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征是小说中一种重要的微观修辞,与其它修辞手段如反讽、隐喻等存在着联系与区别。本文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小说象征修辞的三个原则:依附性、强调性和复义性,并从表现方式上论证了小说的两种类型,即陈述式和描述式。进一步论证了象征对于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修辞交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咏梅的许多小说都采用了全知叙述,作者通过对叙述者权力的约束,真正实现了叙述消除权威性与叙述客观化,全知叙述的隐匿与中立使黄咏梅笔下的现实与人生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此外,黄咏梅还凭借全知叙述者在叙事手法上所享有的巨大自由度,在叙述中自由转换聚焦对象、故意隐瞒信息增加情节吸引力、灵活调节叙述角度,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白鲸>作为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在修辞美学上呈现出一种"含混"的特征.用丰富的事例重点阐述了小说<白鲸>中隐喻和象征手法所呈现的多种指涉对象模糊、重叠或重塑现象,并探讨了小说贯穿全篇的"死亡"象征及象征中作者态度的含混.  相似文献   

4.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得鲜明、有力,这是对修辞功能的传统认识和实践.但这种传统认识和实践在当代小说的修辞运作中却遭到了反叛意义上的突破.在具有新潮特质的小说文本中,修辞往往不是用于表现感情态度,恰恰相反,是用来消解叙事主体的感情评价和认知态度的.本文深入分析了这种消解运作的方式及目的,揭示了其深层思考背景以及它与当下社会现实、思维方式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陈小慰(2013)教授的新修辞框架内翻译实践的"修辞意识",包括四个层面即确保译文内容真实可信、运用得体诉求、精心构建话语方式、恰当运用美学手段,本文侧重对前三个层面对英汉商业广告语进行分析。充分运用象征资源、以修辞意识对商业广告的翻译实践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性能小说重视结构经营和叙事角度的处理,在写法上有现代意识,他近期的小说主要以往事追寻和流浪为主题,有丰富的修辞和多样化的结构方法,多维调动叙述视角,笔调悲悯,语言富有诗意,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纵观当下文坛,鬼子正以一部部充满血性的小说树立起一座悲悯情怀的丰碑。鬼子小说最大的东西是对整个弱小人群的悲悯,对生命的悲悯。如何书写苦难是检验作家的一块灵石,鬼子在这方灵石的映射下熠熠发光。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能给读者心灵以重重的震撼,而震源则来自作家本人的悲悯情怀;其对众多偶然事件的凝注不断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他的小说在叙述层面密实粘稠,阅读时让人目不暇接很难释卷。  相似文献   

8.
韩雅琪 《文教资料》2011,(19):21-22
《长恨歌》面对《传奇》的高峰没有彻底俯就,在极繁复极华丽的叙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群体弄堂女儿们的形象——沪上淑媛,成为了这部小说最悲悯最温情的所在。本文主要对《长恨歌》中弄堂女儿形象的女性叙事分析和小说悲剧淡化的处理两个层面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9.
"语象"作为显现在语言中的图像,是文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学作品具有图像感的一个桥梁。艾特玛托夫在小说创作中,主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语象",利用白描、比喻、象征这几种修辞艺术生成语象,使得小说极具画面感,有了一种图像般的审美特征与审美效果。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正是因为对"语象"出神入化的运用,而使其小说得以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孽子》在显性层面上表现的是父与子的冲突,而在隐性层面上关注的是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的观念与社会普遍维护的道德间的冲突。小说中父亲和儿子都经历了缓慢的精神演变过程,最终在人性的呼唤下互相得到救赎。在文本中一以贯之的是作家对生命存在的重视,对人世怀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新感觉派在小说创作中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鉴、吸收,使其创作在时空处理、叙述视点和小说语言等层面上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本文从"开麦拉"与叙述角度、剪辑与过渡、蒙太奇与文学修辞以及空间与时间这四个角度的对比中,分析新感觉派(主要是刘呐鸥和穆时英)小说中的电影修辞及这种独特的叙事美学对新感觉派小说风格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2.
王芸小说具有丰富的大众传媒时代风格特性,表现为快餐性阅读消费的小说内容,无性别视角的叙事方式,"泛修辞化"的精美语言包装,等,使她的小说迎合了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文化趋向和读者阅读趣味;与此同时,她的小说创作,着意意象与象征的营造,关注生活的思考、人性的拷问,在迎合中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13.
黄咏梅的小说重在对都市经验和南国景观的捕捉与展现。在她的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大多带有鲜明的岭南地域色彩,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卑微者和残疾者,小说家为他们的生活设置了许多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细节,将他们的精神状态描写得安稳而充实。在观照笔下人物的命运时,黄咏梅呈现出了人物为了生活与环境抗争时的自私,以及他们那冷漠、千疮百孔的情感世界。在这种生存本相的刻画里,有着人之为生存的所有本质特性。黄咏梅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美学观念对都市精神史重新进行了"陌生化"的排演,写出了都市内里的忧郁与隔离,写出了繁华生活背后的精神荒原,同时也写出了边缘人充满超越性的心灵状态和精神镜像。  相似文献   

14.
莫言小说运用充满狂欢色彩的民间话语修辞而独树一帜,以狂欢化话语来展现民间精神强烈的反叛性和对自由生命形态的追求,来拆解历史和现实,并力求凸现出历史寓言与文化的象征蕴含。  相似文献   

15.
本文舍弃受利于经验层面的小说文体规范描述,进入对小说存在方式──小说结构的剖析,把小说结构离析成小说存在的整体结构与文本结构;认为作为精神对话媒介的小说,其意义的激活乃在于结构层面之间的相互对抗并构成象征模式。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金锁记》在比喻运用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她多在人所习见的物象中,加入象征、人物内心直觉,从而传达出独具魅力的比喻意象,取得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迟子建创作及其人生经历,找到迟子建早期小说中悲悯情怀的表征及其演变,另外从整体上把握迟子建早期小说对“悲悯情怀”的践行和坚守,并尝试从中发掘“悲悯情怀”推演出的种种丰富蕴涵.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莫言的创作是民间立场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彰显的是知识分子的独特创作个性。从《丰乳肥臀》开始,他才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写作,民间内化为莫言小说创作的血液,方法论意义上的历史暴力想象还原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存在现实,与苦难一起成为民间生活的本质存在,悲悯甚至忏悔的人文意识超越了人性层面的关注。莫言小说之暴力叙事,是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鬼子的中篇小说《上午打瞌睡的女孩》是他的“悲悯三部曲”之一。小说中内聚焦的叙事焦点、蒙太奇式的剪辑手法以及重复、隐喻、象征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的高明与高超之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皖籍作家潘军创作了一批以对城市生存的体认切入当下的小说,叙事上放弃了先前对形式技巧的过度迷恋,而追求一种朴素的与当下日常生活同步而行的叙事方式,对婚姻与爱情、底层与理想、历史与现实等人生主题有了更清晰更透彻的参悟,并一如既往地寄予了深刻的人性洞察与悲悯情怀,显露出独特的先锋气质以及先锋背后潜藏的现实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