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4):31-31
1.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2.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15):37-37
口试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相似文献   

3.
笑弹X枚     
口试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 唯物主义磊 病笑弹X枚  相似文献   

4.
感情银行     
罗牧言 《师道》2010,(2):1-1
小林老师很委屈:“我只不过推了他一下。他就生气了,冲我吹胡子瞪眼睛的。”老校长劝慰她:“推也不好啊。在那样的情境里,这个动作是很容易被理解成体罚的。批评责罚没有错,但必须有前提,那就是你与他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小林老师说:“我平时对他不错呀,不过他太调皮,批评是多一些。”老校长说:“也许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平时你感情投入不多,而批评累积太多,  相似文献   

5.
刘欣 《教育导刊》2004,(14):34-35
小林今年5岁了,他很爱说“对不起”,是个专说“对不起”的小行家。他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每逢被大人发现了,他就会告诉大人:“我说了‘对不起’了。”渐渐地,每逢做错事情或弄伤别人的时候,小林就说对不起;如果他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老师批评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已经向他说了‘对不起了’。”小林已经陷入了欺负伙伴——说“对不起”——再欺负伙伴的一种恶性循环。我通过细心观察,与家长交谈,了解到小林是个好胜心强的孩子,平时爱用打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快或解决与伙伴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并非戏言     
《师道》2021,(1)
●一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孩子到超市购物,一进门便解开了孩子背带裤的带子。售货员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妈妈无奈地回答:“这样的话他两只手得忙着提裤子,就不能到处乱抓东西了……”●老师让小林解释成语“气吞山河”,小林不会。老师说:“你再想想。”小林抓抓头皮,过了一会儿茅塞顿开:“老师我知道了!天降大雾的时候就是‘气吞山河’。”  相似文献   

7.
造句     
这天,老师布置了作业,用“喜欢”和“一定”造句。小林最怕造句了,坐在那里发呆。小明看见了,叫小林去踢球。  相似文献   

8.
蔡亦冰 《江苏教育》2022,(80):47-48
<正>一、我是“斗牛士”小林(化名),七年级男生,非常有“个性”。小林还在上小学时,就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在家甚至和母亲大打出手。进入初中后,小林变本加厉,上课时随意扰乱课堂秩序,对老师、同学进行言语攻击,无视一切规则,还常常称自己为“斗牛士”。二、“斗牛士”成长史小林的母亲表示,孩子小时候看过很多武侠小说,崇拜行走江湖的侠客,导致他对传统意义上的规则十分不屑。  相似文献   

9.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1,(9):23-23
有感觉 小林到医院看病,大夫仔细询问病情后,说:“请躺下来,我检查检查。” 大夫在小林的腹部按压了几下,问:“有感觉吗?” 小林说:“有。” 大夫:“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0.
谢素华 《教师》2010,(34):126-127
序:家长学校旧况扫描 镜头一:甲老师翻看家长学校通知回执,发现因有事不能来要请假的家长有好几个。但当日的家长课堂上,教室里座无虚席。原来,是爷爷奶奶、甚至家长好友来出席了。学校检查组老师巡查时,乙老师悄悄对丙老师说:“看,小林的爷爷睡着了。这么大年纪,哎!”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植物怎样‘喝水’”的自然课,很受启迪。课文以小林探究植物怎样喝水为线索,使学生懂得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的科学,同时使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结论。但这位教师却紧扣如下一些词句教学:“小林非常高兴——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不灰心——小林问老师。”在课堂小结时,老师还特意与同学们讨论了“应该怎样学习小林虚心  相似文献   

12.
幽默集中营     
用第一人称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打开书了吗?请阅读下面的故事,然后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的问题你们都听懂了吗?”这时小林同学举起手,老师问他:“小林,你有什么不明白吗?”“老师,怎么理解您说的‘用第一人称复述’呢?”小林问,“譬如说有这样一个句子:‘蜜蜂从蜂巢里飞出来。’如果我用第一人称复述,难道要说成‘我从蜂巢里飞出来’吗?”棉花与铁的比较老师问妞妞:“10公斤棉花和10公斤铁哪一个重?”“当然是铁重。”妞妞回答。“怎么会呢?妞妞,它们一样重。”“假如你先把铁从窗户扔出去,打在一个过路人头上,然后把棉花从窗户扔出…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植物怎样‘喝水’”的自然课。课文以小林探究植物怎样喝水为线索,使学生懂得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的科学,同时使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结论。但这位教师却紧扣如下一些词句教学:“小林非常高兴——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不灰心——小林问老师。”在课堂小结时,老师还特意与同学们讨论了“应该怎样学习小林虚心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的问题。而对应该掌握的基本  相似文献   

14.
佐藤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定过这样一段话:“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老师变成一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小林所说的并不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真实评价,而可能是借用了平时个别老师和个别同学对自己以“批评为主”的负面评价,小林的自信缺失和腼腆怯弱正是长期受到批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作文炼金场     
开学的第二天,放学前广播里传来了小林老师的声音:“新的学年里,我们学校将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每天的最后一节自习课做完作业后,所有的年级都不再留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17.
张慧琴 《班主任》2014,(11):45-46
“张老师,我……我不要和小林同桌!小林把我的东西扔了一地,我说他几句,他又把我的课桌掀翻了,还把教室后门的玻璃打碎了……”小梅的眼睛哭得像两只红桃子。又是小林,升人初一不到一周,他已经连续两次和同学发生矛盾!小林思维敏捷,成绩优异,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说话难听,行为粗暴”。  相似文献   

18.
不着相     
师傅对着月亮微笑。 小林问师傅:“师傅,你在看月亮吗?” 师傅回答说:“不是啊,我在赏花。” 小林诧异:“师傅,你明明在看月亮啊。” 师傅道:“心中所想即眼之所见,对着月亮,未尝不能赏花啊。”  相似文献   

19.
四年级的学生小林,长得胖乎乎的,细长的小眼睛总是含满了笑,善于并乐于与教师交流,但对待学习却马马虎虎,他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在同一个班。
  近来,小林突然对他的考试分数紧张了,每次期末综合练习后,他总是跟在我的后边问:“老师,我考了多少分?”
  “不知道。”
  “这次考不好就死了。”
  “是不是成绩差了要挨打?”
  “哼!他们才不打我呢!比打我还惨。他们当我是透明的,早上你想起床就起床,不起来他们也不会叫你,我喊他们也不理……”小林一口气讲出了他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感情银行     
小林老师很委屈:“我只不过推了他一下。他就生气了,冲我吹胡子瞪眼睛的。”老校长劝慰她:“推也不好啊。在那样的情境里,这个动作是很容易被理解成体罚的。批评责罚没有错,但必须有前提,那就是你与他有深厚的感情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