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谒甘地墓     
离开新德里前,我想了却一桩多年的心愿,去拜谒圣雄甘地的墓。顺道经过庄严的印度门,停下,抬头仰望。因为我知道,这个建筑与甘地墓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历史逻辑。印度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英国参战而牺牲的九万印度士兵,仅仅这个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引起我对印度门的长时间仰望,因为在世界各地,这样的战死纪念碑太多了。牵动我感情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记载:这九万士兵牺牲前都以为,这样死命地为英国打仗,战争结束后英国一定会让他们的印度独立,而战场上的英国军官也信誓旦  相似文献   

2.
尽管战争让所有男性遭受重创,但举步维艰的女性作为历史叙事的参与者,同样也默默无闻地为世界和平的构建作出了努力和牺牲,只不过在以男性为核心的历史长河中,被抹去了男权支配下的主体身份与历史记忆,成为客体化的"她者"。《英国病人》中的汉娜身处战争与男权的桎梏下,最终也未能逃离多舛的女性宿命,沦为战争与男权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3.
心灵之狱     
程应峰 《教育现代化》2005,(10):127-128
曾经有三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了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显然,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的士兵心中有狱,所困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事实也是这样,不宽恕别人就是不放过自己。  相似文献   

4.
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小故事。普法战争结束的时候,普鲁土首相俾斯麦指着面前走过的学生告诉大家,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不是因为我们的士兵,而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一个国家之所以强盛,关键在学校而不是军队。这话,110年前被康有为拿来呈给光绪皇帝,借以呼吁朝廷广开学堂,以养人才。假如你承认,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从教育改革起步的,那么,这个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帕特 巴克(Pat Barker)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文坛上崛起的著名作家,被誉为“英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在《再生》三部曲里,她描写了许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因为在战场上遭受的痛苦经历而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并随之产生一系列心理躯体化反应,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且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有数万德国人在英军服役,他们大多是被纳粹逼走的德国难民。作为英国最为忠诚的外籍士兵,他们以巨大牺牲获得了荣誉。就像老兵欧尼斯特·古德曼所说的那样:"我做了我们认为该做的事情,我们为人类而战并且给历史另外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7.
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希波战争止于公元前478年,而不是希波战争结束的公元前448年。因此很多学者断言该书尚未完稿。笔者通过研读《历史》的有关记载,认为《历史》的结尾符合希罗多德的写作目的,是相当圆满,无懈可击的。因为希波并不是希罗多德创作《历史》的唯一目的,事实上他同样重视叙述人类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另外,到公元前478年,随着战争逐渐向波斯国土的转移以及斯巴达的退出战争,希腊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自卫战争已经结束,希罗多德记载希波战争,弘扬希腊民族团结抗敌的写作目的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8.
邓杰 《考试周刊》2012,(62):24-25
小说《士兵之家》描述了一个普通士兵克莱勃斯从战争中回到家乡后遇到了种种不适,无法再继续重新回到战争之前的平静生活的故事。小说具有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极为简练的文风,极少有华丽的辞藻和渲染。整篇文章的内容极为简练,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克莱勃斯回到家乡后因为周围人群的冷落而产生的失落孤寂感和他对战争生活的回忆甚至是一丝留恋。  相似文献   

9.
《国家客人》是爱尔兰短篇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讲述了爱尔兰独立战争背景下爱尔兰士兵与英国战俘成为朋友,但是爱尔兰士兵不得不履行职责杀害朋友的悲剧。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英国战俘的道德选择彰显了人性的善,是对荒唐的战争杀戮的有力控诉;爱尔兰士兵深陷职责与道德的伦理两难境地,失去了对良知的坚守,成为麻木、冷漠的刽子手和战争机器上的零件。在战争面前,宗教救赎似乎显得苍白无力,人类唯有保持理性意志才能弃恶从善,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西线无战事     
国然 《现代语文》2005,(12):13-13
年轻学生博伊墨尔在学校的鼓动下,决定从军了。到了前线,战斗的无理性与残酷使他原有对人生的理想全都破灭了。士兵又脏又饿,遍地死尸、伤患,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危险的野兽。他身边的同伴一个个死去,年轻的博伊墨尔的人生从此改变了,战争毁灭了他的心灵,他不再惧怕敌人的炮火,身边没有朋友,生命已没有希望了。终于熬到了停战,然而他却在战争结束之前阵亡了。军报只用了一个字加以描述:西线全无战事。锦囊小语我们不是在战斗,而是为了免遭毁减而保卫自己。人一旦处于如战争般的你死我亡的境地中,所有人的理性就消逝,就像野兽一般。(国然)西线无…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死伤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一些不靠谱的战争,引发战争的原因让人莫名其妙,仗也打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我们就来细数一下这些最不靠谱的战争。1.由一头猪引发的战争:美英1859年战争美国与英国(那时候还没有加拿大)为争夺北美东海岸边境处一个名叫圣胡安的小岛而大打出手。战争是这样爆发的:一个美国农民跑到这个岛上宣布这个岛是他的财产,并打死了  相似文献   

12.
《特区教育》2011,(6):34-35,45
从前有一个勇敢的士兵,战争结束后,军官用一丁点的钱财就把他遣散回家,他很不甘心,决心过上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伯爵的土坟     
“按人民的方式生活。”托尔斯泰说。就是这个大贵族出身的人,这个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被列宁称为“俄罗斯革命的镜子”的大文豪,他的墓称不上墓,而是一堆土。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节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呢?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是指资本主义时期。从其后的历史发展来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了先河。从政治上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创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5.
1.不过一瞬间的事6月8号下午,当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整栋教学楼发出了巨大的轰响声。初夏与盛夏交接的阳光,人潮拥挤过后安静的楼道。抬头仰望这满天的碎云,以及爬满体育馆外墙的爬山虎,我想,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条小道上看着这些看了三年的东西,以这样的姿态,这样的心情。来年的这个夏天,会不会也有一个学弟或者学妹  相似文献   

16.
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怪得很,还是在梦中常常见到,而且是那样清晰,母亲一如既往地绽开着皱纹纵横的笑容向我说着什么。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系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  相似文献   

17.
幽灵似的炮声17世纪,英国殖民者侵入印度,一个名叫史密斯的英国指挥官带领军队驻扎在一个叫劳弗里弗亚的湖边。一天在湖边发生了一件骇人的事情,7个英国士兵正沿着湖边巡逻,当轮班的士兵前去换岗时,竟发现这几个士兵全都倒地死去了。士兵们的尸体被送去进行尸检。身体上没有任何可疑的伤痕,但体内的检验显示他们是中毒而亡的。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史密斯首先想到这也许是当地印度人对英国官兵下的毒,但在当地印度居  相似文献   

18.
我在《卖炭翁》一文教学结束前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为卖炭翁设计命运。想想炭被抢以后,他会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同学们沉思片刻就纷纷议论开了。显然这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讨论热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一篇未署名的文章里引述并且评论了英国反对党领袖狄斯累利1857年7月27日的演说:“他(狄斯累利)断言直到最近十年为止,英国在印度的帝国是建筑在分而治之这个古老的原则上的,在施行时尊重了印度所包括的各个不同民族,避免干涉他们的宗教并且保护他们有土地的绅士。士兵军队是一个保险栓,用以吸收印度的扰乱分子。可是近年来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种新的原则,一种消灭民族的原则。它是以粗暴地摧毁土著王公,扰乱财产安定和干涉人民的宗教来实现的。“狄斯累利先生……得出结论,印度目前的扰乱不是军队叛变,而是民族反抗,士兵军队只是反抗的有力工具而已。他在辩论结束时劝告政府致力  相似文献   

20.
1783年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大陆会议将在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隆重而朴素的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并辞去他的所有公职。交还的仪式是由他的同乡,弗吉尼亚人托玛斯·杰弗逊专程从巴黎赶回设计的,当时他正代表新生的美国和英国在巴黎签订独立条约。一俟签字仪式结束,他就匆匆赶回纽约,亲自设计了这个伟大而庄严的仪式。在杰弗逊的想象里,这个仪式是这样举行的:华盛顿将军走进“国会大厦”穴当时的大陆会议厅雪,在议员的对面他获得了一个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