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本草·莱菔子》。很好奇,继而推想,“莱菔子”当是《本草纲目》记载的一味药材吧,但其正身是什么呢?一看究竟,原来莱菔子就是萝卜籽儿。  相似文献   

2.
陈军 《上海教育》2011,(19):51-53
"举一反三"与"闻一知十"的由来 一般人"闻一知二",像颜回达到"十"的境界是极其难为的。孔子连用两个"弗如也",可见难为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经常都会看到小说中提到“八拜之交”这四个字,“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另一说,八拜之交应该是指对结义双方长辈行八拜之礼,正式结为金兰之好。  相似文献   

4.
“莫名其妙”与“莫明其妙”本来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不少人却误以为“莫明其妙”中的“明”是“名”的误写。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的了。有的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独立读书的活动。这种走在阅读边上的“伪阅读”式的阅读教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6.
说“求实”     
“求实”二字,是近三十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机关、学校、部队、企业、机构、社区……任何团体单位一概可用而且无不在用,早成了当代最流行之俗语套话。假如它果真不俗套呢,那也正说明我们距离“实事求是”真是远哉遥遥了。  相似文献   

7.
作文课上,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写一则寻人启事。有寻人启事的样本,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启事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  相似文献   

8.
“怎么会这样?”一个小男孩摸着自己的脑门,盯着演算本,满脸疑惑,边走回座位边喃喃自语。处在几百人听课的大教室中间,他视若无人。  相似文献   

9.
“不耻”与“不齿”字音相同,极易混淆。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准确地区分它们呢?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0.
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表面上很热闹,师生对答如流,知识的"生成"一个接一个,但深层看下去,却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甚至"丑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众多的教辅资料中先“扒扒拣拣”再“精挑细选”.几乎是每个命题人员的必用之“招”。此“招”虽然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能达到丰富试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看到过祝禧校长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如云的长发垂于肩头,秀丽的面容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甜美的笑容,飘逸的长裙,婉约典雅,就像那句词:“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因此,我们常说:祝校长真漂亮!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言文的教学以对"言"的讲解来疏通文意,学生学习情况往往有这样几种情况: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难心理,不敢也不愿去主动学习,只有等待,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14.
《国奥冲伦敦奥运会今晚战阿曼》(2011年06月19日华奥星空)的报道中有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遗憾地看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情境创设,却使创设的情境"变味、走调",变成了"高耗低效"的情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效率。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6.
“宜室宜家”这个成语普通词典均未收录,在媒体上经常被用错。这里的关键是“宜”的意义没弄清楚。  相似文献   

17.
电视连续剧《幸福密码》第二集,石向南和韩西风吵架时说了一句“你一进城就对我处处zhi肘”,此时,屏幕上也打出了“制肘”的字样。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要说某人头脑不好,想法糊涂,便往往要说“脑子坏了”、“你脑子进水了”、“你大脑进水了”。意思是脑子进水就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就会干傻事。这当然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只是比喻。事实上人如果真的脑子进了水,脑子就坏了,人就生病了,是可能要命的,而不仅仅是干傻事。如现在的一些“脑积水”、“脑水肿”等疾病,都是很严重的。但是这个说法很流行,用的人特多。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谁最先使用的呢?原来,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隋朝的侯白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苏童的《刺青时代》有一句“曾经与他胼手胝足的那个身体突然变得如此恐怖如此遥远”。有人提出“胼手胝足”使用不恰当,可用“抵足而眠”替换。那么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成语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