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二维码技术进行气瓶安全监管系统研究,根据气瓶安全管理实际需求确定使用QR Code二维码制记录气瓶信息,列出必需的气瓶固化信息方案,提出气瓶数据库构建索引;结合气瓶管理实践,细化气瓶安全监管系统的业务流程,明确气瓶安全管理的六大功能模块。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气瓶安全监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气瓶爆破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FX2NPLC采集气瓶爆破测试中的水压、水位两路传感器信号,上位机采用VB6.0编程语言开发了与PLC通信检测程序以及测试系统,实现气瓶爆破数据测试、图表的自动记录及打印控制输出。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52-255
提出了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作为切入点进行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的新思路。校级职能部门重点在组织措施建设,包括供应商资质审核、采购平台建设、培训和准入体系建设;二级机构实验室在落实组织措施的基础上,在气瓶的储存和使用环节根据不同种类的气体采取技术措施,形成一种建立在组织措施基础上,以技术措施为保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管理体系,促进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杜绝气瓶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解决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介绍了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的构成、特点和安全管理举措。通过建设使用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将气瓶集中到气瓶房,采用管路为实验室供气,通过气体泄漏报警装置、低压报警系统、排风系统等保障用气安全,真正实现"人瓶分离",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成型后的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即III型复合材料气瓶(以下简称气瓶),需采用自紧工艺来提高疲劳寿命。最佳自紧压力是自紧工艺的重要参数。本文旨在建立确定最佳自紧压力和气瓶渐进失效的有限元方法,研究自紧后气瓶纤维和基体损伤演化规律,并探讨自紧后气瓶复合材料层和金属内衬层的应力变化。创新点:1.建立针对三维气瓶的Hashin失效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的渐进失效模型,并通过ABAQUSUMAT隐式有限元方法确定气瓶最佳自紧压力;2.通过渐进失效分析,揭示自紧后的气瓶纤维和基体损伤的损伤演化规律,并阐明自紧对气瓶渐进失效的影响。方法:1.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的渐进失效理论模型;2.通过ABAUQS-UMAT二次开发用户子程序实现渐进失效理论模型,并开展气瓶渐进失效计算;3.通过平板拉伸算例以及与气瓶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论:1.基体损伤首先出现在螺旋层,而纤维损伤首先出现在环向层。2.除了自紧后的泄压阶段和自紧后重新加压至压力值等于自紧压力的升压阶段,有无自紧的气瓶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而在上述泄压和升压阶段,基体损伤保持不变,说明经过自紧后的气瓶在工作压力下存在基体损伤。3.当内压压力低于自紧压力时,自紧工艺才会影响气瓶应力分布;且随着压力的升高,基体损伤不变,内衬应力减少,纤维应力增加;此外,经过自紧的气瓶在工作压力下最大环向和轴向内衬应力减少且出现在筒体部分的两端。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类型和使用特点,基于事故树分析法对北京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瓦斯气瓶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基本致因事件的模糊概率,得出顶事件发生概率,并对基本事件重要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实验室瓦斯气瓶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瓦斯气瓶密封性不良和实验室仪器静电放火。该研究结果对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发展简述,说明了天然气汽车的发展带动了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发展和进步。另外,在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安全使用,重视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264-267
介绍了实验室气瓶的危险特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气瓶的供应、运输、使用过程所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气瓶安全使用为核心,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和气瓶安全管理机制。从顶层设计出发,推动集约化供气管路建设,降低实验室气瓶数量,为高校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洗气瓶”如图一所示,它是由集气瓶和带长短两个玻璃管的橡皮塞组成的装置。该装置常常被称为“万能瓶”,它既能用来做洗气瓶又能用来做贮气瓶。关于洗气瓶的问题常常在中考综合实验题中出现,学生往往被这类问题弄得不知所措。本文对此类问题作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259-262
针对高校实验室气瓶管理中人、机、环、管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参照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了实验室气瓶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气瓶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安全教育、气瓶状态、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管理责任制4个方面建立高校实验室针对气瓶的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如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少,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2.
压力气瓶是高校实验室常用的高危储气设备,气瓶事故屡见不鲜。分析了近十年我国气瓶事故的总体发展趋势,然后结合典型案例选取了52起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发生倾倒、泄漏和爆炸三类事故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概率。然后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从人、机、环、管四方面总结分析了高校实验室气瓶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实验2-1(图1),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引起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由于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中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维持红磷燃烧需要的氧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因而无法除尽氧气等原因,导致实验误差太大。另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时,常需要一定量的气体,研究其性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对贮气瓶能够正确的使用。经调查还有相当一些化学教师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的使用贮气瓶。为此笔者仅就贮气瓶与贮气装置的使用方法,作如下扼要介绍。 1 贮气瓶的使用方法 1.1 贮气瓶 如图1所示。 1.2 贮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验原理】利用过量的可燃物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据此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6.
氧气知识是初中化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现将氧气知识考点梳理如下,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氧气的典型考题进行研析. 考点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原理及方法:如图1,利用过量的红磷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通过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最终集气瓶内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相似文献   

17.
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悬挂、固定和密封集气瓶。自制教具"集气瓶挂扣器",适用于125 m L,250 m L,500 m L的集气瓶,给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8.
王绍琴老师对小学自然第10册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做了改进,提高了实验效果。通过本人操作觉得在收集二氧化碳时,用排水集气法较好。因为用排水集气法可以清楚地看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收集情况。具体作法如下: 材料:木槽、集气瓶、导管、小块玻璃和水。 操作过程:当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把水全部挤出瓶时,要先从集气瓶拿出导管,立刻在盛满水的水槽中用玻璃片把集气瓶的口封住,然后再拿出集气瓶。(收集多瓶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19.
压力气瓶是高校实验室常用的储气设备,由于其带有危险性因而也是实验室应严加管控的危险源。分析了实验室气瓶发生倾倒、泄漏和爆炸3类事故的致灾因子,并综合考虑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用风险矩阵法建立了高校实验室压力气瓶风险评估体系。其中,事故概率由以往高校实验室发生3类气瓶事故的统计数据得出,事故严重程度通过对实验室具体情形的判定得出。二者均划分为5个等级,结合起来建立风险矩阵,并由此得出气瓶的风险等级。然后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某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一体系对实验室中的气瓶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该实验室气瓶发生3种事故的风险等级,并针对评价结果依据致灾因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压力气瓶是高校实验室中常用的储气设备,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而实验室往往对之疏于管理。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安全标准化的要素以及气瓶采购、搬运、贮存、充装、使用等环节的相关规定,制定了针对高校实验室气瓶的安全检查评分表。根据量化的评分结果对气瓶管理状况进行分级评定,并分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为改进安全管理现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