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叙述极具特色,最主要表现在不同视角的转换方面。因此,探讨和分析小说中蕴涵的各种不同视角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加深读者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爱》以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了主体故事,同时,L发出的个人型叙述声音所讲述的故事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叙述声音的变化构成了丰富的小说文本,展现了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3.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痛斥了种族歧视的罪恶;同时,表现出莫里森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感情。文章从叙述结构上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在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心灵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并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娃>其中她融合民间传说、诗意文峰以及神话元素以写实的方式表现出种族、性别、阶级的对立和冲突,使得叙述生动有致.  相似文献   

5.
张良红 《文教资料》2008,(27):32-34
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中的代表、美国小市镇黑人生活高超的记录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在保持传递民族文化重要性这一深刻主题的同时,为树立美国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开辟了先河.该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为作者在文坛上赢得了稳定的地位.黑人女性叙述声音、叙事技巧和非纯粹艺术的创作三个方面是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最显著的叙事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冯英 《文教资料》2011,(32):21-2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主要探讨在极端生存环境下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印记、姓名在莫里森作品中常常与人物自我价值的构建相关联。关联自我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黑人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关联到黑人民族身份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空间叙事理论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叙事的规律,空间叙事侧重于在文本叙事的基础上呈现小说的空间结构。小说的空间是抽象的,并依赖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知能力,同时它又影响着故事情节的统筹安排,所以掌握小说的空间叙事概念别具深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第九部小说《仁慈》,作为语言大师,她运用独特的章节安排,以及巧妙地转换叙述视角,赋予小说叙事强烈的空间感,这种纯熟的空间叙事技巧突显了莫里森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赋予小说巨大的叙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中处在不同社会文化夹缝中的人们命运遭际的极富魅力的小说世界作一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弘扬黑人传统文化。在《最蓝的眼睛》中她传承了黑人口头文学的艺术形式,把黑人口头文学中常出现的自然、时间等手段成功地引入到小说创作当中,并且运用多视角叙述、“碎片化”语言及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手法,使古老的民间传说绽放出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善于将美国黑人的现实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反映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本文从原型批评视角探讨莫里森小说主题中神话原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一部小说。小说分别以春夏秋冬作为不同视角的转化来记录一个黑人小女孩在白人文化冲击下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在上世纪的美国,黑人的文化命运多舛,黑白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对峙是托尼·莫里森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体,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下,难以摆脱命运的枷锁。论文就从黑白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的成长困惑中去解读《最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姚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32-133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通过黑人妇女主体言说,来重现满目疮痍的美国黑人历史体验,重构美国历史。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表现了黑人心灵难以磨灭的创伤。用心理学相关的创伤理论解读女主人公和整个黑人种族的精神肉体双重的创伤,以期使得读者更加深刻理解托尼·莫里森如何通过黑人历史这个“中心叙事”和“宏大叙事”实现对“创伤”的全面呈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比托尼·莫里森小说中英文读本,找出其中的中文误译加以分析,并指出误译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学观,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黑人语言重获生机,并为此进行着不断的努力。擅长使用多角度叙述故事情节,这种写作方式被利用在她很多作品里。在《宠儿》中,通过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使小说故事极具想象性。通过对黑人传统文化的书写,把黑人的悲哀和辛酸,利用鬼魂意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现出来,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魔幻般的画卷。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Beloved,1987)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作家将爵士乐的演奏方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从而将爵士乐这一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完美地结合,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2003年发表的第八部小说《爱》中延续了对爱这一人类基本情感的关注,并将此主题与叙事的空间形式有机结合,引领读者去关注黑人社区内部的性别问题。本文拟从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去解析托尼·莫里森是如何灵活运用以非线性的叙事语言、并置的文本结构﹑互动式的阅读为代表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作家个人的文学政治观融入空间叙事形式,并深化"爱"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崔琰 《考试周刊》2008,(5):138-139
托尼·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黑人作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里森的Beloved这部小说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本文通过对主人公母爱的研究.揭示了伟大的母爱在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下的畸变.  相似文献   

18.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佼佼者,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刚刚问世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1978年,莫里森凭借《宠儿》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莫里森的这部小说被誉为是美国黑人历史的里程碑。评论家们从各个方面就这部小说进行不同的解析,比如小说备受争议的主题,丰富的语言等等。小说中,莫里森运用多种叙事方法为读者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重复自己为奴的命运,一位黑奴母亲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宠儿》中多元叙事策略的运用。文中主要介绍了作者托尼·莫里森的背景、经历,以及《宠儿》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角色,分析小说中对于叙事策略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这些叙事策略在文学上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新作《家园》进行解析,着重阐释美国批评家格林布拉特提出的新历史主义的"自我形塑"(self-fashioning)和"协和"(negotiation)过程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包括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名方式。本文通过解读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命名的象征意义,引领读者了解莫里森是如何通过人物命名的象征性实现作品主题深化以及再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