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杂剧刻画了许多宗教人物,他们极具喜剧色彩。在宗教题材刷中,他们幽默诙谐,融科诨于说教之中;在非宗教题材剧中,他们更多地表现出世俗化的一面。究其成因,前者是剧作家出于对观众能否很好接收、理解宗教义理的考虑,后者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正如南岳寺庙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样,南岳寺庙与地方社会秩序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契合。南岳寺庙对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佛寺道观所体现的政治思想;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合流后所体现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及寺庙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等。这种关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教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3座乡村寺庙的灵位之考察,发现其神祗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是佛教体系,第二是道教体系,第三是当地民间传说,第四是历史人物。这四种神祗交互杂处,几乎无法判断某个寺庙究竟是什么宗教性质。细加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在香客心中,所有这些神祗都没有特定的宗教教义、宗教组织、宗教仪规、宗教阅历,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种宗教面目,都是以地方神的身份享受崇拜和祭祀的。乡村宗教基本上处于原始宗教状态。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的商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对于商人的刻画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发掘了他们性格中卑劣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他们普通、善良的一面,比较丰富地反映了元代商人的形象特征,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郑廷玉是元代前期重要的剧作家。其剧作题材十分丰富,同时也非常熟谙戏剧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他对统治阶级的丑恶和社会堕落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贫富悬殊和人民的苦难有深切的体验,运用讽刺的手法,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黑暗和人类本身的丑恶进行鞭笞和抨击,在读者和观众的辛辣的笑声中表达了他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寺庙是佛教、道教等宗教信徒供奉神灵和聚居修行的宗教建筑.各宗教信徒供奉本教信奉的神祗,在泉州有的寺庙除供奉本教神祗外,也供奉其它宗教神祗,如佛教寺院奉祀佛、菩萨、天王、罗汉等,也奉祀玄天上帝、关帝、文昌帝君、广泽尊王、保生大帝、通远王等.道教的元妙观奉祀道教神祗,也奉祀萧太傅、天上圣母、广泽尊王等.泉州寺庙奉祀神柢多元化,反映泉州多种宗教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代社会状况和元代知识分子的心境与遭遇,造就了元杂剧鲜明的民族意识特色。这是动荡社会和异族统治导致的不满情绪的发泄,也是长久以来汉族人民民族意识心理积淀的结果。元代知识分子利用元杂剧这种文学形式,在三国戏、爱情戏和描写劳动人民所受灾难的作品中,揭露社会的黑暗,表现民族气节,弘扬民族正统思想,表现元代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从而形成了元杂剧特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岳衡山的宗教寺庙建筑数目十分惊人。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四大类型:原始宗教的祠庙、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观以及南岳寺庙建筑的次生形式——书院和牌坊。南岳寺庙建筑是随着佛道二教的传入南岳而兴起的,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唐代是rr4:盛时期,清代则达到了巅峰。南岳寺庙建筑的格局是以半山亭为等腰线、以登祝融峰山路为中轴线而形成的。建制典型、规格高贵、选址幽深、分布广阔、造型各异、石墙铁瓦、佛道同寺、寺庙园林是南岳寺庙建筑的鲜明特点和独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元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元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加之文人地位的降低,使得元杂剧中出现众多的描写商人精神的剧作。元杂剧中描写的商人精神包括重利、勤劳和冒险、节俭、重义、诚信。  相似文献   

11.
有元一代,杂剧创作逾500种。现有完本的也有110余种。元明清以致近当代,元杂剧研究业已成果斐然,然系统地关注少数民族元素的学术探讨仍有诸多空间。本文作者将从元杂剧女真族作家创作队伍、反应女真族生活风貌的元杂剧、女真族特色的元杂剧曲牌音乐、女真族语词在元杂剧中的运用这四个方面对元杂剧中的女真族特色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从少数民族的新角度,拓展元杂剧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饮食习俗看似小道但能够体现出各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阶级斗争状况和国内各民族的交流情况,因而,对某一时代饮食习俗的研究必将有助于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认识。本即是一篇探讨元杂剧中饮食习俗的字。本以大量的资料说明并论证了元代饮食的情况和总体特征,使我们对有元一代的饮食习俗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大量描写科举考试,出现了学上的科举盛世。原因是元代废除科举制度达七十八年之久,元代知识分子干禄无阶,入仕无门,地位低下,借此抒发科举情结。科举考试在元杂剧中的作用有:成就爱情婚姻、促使夫妻重圆、为民伸冤报仇,同时具有解决戏剧冲突、促成大团圆结局等艺术价值,并对后世通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元戏曲》中计有80种左右的杂剧都运用了“尺牍”这一道具,约占现存善本元杂剧数量的四分之三。笔者筛选元杂剧中涉及的尺牍并进行分类,其中的尺牍可分为公文和私信两类。在“故事”层面,元杂剧中的尺牍不仅对于剧中人有充当说理依据、情感媒介作用,还能让读者从中窥见元代特有的民俗。在“话语”即表达形式方面,尺牍有作为功能性物象、起程式化地推动情节的作用;也有因其代言与叙事融合的特征,区别于其他道具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饮食中最基本的主食之一,面食在元剧中因剧情需要得到较充分反映。各式各样的面条、异彩纷呈的饼食以及馒头、和铬等,充分展现了元代面食饮食的丰富性;既可观照中华民族饮食化的承传性、变异性及创新性,又能反观元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真实性、多样性和鲜活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弃妇又是众多女性形象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元杂剧中的弃妇敢于大胆追求爱情,既富有斗争精神又具有妥协性。弃妇产生的原因在于封建礼教思想和书生的负心。弃妇的命运揭示出社会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是元代俗文学成熟的文学样式,具有显著的群众性特征。本文从元杂剧作品内容、外在形制和组织形式几个方面来论述元杂剧的群众性,意在剖其特质,揭示其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的苦情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古代戏剧是否存在悲剧的讨论,迄今仍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用我国传统戏曲理论中的术语——“苦情戏”来界定这一剧种,既可以突出此类剧种与其它类型的中国戏曲的区别,又可以和西方悲剧的不同区分开来,同时也突出了自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元杂剧“苦情戏”的特点与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的吝啬鬼是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爱财如命、为富不仁。经济条件和道德惯性、人格分裂、人伦关系的破坏都是导致这一形象出现的原因。吝啬鬼为元代人物画廊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对警醒世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元杂剧中命运悲剧的宗教精神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魔合罗》、《朱砂担》、《盆儿鬼》、《生金阁》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命运悲剧中 ,作者一方面把现实的苦难归结于命运的安排、神灵的操纵 ,作品里渗透了宿命论、因果报应观、精神胜利法等宗教精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真实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弊端 ,使作品蕴含了批判现实的精神 ,引导读者深入思考造成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