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订单农业履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现象严重限制其作用的发挥,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将订单农业和实物期权相结合,利用其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等功能,能建立合理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为实现订单农业和期权的结合,应加快推出农产品期权市场。  相似文献   

2.
订单农业中的利益联结机制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主导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履约率低.合同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连接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也是订单农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概况,并从风险的角度讨论了订单农业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是订单农业违约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方法能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在订单农业主体之间实现利益风险的分担平衡。因此应完善期货市场,促进期权市场的构建,深化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是订单农业违约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方法能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在订单农业主体之间实现利益风险的分担平衡.因此应完善期货市场,促进期权市场的构建,深化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发展订单农业,对于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农业订单从签约到履约有一段生产周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如果没有一套风险防范、转嫁机制来分散和化解风险,履约方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订单农业也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问题的相关研究,从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信息不对称、垄断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经济学视角,突出分析了我国订单农业履约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刚刚起步,构建智慧农业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是智慧农业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在公共治理理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农业发展驱动模型,剖析其发展驱动的机理,进而构建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机制,即规划引导机制、平台汇集机制、利益分享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政府为市场创新提供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推动政府智慧农业项目的实现,两者之间围绕农业产业链和项目进行双向互动。智慧农业发展双向驱动机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机制,资源共享,利益分享,共同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没的关键是加快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进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法律制度的理性建构.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理考量,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不足,进而提出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权利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希冀为农业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开州区通过贯彻"让贫困户真正受益、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稳步开展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扶贫产业集群发展;创建利益联结机制,稳定贫困人口收入.  相似文献   

10.
订单农业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主导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履约率低。文章探讨了订单农业发展中问题,并从诚信、依法签约、政府作用、降低风险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克服订单农业中发展问题,使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宗胜亮  柴国荣  刘佩 《软科学》2012,26(12):14-17
在考虑制造链中一个制造商和多个供应商的努力水平下,构建其合作研发的一般契约和利益共享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在一般契约中转移支付价格与供应商努力水平和制造商成本系数呈正相关,与制造商努力水平、供应商成本系数和供应商数量呈负相关;在利益共享契约中转移支付价格与制造商分配比例和供应商努力水平呈正相关,而与制造商努力水平呈负相关。最后得出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区间内共享契约是较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交易中不完全契约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契约的不完全性着手,运用违约租金的概念与博弈模型从交易特征、市场完善程度和企业规模等方面对履约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完全契约的履行主要依靠交易者的自我履约机制,该机制的作用机理是信誉贬值能够影响交易者的长期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13.
王晓莉 《科教文汇》2013,(11):203-205,208
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近年来不断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方面,我国缺乏一套严密工程保证担保体制和一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制约建设主体各方责权利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使得各方履约不力,缺乏信用。工程担保制度对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国际惯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推行保证担保制度,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惯例尽快为我国建筑企业熟悉。通过比较分析工程保证担保,本文指出现阶段我国采用押金做法的弊端和缺陷,阐明了我国采用工程保证担保模式在工程担保的意义,充分利用利益制约和信用制度,各方履约意识强化,使“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得以体现。通过分析我国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强调目前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维修保证由承包商提供担保以及支付保证由业主提供担保,另外对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蒋业香 《科教文汇》2014,(7):196-196,198
历经高教事业的快步发展,当前创新高校院系管理机制,特别是适时下放经费管理权,激发院系的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基于行为激励理论与我校实践经验,解剖了高校经费统一集中管理的缺陷和问题,提出了施行院系经费动态包干的改革举措,论述了院系经费管理模式改革的保障策略。研究为院系经费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Markovian 模型在供应链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达到供应链绩效更优,供应链节点企业,在合作基础上,即要保证双方利益,又要保证供应链绩效,进行谈判、签定各种供应合同,当采购商需求、供应商生产不确定的情况下,谈判人员必须依靠有效、快速的评价方法获得有效供应链合同,本文总结了供应链中主要的几种供应链合同模型,并以定量供应链合同为例,运用Markovian模型评判最优决策方案,为谈判人员谈判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与建筑信息模型(BIM)融合应用于项目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但不成熟的利益分配机制却阻碍了二者的推广与应用.鉴于此,依据EPC模式下的二元管理制度提出基于宏观层面的两层次利益分配机制,依据BIM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特点提出基于微观层面的三阶段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的第一层次利益分配模型,能够保证在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实现基于BIM的单阶段静态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以重要程度、合作程度以及贡献有效度为依据构建的第二层次利益分配模型,能够保证在总承包商与各分包商之间协同合作情形下实现基于BIM的多阶段动态利益分配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最后,提出大中型复杂工程项目建设应签订"固定总价+项目优化奖励"合同、制定柔性利益分配制度,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并规范BIM资质认证制度,企业重视并加大BIM应用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丽平  于志川 《预测》2012,31(3):24-29
鉴于已有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影响研究在特殊情境与员工中适用有限,现根据员工与企业的社会交换动态过程,引入后悔这一中介变量,解释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以知识型员工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后悔在心理契约破坏影响除组织认同的其他组织公民行为四个维度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根据实证结果,解释了特殊情境下的心理契约破坏对组织公民行为负向影响不显著的原因,扩充了现有对心理契约破坏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为管理者改进组织公民行为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戴勇 《科研管理》2014,35(7):67-74
作为新型的售后服务模式,PBC开始逐步流行并成为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焦点,PBC的出现对于服务备件供应链的运营产生了新的影响。本文首先对PBC模式的创新特点进行研究,然后提出了PBC的创新体现了服务主导逻辑的管理思想,并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从PBC的价值主张与价值传递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价值创造机理,即基于价值链流程耦合、网络协同、整体嵌入演变路径的故障恢复、可靠性、绩效产出的价值主张创新以及基于客户资源的一体化以及传递过程中信息、人员、物料交互的价值传递的过程创新,并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例进行了分析,以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振华  李萌萌  王苍林 《资源科学》2020,42(11):2237-2250
具有跨期属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农户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选择可能由于其收益的跨期属性有着独特的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秸秆还田为例构建了农户跨期技术采纳的理论决策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粮食主产省2271个地块的微观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产权性质及契约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性质对农户跨期技术采纳有重要影响,农户自家地块技术采纳率比转入地块高25.11%;②产权性质对农户技术采纳的影响与耕地规模有关,耕地规模会降低土地转入对跨期技术选择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南方地区更为显著;③对转入土地而言,契约期限越长越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跨期农业技术的概率。并且在契约期限的约束下,通过正规的流转平台签订流转契约的地块,跨期技术采纳率会有所提升。细分样本、考虑了选择偏误后发现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因此,加强农地可持续利用宣传、提升地权稳定性及交易规范性和提供农业补贴政策等是促进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外包中承包方企业知识获取的控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外包中的承包方企业如何通过合适的控制机制来实现有效的知识获取.研究表明,承包方企业的契约控制与其知识获取呈现倒U型的关系,而信任控制促进了知识获取的发生,同时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契约控制是培养双方信任的前提和基础,并且与信任控制具有倒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