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晓光先生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学回溯》,对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解读视角独特,方法新颖,论述精当,可以从该书写作的学术背景、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给研究民族学、法律史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林业法的研究比较少薄弱,而在中国南方民族法文化的研究中,林业法的研究更是滞后。徐晓光教授最近推出新著《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是这一研究取得突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徐晓光教授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一书,选取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为观照对象,采用历史人类学中结构与历史"并接"的研究路径,对发生于当地林业商品经济中的诉讼事件的"深描"和对契约文书的深入研究,向我们展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我国苗侗民族独具特色的混农林生计方式的全貌,进而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社会在王化浸润过程中的法秩序。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义学教育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到逐步发展,并且呈现出以官办为主、空间分布广泛、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阶段性波折、在特定的教育目的下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等特征。清代清水江流域义学教育的发展对清水江流域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悔错字”文书是贵州地方大型档案资料清水江文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农林业生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纠纷调解,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遗存于清水江流域。通过整理与分析“悔错字”文书,文章着重对这一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调解林业纠纷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8.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清代清水江流域属于森林火灾频繁地区,清水江流域地区诸县县志对火灾事故都有记载。官方和民间采取多元措施积极应对火灾,当地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因火灾损坏的公众设施重建,清水江流域地区还通过制定契约制度预防火灾,以保护山林。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是并未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生苗区”,即所谓的“化外之地”,而清水江是黔东南地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道路。明代伊始,中央王朝出于战略统治的需要,加强对清水江流域的开发经营,制定了各种措施政策,推动清水江流域融合发展,其中道路的开辟便是重要举措之一。道路作为一种使用载体,既是文化历史的有机见证,也是积累人类社会更迭换代的重要基础。道路的开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往交流,进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凝聚提供了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推动彼此凝聚融合,在实践中谱写团结向心的精神指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的重要条件。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不仅方便移民的迁入、儒学教育的推广,而且促进集市商贸的发展,重塑出清水江流域新的社会秩序,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与国家权力、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刻关系。由此延伸,以道路的开辟与疆域统一、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文化滋润顺育民心、一体化进程作统一整合,着重探讨道路的开辟、各族群交流互动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之关联。以古示今,前后相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是贵州省第二大河流,流域遍布省东南部多个县市,其天然便利的水运条件曾被人们广泛利用,因而使之成为了省境东大门的重要交通通道。清水江航道的开发与利用,对清水江流域地区以及贵州省的历史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梳理其开发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流域文明与贵州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章从理论与研究路径上探讨清水江流域文明500年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视角应是多族共生与边疆开发;研究内容包括经贸、政治格局、语言、契约文书和建筑等多方面问题;研究方法为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视野;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长时段考察和建构"清水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2.
从清水江文书中的纳税凭单、田赋收据等资料来看,锦屏县加池寨地区的田赋主要采取夏秋两季的征收方法,在清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田赋征收税率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清代改土归流的实施和清水江流域的开垦促进了黔东南地区的土地开发,田赋从而演变为清水江流域政府工作和农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对油荼林的保护十分重视.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可为新时期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其他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清水江文书以产权及其交易为基础,直指流域经济发展。史料价值,堪与安徽徽州文书比美,而清水江文书研究、影响不能望其项背。原因之一,清水江文书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与文书耦合的独有方法,清水江文书与研究方法不能鸾凤和鸣。本文对历史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的一致性,历史逻辑、思想逻辑的演变与构成和清水江文书的时间动态序列、定量三个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沅江流域面积广阔,地跨湘、鄂、黔、渝,连接苗岭、武陵山、雪峰山三大林区,历代皆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林木产地。当地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林业历史文献。过去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重心集中在上游的清水江流域,且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未能反映出沅江流域森林整体的历史变迁过程。今后应加强对沅江流域其他区域的研究,发掘各区域间森林变迁的原因、关联及影响,以期更好地为当今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贵州北部方言侗族文化核心区位于贵州清水江流域,地处汉儒文化与苗侗文化的交融之地,有内涵丰富的北部方言侗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质。通过实地调研期望能构建起以锦屏为中心,以天柱为东翼,以剑河、三穗为西翼的北部方言侗族文化圈。在这个以侗族文化为主,汉族、苗族等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并存的文化核心区域里,文化中心点锦屏的清水江文书源远流长,文化圈西翼的剑河、三穗的九寨侗乡古朴秀丽,东翼的天柱以家祠文化闻名于世,整个北部方言侗族文化核心区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在北部方言侗族文化核心区发展旅游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其旅游发展措施可着重从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调动民族地区人民积极性、发展民族教育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粟坪 《教育文化论坛》2011,3(2):122-125
宗祠是一定社会下的产物,是中国宗法社会基层组织多功能公共场所。在贵州清水江流域,宗祠的出现意味着中原王朝对当地控制的加强,同时也是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一种融合。文中对清水江下游三门塘刘氏宗祠的修建进行了探析,认为主要基于清水江流域的开发和有赖于较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两个原因,与清水江下游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必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问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清水江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则是围绕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网络,探讨该区域社会的结构化过程;而对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侧重于其保护、抢救、整理,以及试图从清水江文书中找到民间法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梳理上述两层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可继续深入推进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凯里市环境监测站长期监测资料,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对凯里市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证据表明,凯里市清水江流域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内地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着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战略,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