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考制度的改革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任何改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在分析影响高考改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对社会心理这一独特制约因素的探讨,并且应该把它与经济、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社会心理中,既有对高考改革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也有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分析社会因素的制约作用,能深入探究高考改革的规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为高考改革寻求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金辉 《高教探索》2001,4(2):13-15
本在肯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起决定性制约作用的基础上,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作用,这是高等教育改革论的一个新视角,本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推动或延缓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心理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深厚的,持久的,这种影响是一个复杂、广泛的过程,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制订改革的政策与措施,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李小英 《文教资料》2010,(15):114-11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社会反响最大、考生抱怨最多的是它对基础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生带来的沉重负担问题,社会舆论对高考也是颇有微辞。200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首次高考。这不但是高考改革进程中一次比较深入的探索,更具有深刻的里程碑意义。广东省作为四个高考实验区之一,对其改革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探索,无疑会对今后高考改革起更加理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近,高考改革又成了最热门的话题。1月3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撰文透露了下一步高考改革的思路。1月8日,媒体报道称教育部近期确定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一年多考。随后,教育部发言人称教育部并未对外公布所谓的"高考改革方案"。这表明,尽管教育部门已经理清了高考改革的思路,但具体的方案和改革路线图仍然难产。这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考改革之难。笔者认为,除了体制因素外,影响高考改革的其实还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由于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缺少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中,因此就更迷恋以公平公正为理想特征的考试,形成了一种历久弥深的"恋考情结"。这一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对高考改革的推进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阻碍着高考改革的进程,应予高度重视。具体说来,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5.
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起促进推动作用;消极不良的心理因素则对学习有阻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维持调节的作用,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调动学生积极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发展高中学生的年龄大约15—18岁,这一时期正是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叫青年初期。这时,他们逐步趋于成熟,准备独立地走向社会。他们的认识水平已接近成人,感知方面更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全面性和深刻性,逻辑思维有了  相似文献   

7.
听力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部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听力排在听、说、读、写的首位。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听力练习的心理影响。将有利的心理因素与不利的心理因素加以比较,可以发现,有利的心理因素更有益于听力练习,而不利的心理因素则会阻碍听力练习。要想不断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克服负面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所谓非智力因素 ,广义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 (包括学习活动 )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的。 [1]在教学活动中 ,非智力因素对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既可起推动、激励、维持、加强和促进等积极作用 ,也可以起阻碍、抑制、中断、削弱和延误等消极作用。 [2 ]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引导、培养非智力因素 ,使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要防止和克服消极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是指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心理状态。学习…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高考制度是国家筛选人才的权威性制度安排,具有特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功能,因此高考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由于一些高考政策存在程序不足、选拔过程不透明、招生主体范围不合理等因素,出现社会优势群体利用社会资本的运作占有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该过程同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了教育排斥,阻碍了高考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国家应该正确处理高考中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将公正置于高考政策改革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声乐教学是高等教育音乐专业教学的内容之一,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是心理以及生理等多种内在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结果.在高等教育层次的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声乐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生理因素的培养和技能技巧的运用,却忽视了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阻碍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1.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比较与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普通高校大学生,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抑郁感等,同时对如何提高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深受教育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负能量之影响,当代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复杂各异且日益突出,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其产生根源,革新其干预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心理咨询、积极跟进心理治疗等立体化实施现代大学生异常心理干预防控教育措施,全面优化现代大学生生存的人文环境建设,提升大学生人格自我维护能力,系统建构大学生心理监测管理机制,从而加强现代大学生自身素养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展,大学生的心理也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从而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问题,并引发了一些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也给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受自身条件的制约易于沉迷网络,导致心理的变化。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中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面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危机。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危机防控对策,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身处多元变化的竞争社会,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心理育人工作仍需加强,正念训练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在情绪调节、提高注意力和思维调整方面具有显着效果。本文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正念训练的生理心理机制入手讨论和分析正念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