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近年来备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它的流行是青年自身与社会发展互动的结果。“穿越,,作品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满足了当代青年人追求自由、彰显个性以及渴望自我实现的心理,迎合了青年反传统、非主流的审美趣味。同时大众传媒以及同辈文化在青年时尚流行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静 《文教资料》2013,(6):144-145,14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剧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美剧中的积极元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积极、自信、勇敢、乐观的个性,拓宽视野,学习外语。但也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虚荣、浅薄的审美观,个人英雄主义道德观。建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大学生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欣赏与批判的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加强对欧美国家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对欧美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对美剧中夸张或戏剧性的剧情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张园 《时代教育》2012,(7):295-296
当下,穿越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热潮,逐渐从网络空间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来,并且日渐对社会尤其是青年女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辩证也分析了穿越文化对青年女性的影响,就如何正确引导青年女性人生价值观等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育要提升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了解青年生活的真实情况,而青年"族"现象由于其自发形成的特征,因而可能更真实地反映青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青年"族"现象大体可以概括为"一个特征,三种类型",它所赖以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深层次内容,我们大致可以从"青年性"和"时代性"两个方面来进行把握。社会的变迁使得青年的成长过程变得极其错综复杂,也拷问着青年教育。我们应当顺应变化,使传统的组织优势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切实帮助青年解决"过渡的时期"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穿越”文化是当今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背后不仅有着复杂的社会动因,更隐匿着极强的媒介逻辑。对于“穿越”文化的思考,不仅要和媒介的发展密切相连,更要具有“穿越”媒介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6.
饭圈青年,作为传统粉丝的衍生和变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二元对立的语言风格、快感主义的拟像审美、理性缺位的集体行为构成了他们的显著特征,日益凸显“出圈”的风险。关注饭圈青年,分析饭圈青年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对于饭圈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调适人的文化心理、满足人的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文化自觉三个维度引导青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慧霞 《文教资料》2013,(26):53-54,56
作为21世纪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众文学题材之一,“穿越”文化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流行文化,吸引了许多青少年的青睐.“穿越”文化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它迎合了当代部分青少年逃避现实,释放压力,寻求自主性的心理需要,反映了青少年现实化、功利化、庸俗化的价值选择.这些都是值得教育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者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以时空交错为写作背景的"穿越"小说狂飙突起,风靡网络,成为网络小说最热门的题材之一。本文通过对此类小说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发展概况的总结,分析"穿越"小说盛行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对尽管"穿越"小说应该持宽容和引导的态度,使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穿越"热潮席卷了中国的网络和荧屏,"穿越"文化广泛流行,尤其是受到青少年的狂热追捧,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穿越"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既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也有很多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对这些影响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佛系青年"文化现象日渐成为一个社会焦点和热点,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探索与反思。通过阐释"佛系青年"文化现象之表征,深刻探究"佛系青年"文化现象之生成逻辑,提出我们需要辩证地理解该文化现象,珍惜行进中的中国,放飞青春梦想,辨证看待"慢就业"。  相似文献   

11.
“梗”文化是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青年网络交往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深受“梗”文化的影响。“梗”文化本质上属于网络亚文化,具有表达形式多样、流行传播圈层化和价值情感成分多元的特征,为青年群体热衷追捧。但由于“梗”文化内容鱼龙混杂,形式泥沙俱下,容易引发侵蚀语言文字规范、触犯网络空间道德底线等问题,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需要从提升青年网络素养、纾解青年成长成才压力、创新主流文化内容等多个角度发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网络交往活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不爱过传统节日、不重视纪念节日,热衷于追捧西方节日并自我创设一系列在同质群体内流行的另类节日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在青年群体中存在着节日文化"泛化"的趋势,应当引起青年研究、青年工作部门和组织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现象和成因的理性思考,应通过重视媒体责任、开展仪式教育、吸纳先进外来文化、包容和发展青年个性等路径对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进行重建与创新,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并为发展先进文化而发挥青年的创造和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考察“青年文化”概念出发,分析了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的本质,探讨了文化青年在青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当前青年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应该引起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问题;青年知识分子的宗教信仰问题;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树立正确的传统观。  相似文献   

14.
在“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空间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虚拟生存空间,网络空间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舆论场域的新格局。清朗网络空间,治理群体极化,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和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群体意志的裹挟而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导致网络暴力、圈层对抗、群体致盲、价值颠覆,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网络文化生态圈青年群体极化的样态表征、理论透视及其引导理路,为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现实性问题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性问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柳杨 《当代职校生》2004,(11):20-21
说起“课桌文化”可能没有人会陌生,因为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学生时代。虽说这是校园里一种比较老土的边缘现象,但它或许还时不时地发生在我们周围,其中有一点无奈,有一点无聊,还有一点无病呻吟的意味。透过“课桌文化”我们到底能从里面看出一点什么来呢?笔者有意对此作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青年社会化中的"文化反哺"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对父辈进行着"文化反哺":青年对社会的新器物的使用和新潮流的了解上拥有优势的"话语权力";青年在日常生活层面影响着父辈的行为取向;青年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反哺"父辈.文章立足于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急剧变迁的社会大环境是"文化反哺"现象发生的社会宏观背景;青年同辈群体的交往、社会大众传媒的影响是青年"反哺"能力形成的主要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2012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爆红,如今,在青年群体当中广为流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屌丝"文化这一独特现象着手分析,探究当今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更好的认识当代青年群体,这对于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躺平”一词在网络上的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部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内卷下的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环境中感受不到青春的自由与活力,使得他们部分人在情感方面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软饭硬吃”“爱情险恶,先躺为敬”的爱情观。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爱情向往和爱情责任义务认知的矛盾,折射出在“躺平”现象下一些青年大学生对爱情观的认知偏差。要纠正和解决青年大学生爱情观偏差的问题,需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认同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波的叠加和穿越是学习波的干涉的必备基础知识 ,学生刚接触波时头脑中存在着很多错误观念 ,对波的叠加和穿越更是难以想象 ,更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而有必要用清晰的实验现象消除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 ,建立新的认知 .下面介绍两种演示波的叠加和穿越现象的方法 .方法一器材 乳胶管 (长度 2 m以上 ) ,细绳 ,刻度板 (长 2 m,高 6 0 cm,每隔 1 0 cm画有横向红色刻度线的白木板 )等 .操作  (1 )将乳胶管中灌满红色的水 ,两端用细绳扎紧 ,放在水平面上成一直线状 ,刻度板垂直放在乳胶管后面作参照 .(2 )两人用手各持乳胶管的一端 ,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