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是一部充满了人性和道德光辉的诗化小说。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景交融的独特意境,优美恬淡的语言,构成《边城》特有的异域风情,对刻画人性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杰作,也是现代诗化小说集大成者。全书运用多个有浓重抒情意味的意象和似断实续的叙事方式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效果。本文拟探讨读者的诗意追寻过程,并分析《边城》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诗化小说以叙事的散文化、语言的诗意化、环境的主体化、主题的象征化和人物的纯一化为表征,在字里行间隐喻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凝聚着作者对人性、对文化乃至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统编版教材选编了《哦,香雪》《百合花》《荷花淀》和《边城》等多篇诗化小说作品。对这些诗化小说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梳理、比较、整合和鉴赏中打通学段,构建“从一本书到一类书”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4.
小说《边城》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叙事情节的节奏以及作品中情绪表达这三方面显示出强烈的诗化特征,并由此带给人们诗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边城》和《古都》是20世纪30年代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人生体验的著名作家的同题材作品。无论是诗化生活的描绘,还是艺术形象的塑造,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惊人的审美追求的相似,表现了著名作家共同的艺术敏感和类似的艺术表现方法。但相似中仍存在着差异:《边城》表现了作者沈从文对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的深深的忧虑;《古都》表现的则是川端康成对当时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深深悲叹。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小说赋予抒情的笔调,具有诗体的形式。《边城》吸取了湘西口语,吸取了书面语,吸取了文言文的特长。小说的语言简洁质朴,深沉蕴籍,与所叙述的故事内容和谐统一,清新、自然、含蓄,蕴涵着浓郁的诗情,产生清丽、婉约的关感。《边城》语言的美主要有:(1)单纯词的使用;(2)方言的使用;(3)数字的使用;(4)汉字的形体美;(5)连动句的使用;(6)语言的蝉联;(7)语言的诗化;(8)排比句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悲凉而伤感的人生乐音——流露于《边城》中的人生寄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部诗化的民族志,以自然纯净、充满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为参照系,对充满虚伪、污秽、生命萎缩的半殖民半封建的都市作了批判。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理想中的爱情,理想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湘西系列小说的典型代表,《边城》表达了沈从文对理想人生形式的情感诉求,同时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诗化抒情小说的文体形式,从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柔婉的美学风貌。本文试从沈从文的人生观和美学观两角度入手对文本进行广义修辞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文坛中,乡土小说的地位举足轻重,引人注目。故乡的今昔变化投影在作家敏感的心灵中,由此写出一首首乡土之歌。这或是美好的恋歌,或是沉痛的批判,或是丑恶的揭露。沈从文的《边城》和萧红的《呼兰河传》,便是其中的两类。同被誉为"诗化小说"的这两部作品,在其乡土人情描绘中,展示的情感意蕴和生命体验又是有差异的。一、从地域来看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湘西边境的茶峒山城,优美如画。依山所赐予的静穆、和谐,傍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语言的“唯美性”具有彰显其个人特色的艺术风格。《边城》“唯美性”的表现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内容上的。文章对其唯美主义之内核进行阐释,论述其“诗化”与“净化”状态下唯美主义的形式表达与超然技巧。  相似文献   

11.
文学本体与本性的召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抒情性(诗性)是中国现代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从鲁迅的《故乡》、《社戏》、《在酒楼上》、《伤逝》。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到沈从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现代抒情小说”(或称“诗化小说”)的谱系,并且达到了现代小说的最高水平。“诗化小说研究书系”的出版,使以“建立中国现代诗学”为目的的“学本体研究”计划迈出了实施的第一步,或许中国社会、思想化的外部条件总是不利于这样的研究,它的被忽略、孤寂、边缘化,至少还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意义与价值才又是不可否认与抹煞的。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发表于1934年,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风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的不平凡,正是由于作者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生活诗化,写意化,通过对粗糙而艰辛的农民生活原生态的话语置换,使民间成为曲折表达知识分子儒道释的图腾式象征。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乡村世界和农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诗意化的世界,是现代文明失落世界的重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沈从文生命体验入手对《边城》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整体性观照。通过对《边城》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探寻《边城》情感基调即忧郁、忧愁的色调:通过对《边城》所营造的桃源梦境的抒情话语分析阐明了《边城》中桃源梦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依据,揭示了桃源梦境是沈从文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通过对《边城》中爱情、婚恋故事叙述的分析,揭示了《边城》中桃源梦境与作者忧郁情感及对现实、历史精神的感悟的多重艺术视境融会所形成的象征性意义簇群,从而在艺术整体性把握中实现了对《边城》,意蕴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解读沈从文其人和《边城》的创作背景、景物描绘以及人物塑造所包含和体现的丰富的乡土文化意蕴,深入挖掘、阐释沈从文创作中的乡土文化情怀和《边城》的乡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转型时期的代表作,作者以主体投入的方式来思考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可能的生存方式,试图从《边城》内涵的独特民俗、人性、神三方面,阐述《边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边城》的文本表象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叙述形态,而在其诗化文本的背后,贯穿着一种潜在的悲剧性话语符号脉络,通过对其潜在叙述的阐释学重读,可以透视和管窥潜文本中渗透的理性自觉与现代性体验,并且通过对其悲剧意识和人性反思的理论解读,即而进一步把握其主体性审美立场和文本的艺术空间张力。  相似文献   

18.
张向光 《阅读与鉴赏》2007,(8):46-49,33
《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杰作,沈从文先生也因为《边城》和其他众多作品闻名中外,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边城》的第13至15章.教材和教参谈的基本上是主题和情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我以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文本、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边城》,光让高中生理解其深刻的主题是片面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鉴赏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本文着重谈论《边城》独特的美学风格,认为《边城》既是现代文学史上描绘风俗画的高峰之作,又是深得中国传统水墨画神韵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道家艺术对自然无为的崇尚是沈从边城世界的主题,道家人格风致的美在林语堂笔下的道家人物中经常可见。道家尤其是庄子的诗化叙事艺术开启了整个中国学的诗化叙事传统,营造出优稚的诗化美(“情调美”)。道家艺术让中国现代学具备了逍遥美和对大自然(山水、民俗)的关注而生出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