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书论述的主要内容是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与北伐的研究,学术界已有相当成果问世。迄今出版的几部中华民国通史性著作都论及到国民革命与北伐问题,1而且出版了一批与此相关的专著。较有影响的有王宗华主编的《中国大革命史(1924—1927)》(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黄修荣著《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王奇生著《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江  相似文献   

2.
《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3期刊登的《中国革命史课应注意讲授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文中关于毛泽民、林基路在新疆活动的时间却说得不够准确。该文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和工农红军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毛泽民、林基路等在新疆对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在维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在高二年级某班上课,内容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主要是讲国民党右派夺取领导权、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4.
1924-1927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是在“国民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陈独秀赋予“国民革命”以新的涵义,并在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下,阐发了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同盟军以及国民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共产国际对国民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述,使陈独秀等共产党早期领导者对中国革命的行程有了清楚的了解,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探索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1924年—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政治家曾竟相提出并阐发了“国民革命”一系列理论问题,成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其中,陈独秀对国民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证应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陈独秀在党内率先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并赋予其新的明确的生命力。1922年3月,他在《造国论》一文中,首次公开要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一切压迫”,并提出国民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阶级联合的革命。“国民革命”范畴的重新界定,既是陈独秀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1990年第3期所载《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多党制》一文,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共同执政”,说“新中国的成立,消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这两个提法,似乎欠妥,值得商榷。一、该文说:“国共两党共同执政(第一次国共合作)尝试的失败……”。这就是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两党共同执政的,国共两党也就成为联合执政党了。这一提法是欠妥的。所谓执政,是指执掌国家的政权,执政党就是代表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和近几年出版的各种党史教材、中国革命史教材、中国现代史教材和与这些教材有关的一些参考书中,始终没能统一关于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顶峰——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提法。目前,笔者已收集到的关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提法有以下几种: “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政治大罢工”;“二七运动”(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讲义》上册,第89—93页)。“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44页)。“罢工运动的最高潮,是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后,罢工运动得到国内  相似文献   

8.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9.
第四章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基本结构线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基础上进行的国民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阶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也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重整旗鼓、继续革命的新时期.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反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在革命武装建立和工农运动兴起形势下进行的北伐战争,使国民革命达到高峰.由于国民党右倾反动势力的破坏和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加之客观上敌强我弱,导致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留下了深刻的革命教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严格地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我党同以孙中山为首的、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合作;第二次,则是我党同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合作。所以,虽同为国共合作,因我党合作对象的不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道路更为漫长艰难和曲折,其主要障碍就是国民党蒋介石迟迟不肯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从而使国民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开始。纵观整个国民革命的历史,汪精卫和蒋介石是两个关键人物,汪蒋的政治态度复杂多变,常常以假相来掩盖他们的真实面目,这就使得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共对汪蒋的认识和所采取的策略难以把握得当,这个失误对国民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值得认真总结。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策略的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共对汪蒋的策略均有异同。(一)第一阶段,从国民党一大至中山舰事件前1924年1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导”观是中共在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它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中共否认无产阶级对国民革命的领导作用,而正是要通过国民党这面通俗的革命旗帜去集中全国的革命势力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从而间接实现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它的提出,既对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又因本身的局限性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无产阶段及其政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称谓与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李蓉1924~1927年的中国革命通常被称为“大革命”,这个提法从何而来,人们一般不去追究。对中国本世纪20年代中期的这段革命历史,当事者大都用“国民革命”的称谓,如毛泽东的《北京政变与商人》(19...  相似文献   

14.
西山会议派是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出现的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一个右翼政治集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等人。他们因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策划及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因而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西山会议派的出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在国民党内部的反映。早在1923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伟大举动,就引起了国民党内部老右派…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增强《中国革命史》课程的活力与吸引力,我们引用电教手段,配合传统教学,播放了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录像资料片十二部,其中有“五四运动”、“党的一大”、“国共合作”、“井岗山实践”、“长征胜利”、“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延安整风”、“大生产运  相似文献   

16.
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强调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国民革命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共两党在共同利益与需要的基础上的自愿结合;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则是国民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国共两党从其阶级利益出发、互逆而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恽代英的“党内合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代英根据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主张各革命阶级大联合的国民革命。他认为要实现国民革命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就必须有一个纪律严密,主义明确的民族革命政党作为国民革命的行动中心。因此,他赞同和支持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并强调保持党的独立性和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保证国共合作朝着有利于革命,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国共合作中相关的政策、纲领、件 1、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民族”“民权”“民生”以新的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开始指引国民革命向新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冲突与决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2年7月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与共产国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以共产国际遥控中国革命为主要特征的,由此决定了共产国际对大革命时期中国机会主义的产生、泛滥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作为中共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有着浓烈的自主思想和一套有别于共产国际的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和方法,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冲突,其思想根源主要在于陈独秀浓烈的自主思想与共产国际强制政策之间的紧张关系无法合理地排解,并最终导致了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决裂.  相似文献   

20.
廖仲恺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尊敬的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活动家,他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为推进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和探讨廖仲恺的思想发展变化及其革命业绩,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和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