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4,(29):10-12
你看你看译名的脸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  相似文献   

2.
云飞 《出版参考》2004,(10):10-12
好的电影译名总能让人过目难忘,唤起观众强烈的观赏欲,大概在十多年前我读到大作家纳博科夫的惊世之作《洛丽塔》.几年后又看到根据这部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电影是台湾人的译名,叫《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译名可以说令人喜出望外,它远比《洛丽塔》(Lolita)的原名要传神得多。  相似文献   

3.
对不伦之爱的责罚权,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和操纵看电影《丑闻笔记》(Notesona Scandal),立刻想到《洛丽塔》,想到《生死朗诵》,一个中年男人和少女的爱,或者,一个中年女人和少男的爱。在洛丽塔时代,这种男女关系尚不能被公众原谅,到《丑闻笔记》里,还是不能原谅。  相似文献   

4.
包振宇  方芳 《新闻爱好者》2011,(18):116-117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电影的片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好的译名有助于实现影片的文化传递功能。美国影片《国家宝藏》片名具有十分微妙的法律文化内涵,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片名与相关文本的互文性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当的译名。  相似文献   

6.
《出版工作》1989年第7期所登《海峡两岸人名译名的差异》一文,我们已经拜读。作者郑启五同志提供的资料以及所附人名译名差异对照表很有参考价值。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海峡两岸……各自为阵的译名……说明了政治上对立的‘城门之火’殃及了‘译名’这一池鱼”。甚至出现“你用我不用”,“我用你不用”的译名标准——,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张秋 《编辑学刊》2012,(4):51-55
中国的电影刊物,大约可以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大众电影》时代,另一个是《看电影》时代。《看电影》将"迷影"的能量转换为"迷刊"。它给读者制造的阅读狂欢,和观众坐在影院里的观影感受互为呼应。"《看电影》模式"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个字:激情。  相似文献   

8.
冯宇乐 《新闻世界》2013,(6):280-282
在全球化语境的今天,以电影等为代表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电影中广泛应用的非语言符号也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起到了加强交流、沟通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动画片《Wall-E》(中译名《机器人总动员》)来阐述电影中的非语言符号是如何促进跨文化传播活动更好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我请读者想象我们正在德黑兰读《洛丽塔》,"阿扎尔·纳菲西女士写道,"这部小说叙述一个男人为了占有、俘虏一名十二岁少女,间接导致她母亲夏洛蒂死亡,并将她当成禁脔长达两年。读者可能不解,为何是《洛丽塔》?为何要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相似文献   

10.
最近,顾长卫导演的电影《最爱》和香港导演刘伟强的力作《不再让你孤单》进行票房PK,顾长卫说:“一部电影就是讲一个故事,最后得看究竞谁的故事讲得更好了!”作为复杂文化作品的电影尚且如此,较之显得简单的新闻作品更应该为读者讲述完整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读书偶得     
再说《洛丽塔》《洛丽塔》或许应被看成某种计谋的产物。作者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多年,此前他只在俄国流亡文学的小圈子里享有名声,而他用俄语写作的那些小说,几乎完全不为新大陆的读者和评论界所知。《洛丽塔》改变了这一切,从此他成了焦点人物,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论者尊之为继康拉德后第二位采用非母语写作成功的作家,《普宁》、《微暗的火》等作品继续引起轰动,早年诸作亦经自己或他人之手译为英文重新出版。纵览二十世纪文学,纳博科夫堪称“大师里的大师”。而《洛丽塔》能成为纳博科夫人生与写作上的转折点,又与所写内容有关,它迹…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电影《庐山恋》在香港首映时,香港《大公报》的电影广告,用“坐游庐山,此其时矣!”作题,吸引力很大。这使我们联想到广告标题的作用。俗话说:“读书先看皮,读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你把广告设计得再好,若没有动人的标题,怎么能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13.
林海东 《青年记者》2006,(23):57-57
帕帕拉齐就是“狗仔队”。这个词,来源于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的电影《LaDolceVita甜蜜的生活》,这部片子拍摄于1960年,描写了帕帕拉齐们的生活。片中有个专门偷拍明星照片的摄影师,他的名字Paparazzo,这就是后来帕帕拉齐Paparazzi的祖宗。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香港译名,叫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卖座的电影后来都宣称要改编成游戏,以便让那些迷恋电影但不特别喜欢玩游戏,抑或迷恋游戏但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共同热衷,比如(《教父》。而游戏直接改编成电影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比如《生化危机》。游戏直接改编电影的数目并不十分庞大,但你很容易就能从音像店的搁架上找到一张《生化危机》的DVD光碟,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当然是意味着——一篇专题因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5.
洛丽塔     
原作:[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955)导演:[美]阿德里安·莱恩(1997)我感兴趣的问题是,如果一位导演试图传达小说家的意趣,他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如果他试图借助电影手段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电影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将电影是否忠实于原作作为判断其高下的标准。《洛丽塔》前后两次搬上银幕,第一次出自斯坦利·库布利克之手,纳博科夫亦曾参与改编,然而他说:  相似文献   

16.
影片推荐     
★《大白鲨》 30年前的特技手法,即便是现在你也很难识破,这不得不让人佩服老斯的功力。有很多人表示: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不敢下水游泳了。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是杰出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洛丽塔》中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元小说的叙事结构,完美诠释了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的特质。这部作品也成为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本文旨在探讨《洛丽塔》中真假共存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它是美国政治电影的里程碑。《华氏911》与梅尔·吉普森的《耶稣受难记》一样,改写了美国人看电影的规则。” 《洛杉矶时报》评论  相似文献   

19.
网上电影谁不会看?乍一看这标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屑一顾。是的,网上电影人人都会看,可是,你的网上电影看得流畅吗?你的宽带的带宽全都利用上了吗?所有的网上电影你都能看得见吗?不一定吧,而这些却是很有学问的。如果你不会,那就跟我来吧,我教你学会看网上电影。  相似文献   

20.
当电影《英雄》炒作得火爆的时候,报纸不断说张艺谋如何把《英雄》的拷贝把守得像是进了“二战”集中营,网上说记者在张艺谋讲话时频频打手机以示不尊敬,而一贯以前卫为楷模的《三联生活周刊》更是连篇累牍地给《英雄》发难,对电影的质量评头论足。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去看电影《英雄》。 就是这个看《英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