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诸葛亮立志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分析了其立志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诸葛瞻"志当存高远",成为后人所教育小孩立志的名言。当今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楚的历史重任,要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放飞梦想,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是百分百的忙妈妈.可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缺少陪伴.也顺利地成长起来。我陪同孩子的诀窍就是注重“质”.这是职场妈妈必然的选择。我就是利用早晨、晚上和节假日等拼接起来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并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4.
大款教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说给穷人听的;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说给富人听的。  相似文献   

5.
人物 辣妈:本人。表面看,微笑如花,乍一听,嗓音轻柔。“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但对待儿子时而“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时而”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因而被其“丑”名日“披着羊皮的狼”。  相似文献   

6.
文一刀 《家长》2011,(1):24-25
"强权"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思考与行事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以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在他们的人生中发生作用。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用规则的手段,强化孩子良好的思考与行事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水番 《家长》2011,(8):38-40
潘石屹说:"生活,需要你不断地汲取教训或者总结经验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对孩子,这一点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 岳飞出生时正逢乱世。金人进犯中原,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便跟丈夫商量给孩子起名字。当时,正好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听到叫声,姚太夫人便脱口而出:“就叫岳飞吧。”  相似文献   

9.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往往只知道板着面孔说教,这固然能解决些问题,但如果不时来点幽默效果定会更好些。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又能在轻松的欢笑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0.
祖居眉州(今四川眉山市)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虽去诸葛亮千年之遥,却丝毫不减对这位蜀地老家名相的敬仰。三苏一生游历天下,沿途所及诸葛故迹,多有题咏唱颂,其史论等文章亦多有以诸葛氏为题,对诸葛亮文学、政绩赞颂不已,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深相叹惋。三苏诗文中亦偶见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微词,却非一味“不取诸葛”。其非议诸葛亮处虽有“书生之论”之嫌,却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寄托着三苏强烈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女儿和女婿带着两个孩子从新加坡回国,准备留在我们身边发展。这本是件高兴事,可万万没想到,他们回来不久,我和女婿之间就发生了“战争”。  相似文献   

12.
教子与教书     
孙建智 《中国教师》2010,(14):58-59
<正>要释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镜头一我家宝贝今年五岁了,在幼儿园上中班。虽然懂的不多,可提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有时让你莫名其妙,有时让你云里雾里、有时更是让你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3.
小铃木上小学时,升学竞争很激烈,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对他(指儿子小铃木)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能考60分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一名中国年轻女性同美国人戈尔德新婚后,和丈夫与他的前妻萨里生的儿子小海曼生活在一起。这个中国女人叫邵虹,做继母后,经常接到丈夫的前妻萨里的电话,唠叨个不休。邵虹如是说———电话铃响了,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你好!我是萨里。”我“啊”了一声就叫小海曼和她通话。她却说:“不用了,我是特意找你的。”她问小海曼给我带来什么麻烦没有,我说他实在太爱动了,一天到晚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萨里在电话那边笑了,我听得出是善意的笑。她建议:“你和戈尔德一定要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不能把他留在家里。你应该给小海曼限定一个地方,可以把他赶到…  相似文献   

15.
彭光发 《师道》2009,(12):52-52
清代大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被世人尊为“扬州八怪”之首。他所题的“难得糊涂”脍炙人口,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修身、处事的不二法则。但在教导子女上,郑板桥却一点也不糊涂,可谓教子有道。  相似文献   

16.
菲利普的女儿伊莉莎白,教育孩子秦勒很有一套,令我这个中国妈妈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7.
德国人对孩子不那么严格,但也不像放羊一样不管,而是存根底线,那就是“达标”。合格了,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也可以下次荐完美一些。德国人更注重的是“进步”,而不是一次到位的“完美”,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  相似文献   

18.
洋媳妇教子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9.
周礼 《小读者》2013,(5):74-74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习惯,喜欢在就餐时对孩子问长问短,评头论足。比如说,今天上的什么课,有没有考试,考了多少分,作业完成没有,有没有和同学闹矛盾……本来这完全是一番好意,但孩子听到耳朵里,却往住变了味。多数孩子会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放心。  相似文献   

20.
李嘉诚教子     
俭朴为本 教子故事: 虽然是大富之家,但李嘉诚很少让儿子享受奢华的生活。李家兄弟在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小学上学,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李嘉诚很少让自己的孩子坐私家车,而是常常带他们坐电车、挤巴士。李嘉诚认为,这样可以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感受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有一次,李嘉诚见到一个小女孩在路旁边卖报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