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喜民 《陕西教育》2010,(7):123-124
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对诗歌文本的阐释,引导学生感知并领悟诗意,使他们获取丰富的艺术体验,在快乐思维中培养其艺术素养.陶冶情操。但有些诗写得晦涩蒙陇,给读者的鉴赏以及教与学都造成了困难。对于这样的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影响深远,却又不能避而不谈,那么.怎样教才能使学生接受呢?  相似文献   

2.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多义难解的作品之一,这与诗中蕴藉含蓄的语言修辞和大量典故的巧妙运用有密切的关系。从文化解读的视角出发,《锦瑟》之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诗意朦胧多义、诗境幽隐奇缈、情感复杂曲折的艺术特色,其深层原因是儒释道思想对作者创作的交错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山哪怕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对于诗歌教学,特别是主题较模糊或多解的诗歌的教学,我们如何取得实效,主要是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常常会让教师在备课时陷入困境。我们对于诗歌教学总是存在某种教学观念上的误差,从而走入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诗歌的涵咏功能,以及诗与诗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失去了对美的体味和感悟。《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朦胧诗的代表作,虽晦涩难懂,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因此,如何将晦涩变为浅显,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便成了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锦瑟》的分析,评述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他诗中,由于诗人运用比喻、 象征、典故以及语言时,表现了朦胧的意境, 引起读者的不同的看法,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因此,李商隐无题诗的成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粤教版必修3),列入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登高》以及刘禹锡的《石头城》组成“唐诗五首”同为“基本阅读”篇目,这给语文教师们岀了道不大不小的难题。不大,是因这是首名作,故各家各派的注释赏析已累积得满坑满谷,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锦瑟》是李义山晚年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因其精密艳丽的语言,含蓄蕴藉的意境,烟波Hong洞的内涵,使人旨趣难求,莫衷一是。本联系义山的经历及其时代。从诗歌意境与寄托层次的深浅上,对这首诗作了分析论述,认为这首诗是多层寄托的诗,是李义山离开人世之前的终生咏叹之作。  相似文献   

9.
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一切逝去的,都在心灵的蕴蓄中化为朦胧而又胶着的情绪、意象、遐思。当你自以为不再挂念时,偏偏墓地涌上心头,如果你妄想把捉那些充满魅惑、令人烦忧的幻像,她却翩然而去,不留下些许影踪。追忆逝水年华,其实就是从已经被岁月的淘洗涤除了无数光影的无形之象中“抽象”地靠近曾经拥有的一切,把已经散落的片片断断在心河中用情意的浪花作短暂的集聚。哲人把时间叫做人类的“内感官”,它最终只是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本传》评价李商隐的《锦瑟》为他"坎壈终身"的命运写照,其是诗人生命的最后阶段的作品,读来只觉呜咽缠绵,满纸血泪,有一种直达肺腑的震撼,分明便是来自诗人灵魂深处的生命绝唱。那么,就此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哪些无奈与伤感呢?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基于文化理解的当代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三个维度来审视文言文的内容与价值;基于文化理解,文言文教学才可能在现代人格的养成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文言文教学要敢于直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矛盾,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与理解传统文化的人格典范,最终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中有几个容易令人产生疑惑的词语:宁可、努力、何当。我们有必要澄清它们的意义.并对其意义的形成机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较多,知识量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诗词歌曲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古诗词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意境教学的着眼点:整体感知,再现诗人所塑艺术形象,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挖掘诗歌意境,从而感悟、品味诗歌神韵。  相似文献   

15.
在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古典诗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及高雅审美情趣的重任。在教学实践中,应明确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热爱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完善教材建设,科学确定古典诗文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6.
数学理解性教学设计是将数学理解性教学由目前的理想状态转化为教学现实的最佳途径。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理解性教学设计包含分析、评价、设计、开发和实施五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构成相互关联的循环系统。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依据数学理解性教学所基于的学与教的原理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效率的数学讲授法之改进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讲授法”仍然是数学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活动过程;其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探索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民主讨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与联系,两者重在学法,并可相互转化。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过分集中在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方面,学校和教师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法方面,忽视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从而造戍教法和学法脱节,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扭转这种教法与学法脱节的局面,师生就要在教法与学法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法,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索相应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习近体诗,认识格律是关键,但一般读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音韵学知识,对掌握近体诗的格律感到困难。本文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般读者掌握近体诗格律感到困难的原因所在,并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不仅普遍采用汉语口语语体写作,且语言苍白平淡,表达手段单调贫乏.主要原因在于汉语书面语输入不足。根据语块理论,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选用一些古今经典诗文让留学生进行写前阅读,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其习得效应,然后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语块运用于写作。实验结果表明,有目的地输入经典书面语语块可有效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读写同步训练可有效改善写作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多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语篇作为范文进入写作教材,阅读、写作教学也应彼此打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