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长恨歌》主题归属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辩中,被提出的观点和解读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讽谕”主题说是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之一,本文拟对“讽谕”说中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一番深入的辨析和探讨,并依据历史记载以及新近发现的成果,从《长恨歌》文本入手,探索《长恨歌》的讽谕主题和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2.
在对《长恨歌》主题的研判中 ,持“讽谕说”者在认识、理解乃至研究方法等方面 ,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偏颇。本文着重从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妄猜、历代评论家常犯的美刺原则扩大化错误以及他们对《长恨歌》主题倾向枉解三方面 ,对“讽谕说”提出了质疑 ,从而指出 ,推崇“讽谕说”者 ,是在忽视文本、背离作者本意的情况下 ,以比附、推演的方式不适地为《长恨歌》确定了“讽谕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是一个爱情的神话。但它所传写的那个历史故事的本身并不美。《长恨歌》的创作中隐藏着一个毛虫化蝶之谜。是什么因素使得丑陋的毛虫蜕变为斑斓的彩蝶的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恨歌》的劝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和白居易思想等相关考察,可以认定,《长恨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废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破碎、爱妃惨死及凄苦悲凉、真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重色情而忽视国家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帝王的鉴戒。需要强调的是,《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渲染了李、杨感情,因为铺写李、杨情爱极有利于表达劝讽主题,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长恨歌》不取一般讽谕之诗的说教与尖锐、直露手法,而是从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出发,动之以情,劝讽帝王。  相似文献   

6.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长恨歌》结构,学术界一般认为前、后两部分有较大不同或各有侧重。不过,深入的文本分析表明,由荒废朝政、毫无原则的裙带关系到贵妃赐死、人亡国乱,再到后半部分描写晚景的孤独、凄凉,直到向道士、幻想的天界寻找已逝的两情相依,以致最后留下无尽的遗恨,具有非常紧密的逻辑联系,显示出《长恨歌》艺术结构的层层推进,两部分并没有出现由婉讽向歌颂爱情的巨大转换,前后内容与结构具有内在的~致性。《长恨歌》后半部分大力铺写李、杨情爱,其实极有利于表达婉讽主题,因为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自居易正是要以一段富于传奇性的爱的逝去,动之以情,前后一贯地表达婉讽主题。  相似文献   

8.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可贵主张.从他所生活的时代、经历和政治思想等方面可知其这一主张提出的根源.<秦中吟>和<新乐府>更能具体体现白居易讽谕诗的创作动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及其在白居易诗作以至唐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生动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诗作运用"空镜头"的表现手法,深刻并且全面塑造了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文章就诗歌中的"空镜头"进行深刻细致的剖析,从而为更好地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提供方便,并为更多古诗词的空镜头角度研读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长恨鳓的争议虽然众说不一,但对“李、杨爱情”的事实似乎多有默认。笔者对此颇存疑惑,借此提出,以辨其实。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作品为《长恨歌》,教材赏析短文向学生介绍了关于诗歌主题的三种观点,即“爱情悲剧说”“多重主题说”和“讽喻说”,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多向发散思考,充分体现出编者倡导的解读文学作品要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的争论虽然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却一直众说纷纭 ,衷表一是。本文摈弃单一主题的僵化模式 ,从三个层次上去剖析《长恨歌》的主题 ,即爱情主题、政治讽谕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 ,这三重主题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肯定了各派观点的合理性 ,避免了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主题解读历来是多重的,本文就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以“度”这个关键词为核心,深层挖掘了小说《长恨歌》中传统思想在各个方面的体现,认为“贵和尚中”的中和之“度”是作者在该小说中体现出的一个潜在的思想,并从审美层面、人事层面及城市摹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地举例分析这种“度”之体现,从而试图阐释在王安忆的小说中这一文化潜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作品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文章主要通过《长恨歌》中叙事方式和王琦瑶的形象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主题有三种说法:一是爱情说,一是政治讽喻说,一是双重主题说,而我认为爱情说更好更切题。一、杨贵妃杨贵妃的美,如花倾国,她迷倒了一个君王,迷倒了一个长安,迷倒了一个国家,迷倒了一段历史。“杨家有女初长成”,她如亭亭玉立的荚蓉,尚含苞待放,便名动长安,她水袖飞扬,眉目生辉,眼眸里水光点点,愁肠百结,柔情千转,梨涡内笑意盈盈,巧笑倩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