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对印尼乃至国内外整个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学与闽南化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由泉州师范学院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泉州师范学院中系承办。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作家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徐放鸣校长、黎活仁教授、与会的各位诗人、作家、学者以及现场的亲爱的听众: 你们好! 一天半的研讨会很快就结束了,现在已经是最后的尾声.刚才我坐在下面听到很有趣的分析,我觉得陈仲义先生说得非常风趣,但是风趣里还有很多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把东南亚华文文学与澳美欧华文文学这两者笼统地放置于特定的华文生态中进行比较分析,似乎尚无人涉及。尽管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许多可比性,但真正梳理谈论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当然这种比较对照自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素和探讨价值。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缘因素,从作家身份意识与知识结构、从地域经验与文本书写形态等方面来加以观察,便可发现两者之间潜藏着诸多耐人寻味的话题。因为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亚洲语境中,即在"蕉风椰雨"中发展壮大,而澳美欧华文文学是在西方语境下,即在"欧风美雨"中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3日15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暨南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国际华教育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开拓华教育新思路,共谋华教育大发展”。来自32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欧洲各国华人数目在大量增加,华侨社会的结构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爱好文学、以写作为专职的,因此欧洲的华文文学,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于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如今的欧洲华文文学,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前景一片光明。"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成立于1992年,今天的整个世界之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再就是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特色的熏陶。他们具有一种揉和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他们更习惯以这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海外华文文学代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对内,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文化本身的。其二是对外,也就是对全个世界,对人类文化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宗教文化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文化对二十世纪华文文学产生的整体影响,一是忏悔情结,二是终极关切。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学虽然继承了中国学与化的诗学传统,但从其发源之日起就已表现出全新的诗学萌芽。从世界华学的全局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到对整个海外华学的性质及其审美判断的重大学术问题。本试从海外华学滥觞时期的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诗学观作一次尝试性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0.
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学术活动之一,全球135位学者出席,主题为"华文教育发展研究"。主要内容有:华文教育中的认同问题;国别华文教育的成就、困境与未来发展;两岸华文教育发展研究;华文教育、教学标准研究;华文师资、教材、教法研究;华文习得与偏误分析;面向华文教育的汉语本体与语用研究。研究新动向:华文教育与族裔文化身份的认同;华文教育的语言生态;华文教育史的人文价值;现代教育理论视角的华文教育;华文教材的价值赋予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在吉隆坡召开了第三届马华文学国际研讨会,众多作家和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江少川教授所做的大会发言“曾翎龍散文的时间经验与精短美学——渎《我也曾放牧时间》”立足审美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眼,  相似文献   

12.
澳洲华文文坛既有老一辈作家的笔耕不辍,更主要是八十年代以来定居的年轻新移民的纵横驰骋,由于多种民族、多元文化的外部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因素,这个年轻的文学摆脱了传统思乡怀旧的思维模式,没有简单地表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而是呈现出青春的激情、豁达的。心胸,有时表现出长期压抑后自由渲泄的莫名的惆然。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1,16(6):122-124
2001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李商隐研究会、河南省社科院和沁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李商隐的故里河南省沁阳市召开。傅璇琮、董乃斌、陈祖美、石英、阎纲、陈来胜、罗时进、刘真伦、王永宽、葛景春、葛培岭、陈飞、袁凯声、詹满江、桐岛薰子、加固理一郎等中外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提交论文50余篇。会议由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董乃斌教授主持,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有功与沁阳市领导等到会祝贺。 会议围绕李商隐研究和中晚唐文学研究两个议题进行。下面分述之。 一、 关于李商隐研究 …  相似文献   

16.
网络华文文学的兴起与全球化存在密切关系.因特网为海外华人用汉语创作与发表文学作品提供了比过去多的机会,并促进了海内外华文作家之间的交流.网络华文文学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与汉语、中华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科技与文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17-18日,“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以及中国内地各省市的教师、教研员代表共三百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11日至1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海内外学者8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6篇。会议期间,听取了章培恒(复旦大学)、袁世硕(山东大学)、葛兆光(清华大学)诸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举行了三次大会发言和两个分会场18个场次的分会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