习题,通常可认为是印刷错误.可这是教科书,怎么办呢?题目是这样的:阳光透过矩形玻璃窗投射到地面上,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四边形,小刚用量角器量出这个四边形的一个锐角恰好是30度,一条边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厘米和55厘米,小刚说用这些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地面上的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题目给出不久,学生A就说出了答案.解:因为矩形窗通过阳光投射到地面上的图形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在“比大小”一课中,教师可创设趣味性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比较,让学生感知物体的多少和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一、创设情境,启发创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提问,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物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运用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