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六堡茶是南岭民族走廊区域瑶族、汉族等民族茶文化互动传承的历史产物。元代至大年间,粤北的瑶族群众应约入苍剿贼,茶叶产制的传统与习俗随即以民族文化互动的形式在六堡当地及周边的贺县、昭平等地流传和延续。十九世纪中后期粤商的运作,既加速了六堡茶的商业化进程,也为民国时期及以后六堡茶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挖掘和还原六堡茶被遮蔽的悠久产制史,讲好茶文化的民族故事,用真实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将加速六堡茶的产业振兴,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六堡茶作为广西地区重要的茶类,以其独特的“红、浓、陈、醇”及“槟郎味”等味美特征驰名岭南和海外。从文化的视域来观照六堡茶的味美特征,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六堡茶特有的味美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化六堡茶史的研究,扩大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出生于六堡茶故乡一广西梧州市,研究生学历。少而好茶,游名山而问佳茗,以茶事为乐。数十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相似文献   

4.
明媚四月六堡浓,香聚邕城斗香茗。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本次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梧州市政府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三方共同主办,是自治区商务厅支持的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茶文化生活馆等文化展示交流,共计70多家茶企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5.
饮食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以成都茶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种植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的“国粹”、“国饮”。茶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在全国各地都十分发达。巴蜀茶文化与茶馆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是具有极大潜力和魅力的资源宝库,也是发展和繁荣成都民俗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打造茶馆文化产业,可以拓宽成都市旅游开发亮点,成为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综合文化工程,以体现成都休闲文化城市风格。  相似文献   

6.
陆羽茶文化产业是传统茶产业之外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属于文化产业范畴,隶属第三产业。陆羽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发挥陆羽及其《茶经》的品牌价值,可以直接带动中国茶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茶学、茶文化都是陆羽茶文化产业的支撑学科。对陆羽茶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空间,是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结合的精品产业。陆羽茶文化产业涉及到纸质传媒业、广播影视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艺术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教育产业等,已经悄然向这些相关产业与领域进军,并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旅游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于整合安化县旅游资源,提升该县旅游战略地位和旅游文化品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安化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条件,应采取如下对策:改善基础设施,引进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科学规划,开发多层次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加大宣传,开展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活动,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树立品牌,打造"中国黑茶之乡";保护生态,挖掘茶文化内涵,融入山水生态游.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六堡茶实体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六堡茶企业开展O2O营销的必要性。建议广西六堡茶企业明确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的价值,做好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的设计和茶叶展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六堡茶体验活动,做好六堡茶线上线下店铺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确保六堡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4PS"经典理论对梧州六堡茶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梧州六堡茶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梧州六堡茶走出营销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工艺对六堡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近一百年来,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根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规定,在界定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老茶实物,推演六堡茶传统工艺大致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永川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近期重点应是文化旅游业,而其发展思路与方向应该是努力把永川打造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为此需要开发和建设在国内外具有唯一性、首创性的重量级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以整合资源、带动颇为丰富的文化及旅游产品与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和作用。建议创办"中国现代石器博物馆"、建设和打造人类"史前文化公园",同时创作和摄制与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世界、职业教育城等重点旅游产品密切相关的优秀影视剧在全国发行、上映。  相似文献   

12.
泉州茶文化历史源头可追溯到晋末.宋元时期,饮茶之风盛行于官府、士族、寺院、民间,茶产业得到初步发展.明代中后期茶树无性繁殖法的发明,使得茶叶产量徒增,茶产业开始进入商品化时代.清代以来,茶树长穗扦插繁殖法的采用,使得茶叶产量高、质量优,茶产业得到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一直处于"他者"塑造的位置。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播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的状态,国人对国家形象的关注与焦虑日益突出,这种焦虑的背后隐藏着国人的文化理想,一个关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文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部分作家曲意逢迎的畸形创作现象。文艺塑造国家形象要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在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的平衡中找到突破点,彰显民族性。文艺实践塑造国家形象时要体现多样性,避免类型化、刻板化。  相似文献   

14.
早已习惯于“快餐”文化的韩国人,正以缓慢开始反对、乃至消解他们曾经自豪过的“快餐”文化,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而他们选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茶道,他们把茶道和冥想结合在一起,创造出韩民族独有的“茶冥想”,以此来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从而增强自我感知和良好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真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翻译中一方面要传播源语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力求译作通俗易懂。文学译作中文化的展示首先要从异国情调的角度来体现。其次在语言要素中精雕细刻,让人感同身受。同时还要注意译作的“意合”问题,使译作从“异化”、句际、段际关系等各方面与之相呼应。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传真”与“意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它们将有益于读者对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王旭烽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以"茶"作为载体,从文化角度切入来表现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至20世纪末的百数十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塑造了众多个性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出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心灵历程,具有"史诗"的壮美宏大。其中杭嘉和形象以其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集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杭嘉和从个体修养、家庭、社会诸方面体现出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决定性影响,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传承中理想人性的实现,揭示了作家文化创作理念及社会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8.
陆羽思想研究是"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而"风炉"上的铭文信息,正是研究陆羽思想的好素材。如果说《茶经》问世时的《陆文学自传》中所列书目是他"入世"的成绩单,那么,风炉上的铭文则可视为陆羽的"而立"宣言。本文旨在通过风炉铭文的解读,探讨青年陆羽的茶道观。  相似文献   

19.
茶不仅是饮品,从现代汉语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在婚恋、礼仪、宗教、艺术审美几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修辞意义,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修辞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