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斐尔以塑造众多栩栩如生、美丽纯洁的圣母形像而久负盛名,他的圣母像一改往日威严、圣神的母性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温柔、端庄、美丽的世间平民女性形象。拉斐尔从这些美丽的平民女性身上看到了一种永恒的美,并把这些女性看做是爱与美的化身和载体,在她们身上寄予了画家拉斐尔心中最美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拉斐尔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圣母一直是西方艺术史中所有画家描绘的主题,每个圣母都被画家赋予这样那样的感情色彩.可为什么拉斐尔的圣母会被誉为历史中的典范,他的圣母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痴速,本文通过与中世纪圣像画的对比,分析归纳拉斐尔圣母的基本特征,从而更深刻理解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达到观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心底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圣母是基督教中耶苏基督的母亲,描绘圣母和幼小的基督在一起,是自基督教产生以来画家们描绘最多的题材。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几乎都画过圣母,但圣母画得最多画得最好的却是拉斐尔,直到现在,西方国家要称赞一个女人的美丽就说她像拉斐尔画的圣母一样。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11,(8):65-F0003
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谢世时年仅37岁,但由于他勤勉的创作,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相似文献   

5.
但丁·加布利尔·罗赛蒂是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在他从事绘画创作初期,曾创作过以宗教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为数虽少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油画《圣母玛利亚的少女时代》,进一步认识拉斐尔前派和罗赛蒂的创作原则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红影 《新读写》2008,(1):49-49
拉斐尔生于意大利的乌比诺。他8岁丧母,11岁丧父,之后跟随养父学画,17岁时就是家乡的“小大师”了。21岁,拉斐尔完成了成名作《圣母的婚礼》,养父对他说:“这个小地方已经容不下你了,去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吧。”  相似文献   

7.
天使的微笑     
一直很欣赏拉斐尔的油画,尤其是那幅经典的圣母图。看着怀抱婴儿的圣母玛利亚,一脸的安详和满足,一眼的关  相似文献   

8.
油画名作《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拉斐尔(1483年—1520年)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乌尔宾诺,父亲是一位画家和诗人,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哺育下,形成了他的艺术。拉斐尔只活了37岁便离开了人世,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画了近300幅作品,其中许多成为美术史上的名作。他卓越的绘画才能和在艺术上的光辉成就,使他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列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相似文献   

9.
拉斐尔室     
拉斐尔(Raphael)是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他因创作圣母像及在梵蒂冈的大型人物而闻名。他在罗马的第一份作品就是在梵蒂冈罗马教皇生活、工作的寓所里画壁画,这些房间就是举世闻名的拉斐尔室。  相似文献   

10.
《西斯廷圣母》作于1512~1513年,是拉斐尔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之托为西斯廷教堂所作的圣坛画。画的左侧站着三世纪时的教皇西克斯图斯,与他相对的是年轻的圣女巴巴拉,她也是早期基督教的圣徒。拉开的墨绿色的帷幔展现了这神圣的一幕:教皇西克斯图斯身披金黄色绣衣,显示出德高望重的样子,他仰视着圣母,伸出右手,似乎在给圣母引路,并且告诉她:信徒们正在等待她的降临。跪在圣母脚旁的圣女巴巴拉双眼低垂,左手执着肩头披风的一角,虔敬中略带羞涩,更增添了她娴淑的风姿。画面的最下方,两个长着翅膀的小天使以惊  相似文献   

11.
帕米加尼诺     
《中学生百科》2011,(8):F0002-F0002
巴米加尼诺是意大利画家,画风最纤细、优美,他的风格主要是受到柯列乔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拉斐尔的影响。他描绘的人物有修长的颈项和手,这种趋向具有反宗教改革的意味,《长颈圣母》即为一例。他的肖像画往往能深刻地表现出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尤其是他在维也纳时所创作的早期作品《凸镜中的自画像》,画中,他在一面凸面镜中凝视变形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以一百余幅圣母像闻名于世,他笔下的圣母一反以往宗教画呆板神秘的面孔,形成了人性化、完美化、偶像化、民间化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普桑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也是第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画家。 普桑小时候就喜欢绘画,但当时画家的地位很低,望子成龙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独生子学习有远大前途的法律。但普桑为了自己心爱的美术,背着父母跟一个旅行画家到了巴黎,专心学习绘画。像当时所有的法国画家一样,普桑特别向往意大利,意大利的画家中,普桑又最崇拜拉斐尔。以前有个画家从意大利带回一幅拉斐尔《圣母画》的临摹品,普桑看后激动不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去意大利的决心。30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断臂维纳斯的雕像之所以具有永恒的迷人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形结构比例完全符合0.618这个比值。0.618这个比值曾被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不仅是断臂维纳斯,“雅典娜”女神及“海姑娘”阿曼达等一些名垂千古的雕像中都可以找到这个“黄金分割值”—0.618,因而达到了美的奇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笔下温和俊秀的圣母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时,我按既定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一起探讨了文艺复兴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此时,一位学生举手,由教科书中“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的表述引出一个问题:“既然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封建神学,为什么没有受到教会的迫害?比如拉斐尔把圣母画为凡人状,这不是破坏了基督教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吗?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苏雪林的代表作品《棘心》深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引发了她的精神同构。她把慈爱、忠贞与牺牲精神融入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中,使其充满性灵之美。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棘心》中的母亲形象,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圣母、受难者和救赎者等多重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7.
随手翻翻世界艺术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在古典绘画中,中国画多画山水虫鸟而少画人,西方绘画多画人而少山水;中国绘画尽量将画家的精神状态溶进自然物中,而西方绘画则力避主观色彩追求客观的真实。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绘画几乎一直是由两块砖石支撑着的,一块是写实主义,另一块是人物画。波提切利画《维娜斯的诞生》,达·芬奇国《蒙娜丽莎》,安格尔画《浴女》,以及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丢勒笔下的乡巴佬、哥雅笔下的吉卜赛女郎、鲁本斯笔下的  相似文献   

18.
萨托的《阿庇埃圣母》是他成熟期的著名作品。这是一幅祭坛画,但是与一般的宗教画不同,它具有别的画家所少见的抒情性。不少艺术史家指出:萨托的艺术风格特征就在于其形象的抒情性,在佛罗伦萨画派中可以说十分突出。同时萨托的色彩特别柔和,明暗关系的转换几乎微妙到难以捉摸,而且画面上常常有一种朦胧的诗意,又十分典雅。所以,欣赏他的画,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这幅《阿庇埃圣母》,人物姿态优雅匀称,构图上受巴托洛米奥的影响,但处理方法完全是独具风采的。圣母站立在台座上,不是显得庄严,而是非常慈祥。手里抱的圣婴耶稣,却是个顽皮的小天…  相似文献   

19.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性。其代表作《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隐含着《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的原型形象。因此,本文结合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文本分析,论述《红字》中海丝特所体现出的圣母形象,从而进一步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能从当时洞察未来的伟大戏剧家,是一位既能描写在严又能描写卑贱的才气横溢的全能大师。在他的著名悲剧‘李尔王》中,重笔描绘了李尔国王在分让权利之后被驱逐荒原的悲剧。莎士比亚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他的戏剧中,可笑可怕、欢乐悲伤之间无明确界限.两者并行不停,偶尔还会互相转化,犹如拉斐尔的绘画《西斯廷圣母》一样,是综合了欢乐与痛苦、生与死的光辉典范。莎士比亚笔下,悲剧因素闯入了喜剧,笑声又响彻在最阴沉的悲剧里。《李尔王》中的弄臣形象便最深刻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这种特征。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