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挟师为主,以“讲”为主。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冠以“被动灌输”的帽子。本文题目中提到的变“课堂”为“学堂”,意思是说把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为核心,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是新课程带给教师的巨大变化,也是一种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许多人对“主导”与“主体”关系的理解却不够科学。有不少语文教师确实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角,让主角占领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导演”地位,教师导、学生演,  相似文献   

3.
读通文本当然离不开多读,但一遍又一遍地读,总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致索然。久而久之,课堂变得沉闷。如何突破这一瓶颈,让学生“读”不厌倦呢?  相似文献   

4.
杨艳 《宁夏教育》2013,(7):97-97
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击打,而是经过水无数次抚摸和无数次的冲击才日渐圆润。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很“硬”的时候,你可以很“软”,学生很“躁”的时候,你可以很“静”。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凡事要冷静,急事要缓办,不能出现问题就急躁,就一味地指责、训斥,这种方式的教育曾一度让我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茫然。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既包括“教”,也包括“学”,二者相辅相成。其实,“衡量一堂语文课是否是好课,关键要看学生活动是否有效,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与否,取决于课堂上是否涌动着学生的思想,取决于我们的语义课堂是否有足够学生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工作之余,时常会与同行谈起对学生的惩罚教育。有些同行非常注重教道尊严,信奉对学生的惩罚,课内课外认认真真,十分严肃,只要有学生捣乱,就会不客气地进行严肃批评甚至大发雷霆进行责骂,导致学生对他“敬”而远之。有些同行则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因此,宁肯让学生“违规”,  相似文献   

7.
新音乐课程标准出台后,音乐课内容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唱歌课,而是变得丰富多彩,灵活新颖。高中的音乐也不再是鉴赏课一门,而是开设了六个模块由学生选修学习。其中《创作》模块是很多老师不愿意开设的课,觉得它理论性较强,不具体,难把握,难操作。其实,“音乐创作”模块要视具体的学生具体的环境来操作,是最有“个性”的课程了。音乐《创作》课与其它科目不同,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8.
“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原为哲学上的术语,现借用来说明英语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中有些词可以“一分为二”地写成两个词.也可以“合二为一”地写成一个词。它们貌似神非。在读音上相同或相似,但在用法上有异,在词义上有别,给人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不少学生混淆不清.常叫苦不迭。现归纳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师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通过生动活泼地形式求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这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达到强身健体为日的的一种体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学定教”可以将课堂从“教”转划“学”的小心来,它将学生从被动式的接受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  相似文献   

11.
羌杏凤 《生活教育》2009,(11):27-29
我在罗溪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工作的十年.遵循着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以“师陶”为特色,以课题为引领,扎实开展“做中学”研究,从“十五”期间的省级课题《开发农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到“十一五”期间的国家级课题《开发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做中学”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努力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走出了一条创建科普特色学校之路。  相似文献   

12.
“据学而教.顺学而导”已经成为当下许多教学模式的理念之一。这里的“学”有了解学情的含义,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怎样“读”学生呢?最近的两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此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韦有强 《小学语文》2010,(12):31-32
在校本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评课中,大家的评课着眼点往往放在评“教”。我认为评课也应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来评,从学生“学”的状态、过程、收效来评价和检验教师的“教”,以达到改进教师的“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学材”观是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从杜威的儿童观和教材观入手提出的新的教材观,即教材要从学生需要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在“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材编写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相互融合,并对教材编写队伍提出更高要求,以使所编教材发挥出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问题学生”在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存在,要成功实现其转化是一个难题。笔者曾耳闻目睹一些班主任过度追求技巧智慧,将他们看成对手,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每天上演“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式的“暗战游戏”,以打败“问题学生”为目的。这些并不能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化。以下是笔者成功转化“问题学生”张三(化名)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其芝 《现代语文》2011,(2):114-115
这是给高二年学生上的一堂专题课,意在引导学生领会古典诗歌“含蓄”的风格特征。“风格特征”是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年龄关系,又处于白话文的语境下,这种含蓄的风格,让花季般的高二学生来领会,有一定难度。基于此,拟想从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引导鉴赏。因为是一个课时,便对准最常用的寓情于景、托物寄意、虚实映衬的表达技法来精选诗例,一法一例,配以课后相应题例,力求教与学的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7.
汉字王国的“多”字去找工作,他想到国外碰碰运气,但出门时忘了带证件,被卫兵拦了下来。“想偷跑?靠边站着去!”卫兵不由分说,把“多”用力一推。“多”撞到墙上,断成了两个“夕”。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作文教学,“两无”现象害苦了我们的学生。一是习作教学的无“序”,或者说习作教学“序”的不明晰以及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随意性让学生吃了为习作而习作的苦头;二是课外积累的盲目无“的”。多读书固然是好事,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或者人读亦读的现象也让学生难以找着阅读的“北”,所以读和写的成效都不大。低年级孩子也一样,如何完成五万字的阅读任务和有效的写话练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20.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文质兼佳的美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归有光的读书乐趣时,我认为把“借书满架”之“借”译为“借来的”有些牵强,不能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协调。那这“借”字该如何理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