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课堂“有声”才“有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课堂如何告别死板沉闷、摆脱空洞说教、走出题山试海、扭转万马齐喑的局面,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韵味?不妨多一点讨论声,让课堂彰显特色;多一点阅读声,让课堂回归本色;多一点对话声,让学生进入角色;多一点脚步声,让课堂添彩增色。  相似文献   

2.
21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历程,让我懂得任何改变都是从“一点点”开始的,再远大的目标都是从“一点点”做起。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让我的课堂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从当初讲台上临阵脱逃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就是这无微不至的“一点点”,让我从教科研上一窍不通的愣头青磨砺成江苏省“精品课题”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语文教学,有些浮躁,有些“虚火”。语文课,尤其是重点研磨的语文课,多的是“奶茶式”的课堂——浓香袭人却不解渴;精彩有余却厚重不足;“新式武器”频频却实效甚微……语文课的“有效”该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值得深思。我以为,在如今有些急功近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妨学一点“慢”的艺术,慢慢走,多给孩子们一点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从容地领悟一些文化知识,感受一份精神涵养。“悠然”中“自得”,“驻足”中“自悟”,让课堂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让课堂一步步走向高效、灵动,充满生命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媚俗的现象相当普遍,必须让语文教学高雅起来.让语文课堂多一点语文味道,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活气息,使语文课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5.
<正>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活经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如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呢?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昧,让“死”知识化为“活”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责无疑是育人,但类似于“课堂是主战场”、“决战在课堂”这样的话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于教育抓课堂的“常态思维”。教育有可能更为宏大一些,或者更为“另类”一点吗?在我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别样”的思维与措施却让一度困惑的我找到了突破口,收获了另一种惊喜。  相似文献   

7.
徐秀林 《课外阅读》2011,(12):313-313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想实现课堂高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关注课堂主体——学生的活动状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语文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点有益探索和思考,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并且取得了一点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堂中,无论是课堂价值的定位,还是教学措施的选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存在着得与失的转换。让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上,让英语教学回归常态、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简洁、简约之风,未尝不是一种新的趋向。怎样在这有限的课堂内,浓缩出教学的精华,这就需要一点“舍得”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卡壳”是一种课堂常态.一旦遭遇“卡壳”,许多教师往往不是“换人”,就是自己代劳,直接讲出答案,忽略了让学生思考体验的过程.事实上,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一份耐心,施一点巧劲,智慧地化解“卡壳”:等等,再等等;读一遍,再读一遍;互相议一议;给个“梯子”;动动手,再想想.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教学机智,为师者应不懈努力、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广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师问:“小朋友,谁会唱歌?”顿时孩子们小手如林,七嘴八舌:“我爸爸会!”“我妈妈会!”“我也会!”……就在这吵闹声中,一声“我家的盘子会唱歌!”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广告因此让观众难忘。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都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而拍手叫绝。是啊,多么意外的回答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多一些这样“意外”的回答,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1.
对“少”、“精”、“活”原则的认识一“、多”与“少”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两多”,一是课堂讲得多,二是课后练习多。教师想让学生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教师把知识讲得过细过繁,一节课下来,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势必造成所学甚多而所得甚微的结果。要使少转化为多,应做到适时点拨。要落实“少”,教师的活动就要相应的减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练习,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探索,能动地掌握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二“、粗”与“精”“粗”指的是粗枝大…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教育的主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其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基本功,而且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本保障。其实数学知识和其他许多知识一样,其中也充满了很多的趣味,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灵感、多一点心思,变化一下形式方法,数学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活泼,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用眼睛“说话”,用眼睛“传情”,用眼睛“解惑”,使其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益。教师要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眼神”,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要能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上,“听”到他们无声的语言。比如,当学生的眼睛总是凝视着某一点时,多半是思想开了小差;  相似文献   

14.
班上学生黄春铭,写字潦草,教学作业拖拉,成绩常常是“及格”,这些倒还好一点,最头痛的是在上课的时候,我正讲得起劲,冷不防他会“啊”地大叫一声,安安静静的课堂,顿时被他“叫”得大乱。我好说歹说,终于安定了“人心”。但好景不长,没过10分钟,他  相似文献   

15.
作者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不要过多地管制学生,不妨让信息技术课堂“乱”一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迸发出喜人的光彩!一、重视“嘀咕”上课时学生之所以会小声嘀咕,缘于他对自己的某些想法不能确定,因此不敢大胆地表露心声。这时,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如果稍稍停留一下,说一声“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说出来,让我…  相似文献   

17.
参加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以“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为主题的课堂展评活动。张丽莉老师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让我感受到孩子的“童真”,感受到老师的“童心”,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天成,一点不做作,更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8.
一、意蕴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享的一种语文生活。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较以往多了一些“活跃”,但师生关系依然严肃而紧张,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生活规范而沉闷。为使学生课堂生活、语文生活更多一点舒心,多一点惬意,多一点生命的本真,聊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活动是低年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设计更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活动教学时执教者要跳出自己预设的"舒适圈",让学生的即时性生成点亮课堂,少一点设计"圈套",多一点精彩生成;让学生在真实的观察和调查活动中获得真切的道德体验与认知,少一点表面形式,多一点过程指导;让辨析讨论活动有深度、有质量,不断促进学生内在道德生长,少一点泛泛而谈,多一点道德思辨。  相似文献   

20.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